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深受康熙喜愛的八阿哥胤禩,是如何一步步被康熙所厭惡的?

最初是受器重的

胤禩是玄燁的第八子,康熙二十年(1681)為良妃衛氏所生。胤禩自幼聰明好學,特別機敏,會籠絡人心,是諸皇子中最有才幹的一個。他酷愛讀書,曾託人在南方大量購書,因此為南方士人所知。南方文士議論起胤禩,都說他“極是好學,極是好王子”。胤禩在皇子中和宮廷中也很有號召力、影響力,許多皇子如皇九子胤禟、皇十四子胤禎(雍正元年改名允禵)都歸心於胤禩,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散秩大臣鄂倫岱、貝勒蘇努、大學士馬齊、禮部侍郎揆敘、戶部尚書王鴻緒等大臣也都甘心歸附胤禩。就連玄燁之兄福全也稱讚他“有才有德”,並向玄燁極力推薦。

胤禩聰明、有才幹,玄燁當然是瞭解的,因而,玄燁對他也是很器重的。當胤禩僅有7歲的時候,玄燁便帶其巡視各地。其18歲時,玄燁就封其為貝勒。他是在所有受封者中,年齡最小的一個。

下圖胤禩畫像

想當太子

胤禩也像大阿哥胤禔一樣,對皇太子之位十分關注,也試圖在搞掉太子胤礽之後,自已登上皇儲寶座。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也像一些皇子一樣,在胤礽與玄燁出現了矛盾以後,向玄燁講了許多胤礽的壞話,在玄燁廢黜胤礽的決策中起了一些作用。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初,玄燁一怒之下在巡視塞外的途中便宣佈廢黜太子。這使胤禩極其振奮,令胤禩同樣振奮的是,玄燁在宣佈廢黜太子的同時,明白地表示,胤禔“秉性躁急愚頑”,不適於做太子,這等於給胤禔定性,宣告了胤禔政治生命的終結。從眼前這個形勢看來,胤禩認為,他自己成為皇太子的可能性大大增強了。

下圖《宮鎖玉心》中的胤禩劇照

相面

九月十六日,玄燁一行回到了北京。一天,胤禩正在府上盤算奪取儲位的辦法,一個親信告訴了他這樣一個信息,說北京城中有個相面先生,叫張明德,技藝特別高超,見人一面就能曉過去知未來。胤禩一聽,心裡暗自琢磨:自己爭取皇太子之位不知兇吉,不如讓他相一面。想到這,他吩咐手下取來一套便裝,穿上後,帶上幾個心腹便來到街上。

這張明德相館,只是一處很不惹眼的小房,房門外吊著一個寫著“相面”兩字的招牌,隨風飄動。心腹拉開門,胤禩低著頭踏進門來。屋內光線很暗,胤禩眨了幾下眼睛,才看見桌子對面坐著一個戴著眼鏡約摸六七十歲的老者。胤禩也不說話,在桌子對面揀個凳子坐下。老者道:“客人是問婚姻、是問福壽、還是問前程?”胤禩的心腹道;“你看看我們這位先生的官運如何?”胤禩按著老者的要求將左手伸到桌子上,老者托起胤禩左手,剛看兩眼,一種驚詫的神情便透過鏡片從眼睛裡射了出來。他圓睜著兩眼狠命地看了胤禩兩下,便起身將胤禩拉進了內室。

這個內室比外間稍大一些,周圍擺有一些傢俱。沒等胤禩將室內觀察完的候,老者已經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老者的這一舉動同樣使胤禩吃驚不小。老者道:官人“丰神清逸,仁誼敦厚,福壽綿長,誠貴相也”,將來可有九五之尊。原來張明德猜想面前的這個人將來有可能當皇帝。胤禩心中甚是納悶,他想,難道我真有當皇帝的福相,莫非這張明德真的料事如神?為了弄清楚自已將來的命運,胤禩將自已的真實身分告訴了老者,也將父皇廢黜太子的事實和盤端出。張明德道:胤礽“行事兇惡已極”,死到定期。如果阿哥需要,我有16條好漢,可招來刺殺胤礽。胤禩還沒有糊塗到要殺兄長胤礽的程度,於是告誡張明德不得胡來,返身回到宮中。

下圖《雍正王朝》中胤禩劇照

相面引出的“謀殺太子”

胤禩找張明德相面一事,不知是誰走漏了風聲,被胤禔知曉。胤禔有意無意地將此事透露給了玄燁,惹得玄燁大怒。胤禔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此事透露出來的:廢皇太子胤礽一直由胤禔、胤禛看守。胤禔在與玄燁談論允初的事情時,從玄燁嘴裡聽出有殺掉胤礽之意。胤禔就說:“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意思是說,相面人張明德已看出胤禩將來可繼承皇位,讓胤禩派人動手就可以了,不必玄燁親自出面。

從史料記載看,玄燁在一時憤怒的情況下,是有過欲殺掉廢皇太子胤礽的念頭。但是,他殺是一回事,諸皇子們之間謀殺則是另一回事。所以,玄燁對胤禔提到的要殺胤礽的主張是不能容忍的。他一方面對胤禔予以處理:下令革去其王爵,撤回其在上三旗所分佐領,將其幽禁於王府中;另一方面也將胤禩鎖拿。玄燁怪罪胤禩的間題有兩個,一是相面的事沒有奏報,二是有謀殺胤礽之心。

對於謀殺胤礽,胤禩作了辯解。胤禩的幾位兄弟也出面作了證明。最先出面作證明的是皇十四子胤禎,他說:“八阿哥沒有謀殺廢太子之心,這一點我們願意擔保。”玄燁一聽震怒,斥責胤禟、胤禎道:“你們是不是指望他將來做了皇帝。封你們兩個親王什麼的?你們的意思是說你們講義氣嗎?我看都是梁山泊的義氣。”胤禎立起誓來,言語舉動有些衝撞,玄燁見胤禎這麼固執,不禁越發生氣了,他拔出佩刀說:“你要死,如今就死吧!”皇五子胤祺看其皇父玄燁真的動起怒來,忙跪倒抱著玄燁的腿勸止。其他幾位皇子也都叩首懇求,玄燁才收了佩刀。最後,胤禎還是捱了20板子,算是懲罰。

下圖胤禎(允禵)畫像

大臣推舉 皇阿瑪否決

胤禩雖被拘禁,但原來依附和歸心於胤禩的王公大臣及皇子們並沒有因之離散,相反,他們不覺得胤禩有罪,與胤禩來往更密。這從當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文武大臣推薦太子一事可以看得很清楚。

這一天,玄燁把滿漢文武大臣都召集到了暢春園,讓他們從皇長子胤禔之外的諸皇子中推薦一位可以做皇太子的人。玄燁當場曾經表示“眾議誰屬,朕即從之”,就是說,不論文武大臣們推薦誰,他都會尊重他們的意見。玄燁給了眾大臣一點考慮的時間。可就在這短短的思考時間裡,領侍衛內大臣阿靈阿、散秩大臣鄂倫岱、侍郎揆敘、戶部尚書王鴻緒等已經私下裡商議,並與其他大臣聯絡。

結果,參加推薦的滿漢文武大臣在紙條上寫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八阿哥。玄燁的原意是讓他們推薦廢掉了的胤礽,沒想到他們竟一致推薦胤禩。面對這不合己意的結果,玄燁顧不上自己的金口玉言了,也顧不上一言九鼎的威嚴了,連忙否認說:胤禩未曾辦理過政事,近又罹罪,其母親出身也低微,不宜立為太子,竟否決了大臣們的推薦結果。

下圖《步步驚心》中胤禩劇照

康熙擔心被逼宮 打擊胤禩

就在玄燁召集眾大臣推薦太子的第二天,玄燁突然宣佈重立胤礽為皇太子。這對胤禩等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可是3年過後,玄燁再次宣佈廢黜胤礽,無疑這就又給了胤禩一個爭立的機會。

在這次機會面前,胤禩的勢力更大了,正像玄燁所說的,“二阿哥悖逆,屢失人心;胤禩則屢結人心。”當時曾有人預測,如果玄燁突然亡故,皇位就非胤禩莫屬了。

然而,惟我獨尊的玄燁對胤禩如此大的勢力,不能容忍了。他擔心有朝一日會有人為了討好胤禩而逼他退位。因而,他認為對胤禩的勢力必須打擊。康熙五十三年(1714)十一月,玄燁以胤禩未到行宮請安為由,宣佈與胤禩“父子之恩絕矣”。並於第二年正月,停發了胤禩及其家屬的俸銀俸米。以後,雖然恢復了俸銀俸米的供應,但父子兩人的關係從此疏遠。這實際等於宣告胤禩立為皇太子的道路已被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