双离合真这么“烂”吗?到底它和自动变速器差距有多大?

阿川说车

大众开创了双离合器变速箱这话可能有些偏差,因为有一种说法是双离合器变速箱源自于赛车,而背景是奥迪的quattro sport S1拉力赛车。

但是当时奥迪参加B组拉力赛的时候,并没有使用双离合器变速箱,而是液压自动控制的双片离合器式变速箱,和双离合器变速箱完全是两种概念,在技术上等同于现在的AMT变速箱。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传动大厂博格华纳为大众编织的DSG之梦,最终给大众带来了天大的麻烦,如果是梦,也是好梦变成了噩梦。

熟悉自动变速箱的大神们都应该知道,自动变速箱大厂中博格华纳是很靠后的,和ZF(采埃孚)、爱信甚至通用相比都不在一个层面上,另一家也涉足双离合器变速箱的GETRAG(格特拉克),为观致提供的变速箱评价普遍不高,与动力系统的匹配程度并不高。

博格华纳同样也为三菱提供双离合器变速箱,像三菱最后一代Lancer Evolution也就是那个豪气冲天的名字翼豪陆神,所使用的SST变速箱就是博格华纳提供的。

日产GT-R那问题多多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也是博格华纳提供的,相比之下保时捷的PDK和法拉利的双离合器变速箱确实问题就要少很多,这可能是供应商和研发成本不同的原因吧!

奇怪的是除了自己开发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本田以外,ZF(采埃孚)和爱信完全没有研发双离合器变速箱的意思,是联合抵制吗?显然不是,应该是他们深知这种变速箱的缺点和其中存在着的风险,所以一直没有跳进这坑里。

双离合器变速箱本质上还是AMT变速箱,而齿轮箱部分则是纯手动变速箱。两组离合器同时都连接着动力,虽然是隔一挡位才共用一组离合器,但如果是慢速蠕行的话,在1挡和2挡之间来回切换,两组离合器几乎就是同时工作的。不管是干式还是湿式,多余的磨损和热量都会大量聚积,离合器片和油液都容易出问题,杂音、抖动、行驶中跳空挡也就不奇怪了。

散热是可以优化的,但是离合器片的非正常磨损是难以避免的,那是用车环境造成的,只有不频繁换挡才能缓解,不管是6挡还是7挡,想要不频繁换挡只有跑车流量正常的高速公路。

而自动变速箱技术要成熟得多,液力传动也比离合器片更可靠,而且冷却变速箱油也没有那么难,早期9挡自动变速箱的问题也慢慢得到了改善,但是自动变速箱的维护、保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费用也还是不低的。目前看来双离合器变速箱是不能全面取代自动变速箱和CVT变速箱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狂想的克罗地亚


首先纠正您一下,并不是大众开创的“双离合变速器”,至今为止“双离合变速器”的核心技术依然掌握在“美国博格华纳”与“德国舍费勒”公司。“博格华纳”提供了第一代DSG湿6速“DQ250”,而“舍费勒”提供了第一代DSG干7速“DQ200”变速箱(就是那款万年黑,多次上315的干7速),所以严谨的说大众的DSG并不是大众产的。

世界上有几大很经典的DCT变速箱,分别是

1.大众:DSG(Direct Shift Gearbox)横置

2.奥迪:S-Tronic 纵置

3.保时捷:PDK

4.福特:PowerShift

5.三菱:SST(这个比较少见,EVO X)

6.德特拉克:7DCL750(2008年后法拉利全系跑车)

7.德特拉克:6DCT250、7DCT300(国内外的绝大部份中低端车型广为使用的双离合变速箱,采购量巨大)

8.本田:平行轴8DCT(这个严谨的说不是双离合,算上“液力变矩器”就是三离合啦)。

在推出的时间上看,大众的DSG并不是最早的,比如三菱的SST、PDK、德特拉克的早期产品等,都比DSG上市的早。


如果您问,DCT(双离合的统称)与传统的AT相比谁更好?我觉得可以这么说,AT无论设计出多少档位,比如9AT、10AT、以后可能出现的15AT(假设)都不会有DCT换挡速度快,这不是“技术差异”,而是“结构差异”,AT的“结构”注定了它的“传动效率”无法与DCT相比,相比较换挡速度而言,DCT完胜AT,可以说AT变速箱在换挡“速度方面”确实是短板(液力变矩器损耗”。

成本方面来看,DCT较AT要低廉一些,当然也有那么对高端的DCT也是价格高昂的,但是高昂在“材料上”,而不是在“技术”上。通常我们常见的DCT还是要比同级别AT要便宜的,一方面DCT结构简单,其次DCT没有AT那么多的“专利保护”,AT采购的起,但是高昂的“专利使用费”就有些不划算了。(大众现用的爱信6AT专利保护基本过期了)而DCT除了核心技术外,其它的技术都是公开的,这方面也是众多车企纷纷开发DCT的原因之一。


可靠性方面来看,当年的DQ200干7速确实臭了DCT的整个一锅汤,而同时期的DQ250湿6速却没有一点问题(好事者可以查一下当年的一些记录),问题全部集中在了“干式双离合”上,而后来的朋友哪还分得清“干湿”啊,人云亦云,DCT不好、就是不好,这也成就了大众DSG的千古骂名。而如今,经过多次改良、优化、调教的干式DSG是可以经受住使用的(湿式DSG从一开始就没出过大问题),最简单的道理“DSG”如果真那么不可靠,早就淘汰了。可能有的人说大众会公关所以卖的好,可看看一些自主车企,大量公关、地毯式的广告、外加政府采购帮扶,为什么销售量也没上来呢?因为产品不行,市场是最公正的,DSG闹腾这么多年,您何时看过大众的销量差过?所以拿如今来说,无论是“干湿”双离合,质量都没问题,都耐用。

DCT具备“传动效率高、换挡快、节能、低廉”等众多优势,而劣势嘛就是“干式”双离合理论上存在的耐用度问题。反观AT变速箱,除了耐用之外再难找出比DCT更好的特性了,若面对耐用度同样好的湿式双离合,AT变速箱基本上毫无优势。如果有一天,“干式双离合”经过多次改良,耐用度比AT还好,那么AT将很快退出舞台。总而言之,DCT是未来小排量涡轮车型必用的变速箱,因为传动效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是一种“大趋势”。


非专业车评

双离合是也是自动变速箱的一种,目前汽车自动变速箱常见的有四种型式,分别是液力自动变速箱AT、机械无级自动变速箱CVT、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AMT和双离合自动变速箱DCT。不过从题目的意思来看,应该是双离合DCT与液力自动变速箱AT的对比。

液力自动变速器,是由液力变扭器和行星齿轮变速器组合而成的变速器,是有级变速箱。目前常见的有4AT\\5AT\\6AT\\7AT\\8AT\\9AT等,这个数字指的是前进挡位下的传动比个数,通常挡位个数越多,变速箱结构越复杂。“手自一体”就是将汽车的手动换挡和自动换挡结合在一起的变速方式。手动挡因为自己可以自由调节挡位及转速,驾驶起来有种畅快的感觉,运动感十足,富有驾驶乐趣。

双离合没有传统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它是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一种,它有两根动力输出轴,一根连一个离合,一个控制1357挡,另一个离合控制246倒挡,在整个换档过程中,当一组齿轮在输出动力时,另一组齿轮已经待命,总是保持有一组齿轮在输出动力,不会出现动力传递的间断,使换档过程更快,提速更迅猛。它利用双重的多片式离合器的设计,扭矩传递过程中没有动力中断,由此大幅度降低了车辆的燃油消耗。

双离合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DCT有别于一般的自动变速器系统, 它基于手动变速器而又不是自动变速器,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

近几年,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自主车领域,长城、吉利、长安、上汽、广汽……主流的品牌基本都有双离合变速箱车型“服役”。但说句不好听的,所有的自主双离合变速箱都解决不了低档位换挡闯动的问题。与换挡逻辑不够聪明不同,闯动问题并不是太大难题,只要换用湿式离合器,闯动问题、过热问题、承受扭矩问题……都会得到有效的解决。

因此,相比AT变速箱,双离合模块主要就是变速箱的齿轮组结构,负责执行控制模块升降档指令,因为其结构上与传统的行星齿轮AT不同,始终有一个档位处于“ready”状态,所以能够做到快速反应,大大提高档位的切换速度,且动力损失少,这就是双离合变速箱相比6AT最大的优势。


汽车观察家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双离合烂不烂,这还是要看厂家的设计、装配、调校等等的功力。你比如说大众的双离合,经过这么多年的“洗礼”,可能可靠性跟爱信等大厂的at有点差距,但是综合起来看水平差不多,肯定不能说烂。

大众推广双离合,可以说是一场成功的豪赌。这两年还好,前几年一说起双离合+涡轮增压,就是黄金动力,就是高档的象征。大众一举改变了自己在变速箱领域受制于人的局面,弱项变成了强项。

别的厂家一看,哇双离合这么好啊,结构简单(小型化、多档位),传动效率高(动力直接、省油),在日益严格的油耗法规下,都纷纷上马。但是这些厂商跟上车之后才发现,其实双离合一点都不好设计,都说AT不好调校,双离合其实对调校的要求更高。结果就是大部分双离合变速箱的体验很差,口碑一下子就垮了。

双离合变速箱看起来很简单,基本机械构架与手动变速器相比,多了一个空心轴、离合器还有电控机构。但是它结构上的原因(篇幅太长我们先不讲了,之前的回答也分析过),它对材料的要求很高,而且它对换挡策略的要求也更高。

如果材料符合要求了,换挡策略也研发到位了,那双离合变速箱的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保时捷的PDK比不少车都贵),别人用你是为了省钱,显然不可能做到这种地步。宝马M系、GTR、法拉利都用双离合,但是这种显然跟通用、上汽、吉利、长城等双离合不一样……

所以说呢,不是说双离合变速箱烂,它跟传统的自动变速箱相比各有优劣,只是很多厂家的双离合变速箱很烂而已。这么多厂家研发DCT,有点上了大众“贼船”的意思,自主车企是没办法,毕竟基础太差,但是你说像通用、现代这种大厂也跟风,我是不太能理解。


老胡评车

对于双离合和AT,目前双方的粉丝谁也不服谁,AT的粉丝会说“不够智能,不如AT可以随心所欲,是残次品”,喜欢双离合的也会说“AT是开车,双离合是驾驶,类似于照相和摄影的区别”。当然总体来说,目前的声势是AT占优,双离合受当年大众DSG故障的影响,名声不如AT。当然现在的双离合已经成熟多了,优点也是AT不能比的,比如换档速度快、传动效率高、省油等,但一些天生的弱点仍在。

双离合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是:两幅离合器与二根输入轴相连,换挡和离合操作都是通过一集成电子和液压元件的机械电子模块来实现。如果离合器1通过实心轴与挡位1、3、5、7相连,那么离合器2则通过空心轴与挡位2、4、6和倒挡相连。通俗的说就是,两个离合器分工协作,所以换档速度快,没有延时。目前的双离合分湿式和干式,湿式双离合发热控制得相对好,口碑要比干式好,但缺点就是尺寸大,占地方。

而AT主要是指带液力变矩器的自动变速箱,优点和缸点都在这个液力变矩器上,有了它AT变速箱可以在起步、蠕行和档位切换时很平顺,而且给油就走收油就停,就算暴力驾驶也基本不会坏,稳定性佳耐用性强。但也是因为液力变矩器,造成传动效率低,油耗高,所以在性能车上不占优势。和双离合一样,这也是AT的天生弱点。

成本方面来看,双离合要比AT便宜一些,当然高端的DCT也是价格高昂的,但是高昂在“材料上”,而不是在“技术”上。另外,双离合比AT便宜,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AT在供应链上处于垄断状态,主要是采埃孚和爱信,而且专利保护多,开发门槛高,而双离合公开的技术更多,所以开发门槛低,所以成本就低。


三个司机

一说到双离合变速器,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大众DSG。2013年315晚会上,央视曝光了大众干式双离合的工艺缺陷,重创干式双离合,人们心中技术可靠的德系大众,竟然也会有致命问题。虽然这几年大众双离合事件已经偃旗息鼓,但双离合变速箱的缺陷给人们心中带来的阴影仍历历在目,广大群众们已经有点谈双离合色变之势。

其实双离合器的概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双离合有什么优点就是换挡快,传动的效率高,这也是为什么双离合普遍被用在追求速度的车上,包括超跑、GT、轿跑等车型上。法拉利、保时捷等豪华品牌,目前也大量采用双离合变速箱,当然普通车型的双离合跟保时捷的双离合肯定是有不同的。

双离合作为新科技也存在着耐用性不佳的问题,其实就两点,一是故障率高,倒不是双离合的厂家质量没搞好,双离合这玩意生来就更容易出毛病。另外早期的双离合变速箱,特别是低端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散热不好,在国内这种经常堵车,档位老在一二挡不停切换的用车状况下,就很可能过热,造成变速箱内机电单元的电子故障或者油压不足,可能导致动力输出中断等问题,这就是当年大众因变速箱问题被召回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问题是说双离合换挡的顿挫感明显,不够平顺。双离合的变速箱可以理解为,电脑控制的两套手动挡的变速箱,说通俗点,就像新手开MT,油离配合不好,车子就容易发生诸如换挡冲击、离合器过快磨损、离合器过热等等问题。

其实换挡快有驾驶乐趣和平顺性,一方面用的出色,就可能牺牲另一方面,比如CVT无级变速箱,虽然没有顿挫问题,但是它的加速性就比双离合要慢。还有就是手动挡远不如自动挡的舒适方便,但是有人就是喜欢手动挡的操控乐趣。

所以关于双离合变速箱的好不好,关键在于你对车的诉求,如果你在乎车的舒适性,对换挡的顿挫感特别在意,CVT无级变速箱是最好的变速器。如果你喜欢开车,追求驾驶乐趣,双离合就是最好的变速器,如果你根本不在意变速箱的事,那建议优先选择自动变速箱,这种变速箱比较成熟。如果你想买双离合变速箱,可以优先考虑湿式双离合,完全不用担心散热的问题,其实完全没必要谈双离合色变,双离合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云亦云。


小拉车

说说我的观点吧,我的车是17款迈腾也就是双离合变速箱,家里还有一辆14年的凯美瑞是6AT的变速箱,有朋友开的宝马3系也就是zf8at了,这三款变速箱应该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了(丰田的爱信变速箱,宝马的zf,大众的双离合都是匹配最好的)。本人比较喜欢折腾车,所以专门对比过几辆车的驾驶感受,最差的当然是凯美瑞,这款6AT在换挡速度和平顺程度都很一般,低速升档还是降档顿挫都很明显,不过爱信的品质大家都知道是很可靠的,买凯美瑞的人也不是奔着运动性去的;宝马是公认的把zf调教得最好的品牌,但是仍然不能避免低档位顿挫的现象,虽然很轻微但还是能感觉得到,尤其是城市跟车的时候会稍微明显一点,换挡速度也要优于爱信的6AT;最后就是大众的双离合了,换挡速度是真的快,而且升档没有丝毫顿挫,一点感觉都没有的那种,缺点也很明显,降档的顿挫还是比较明显,而且异响问题比较突出,我的车从500公里就开始响,到现在接近4万公里了还是响,虽然没有其它方面的影响但是总会让人对它的耐用性产生怀疑,而且迈腾毕竟上市不久,1.8和2.0用的都是湿式双离合,关于它的稳定性究竟如何估计要再等两年才能看出来,关于异响的问题我查过不少论坛,发现几乎所有的双离合都会响,程度不一样,有些车隔音做得比较好不容易听见,有些车是本身声音就很轻微伤,大众这个属于比较厉害的。要买双离合车型的,最好选择湿式的,起码从之前双离合出问题的案例来看,基本上都是发生在干式双离合上面的,湿式的要稳定很多。


狗狗两块

双离合变速器不是大众开创的,但大众却是第一个在普通家用汽车上推广双离合变速器的厂商。

不是双离合变速器烂,而是大众带头推广的普通双离合变速器耐用性不够强。

传统AT变速箱专利都集中在ZF和爱信等厂商手里,大众自己研发根本绕不开专利,生产出来得付专利费才能销售,要不就问人家买,还得看人家脸色。那其他厂商也买及不用看脸色吗?还真是,你看宝马用ZF的变速器,那是因为宝马的大股东同时也是ZF的大股东,奔驰用的是自己的变速器,丰田控股了爱信精机,日产控股了捷特科,本田用的是自己变速器,通用也是自己研制。

大众销量那么高不能因为变速箱受制于人,所以分别找舍弗勒和博格华纳联合研制双离合,有了成品就拼命推广,结果跟舍弗勒搞的DQ200因为是干式双离合,不适应国内拥堵路况,问题多多,而跟博格华纳搞的DQ250是湿式双离合,耐用性高了很多。

现在大众对于双离合已经把控的不错,没多少大问题了。

其实双离合只要设计合理材料耐用,再把换挡程序设计好,绝对是好变速箱。在大众之前,宝马的M系列性能车就使用双离合变速箱DKG了,保时捷的跑车也很早就使用双离合变速箱PDK,这两款比大众的先进强悍多了,而很多超跑也用双离合变速箱,不用说更强悍。

所以说,不是简单比较就可以评判双离合变速器和AT自动变速器谁好,而是要看具体型号的。

但是,总的来说,普通家用轿车,双离合变速器确实不如AT自动变速器平顺和耐用。


seasing1231

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

AT由液力变扭器、行星齿轮和液压操纵系统组成,通过液力传递和齿轮组合的方式来达到变速变矩。更准确的说法,AT应该是叫液力自动变速器,是自动变速箱中的一种。一般来说,自动变速器的挡位分为P、R、N、D、2、1或L等。

优点:AT是目前自动变速箱中最成熟最稳定的一种,使开车变得简单、省力,上车一脚油门就能开回家。

缺点:AT比MT相对要增加10%左右的油耗。并且AT换挡的影响速度相对较缓慢,同时会造成顿挫感,尤其是老一代的4档位的AT。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AT档位越来越多顿挫感就会越来越小,一些最新换代的车型譬如雅阁已经用上了10AT。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档位越多变速箱零件就越多,体积增加,重量增加,成本增加,维护成本自然也就越来越高。

但不管怎么说,AT绝对是个高级的玩意儿。

DSG(Direct-Shift Gearbox)双离合变速箱

其实这个应该叫DCT(double clutchtransmission),只不过德国大众把这玩意儿叫DSG罢了,福特叫powershift,保时捷叫PDK……这个东西这么火无疑是因为前几年的大众DSG召回事件了。所以现在仍然有很多人买车,都不敢入手DCT。

技术特点上,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1个人的工作由2个人同时干了,那么势必效率会很高。DCT采用了两组离合器片,比如6档DCT由一个多片式离合器连接1、3、5挡和倒车挡,另一个连接的是2、4、6挡。

优点:毫无疑问当然是换挡速度快啦,甚至比手动换挡还要快,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所以很多高性能车用的都是DCT。另外从理论上说,DCT更省油。

缺点:各厂工程师的调校水平也不同,因而效果也会有参差不齐的现象发生。最大的问题莫过于DCT分干式和湿式。其中干式成本更低,但不适合我国的燃油质量、空气质量以及走走停停的路况,导致了大量的出问题。不过如今大部分国内的DCT已经采用了湿式,故障率会大大降低。但是成本自然就高了,维护费用也高了许多。

为什么许多厂家会跟风上DCT双离合变速箱?

双离合的两个大头分别是德系大众,以及国产长城(哈弗H6只有2款AT车型)。至于原因,总不是和研发有关系嘛。大众自主研发双离合,不想再用高额去外部采购手自一体变速箱;而国内大部分车企也在研发双离合,如下图:


可能会有人问为何我国车企不研发AT变速箱。原因有两点:

1)手动MT变速箱变成双离合相对更容易一点。

2)面对世界最严格的油耗法规,理论上更加省油的DCT(以及CVT)自然成为了基础较弱的国产车企投入研发的主要方向。

那么双离合真的烂吗?

打败了哈弗H6的宝骏510用的都是AMT变速箱,这货高级?所以我们常说各取所需,难道真的有人买车唯独只看变速箱是什么而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很多人吐槽双离合换挡顿挫,难道4AT换挡就不顿挫了?如果你质疑我拿那么廉价的4AT和DCT比,你怎么不想想DCT也就那几款,而且9AT是什么价位,都用在哪些车型上呢?

不吹不黑,大众的双离合水平还是不错的。整天嚷嚷垃圾的朋友去试试好了,看看有没有那么不堪,有没有那么不靠谱。

END

综上所述,其实就不存在一种最最最优秀的变速箱。成本低的可能性能不佳,性能好的可能故障率高。买车之人也不需要过分刻意地去选择变速箱,毕竟厂家都已经给你分配好了。如果你是以运营为目的,驾驶技术好,又不怕吃苦,那么买辆MT最合适不过;如果只是想代步,购车开销不想太大,普通AT就足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追求舒适性,CVT是一种好的选择;如果希望性能好,开起来爽歪歪,那么DCT和多档位的AT是最佳选择。


汽车小喷

曾有媒体针对双离合进行过这样一次测试:

过程我就不搬运了,只讲结果。

某品牌的干式双离合,在媒体手里进行了一番“残忍”的蹂躏,包括低速反复走走停停,反复1、2档来回变换,最后甚至包括了坡道的拥堵状态试验,结果这台不到1万公里的准新车表现优异,除了偶尔的换挡冲击顿挫之外,并没有任何不良反应。

然鹅……

在更换了同品牌同配置的另一辆公里数较多的车再次进行测试后,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在平路拥堵测试没几分钟后中控仪表就发出了变速箱过热警报,要求停车散热!

要知道,这台公里数较多的车也仅3万多公里……

总之,也许其他品牌的双离合表现比它好,但这也改变不了双离合“不那么耐用”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