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电影史上的著名女导演有哪些?

王小照

我来推荐几位中国的女导演吧!

作为“四小花旦”之一的徐静蕾,是最早脱去偶像派帽子的女演员。她在2003年就转型当了导演拍摄了《我和爸爸》,第二部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获得了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可谓是国内最新锐的女导演之一。如今她的作品越来越偏于商业化,《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以及最近的《绑架者》都是跟黄立行合作,影片的质量也越来越糟,不知道她是怎么了。

提到罗卓瑶,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但是她可是香港新浪潮之后最有代表性的作者导演。她的作品一般都有一些舞台化的痕迹,比如《诱僧》当中就有京剧般的造型和话剧腔的独白。她生于澳门,10岁移民香港,因此移民题材是她电影的主要内容。《我爱太空人》《爱在他乡的季节》都流露出一种独孤的感觉,而死亡则是她电影中另一个常见主题,《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充满了虚无主义式的凄美、诡谲,因此有人说她的电影其实是痛苦的。

张艾嘉是有名的才女,既是演员、歌手,也是导演。《最爱》拍的是个三角恋,但被张艾嘉处理地委婉细腻,温情脉脉,因此张艾嘉独有的女性细腻,成为她电影的最大特点。1995年的《少女小渔》,将当时还是助理的刘若英捧红,还获得了亚太迎战最佳女主角奖。1999年的《心动》则讲了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初恋故事,尽管很普通,但却感动了无数人。近些年,张艾嘉开始把眼光放到大中华地区,最新作品《相爱相亲》触及了很社会话题,虽然口碑很好,但是却频频在奖项上折戟,令人惋惜。

宁瀛同样是个不太出名的导演,但是她在90年代拍摄的“北京三部曲”,即《找乐》《民警故事》《夏日暖洋洋》,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但我最喜欢的其实是她2005年的那部《无穷动》,这是一部全女性电影,主人公也是四个女性,她们在大年初一聚在一起,其实是为了找出一个小三。这个有趣的故事表达了当时的一些女性主义思想,可见宁瀛的独到功力。可惜,她最新的作品《浪漫天降》则令人失望,想要转型做商业片,可惜只做了个四不像。

(鲸鱼君)


鲸鱼电影

电影圈有个怪象,它用最大的热情拥抱着女演员和女明星,却用最挑剔的态度苛责着同为女性的导演。在电影奠基后的数十年间,导演的世界一直被男性霸占,直到19世纪末,才第一次涌现出了女性导演。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美国人权保护协会同好莱坞的女性电影人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电影女权运动,今年的奥斯卡也一改往昔的“太男”脸,开始向女性投去更多的关注目光,女性导演的话语权日益增强。



事实上,从默片时代开始,世界各国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女导演。接下来,我们就来梳理一下5位在世界电影史上颇具代表性的女导演。


爱丽丝·盖: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导演



爱丽丝·盖来自电影的诞生地法国,曾从事过演员、编剧、导演及制片等多个工种,并因此被追认为法国电影早期的先锋女将。她一生拍摄了300余部电影,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滑稽演员》及《失去的花园》等。


莱尼·里芬斯塔尔:纪录片之母




梅雅·黛伦:先锋电影之母



戴伦在诗人和舞者梦想破灭后,于1943年拍下了《午后的迷茫》,确立了实验电影艺术型构的新局面。她在影像中融合了宗教及哲学,并借助舞蹈等形式拓宽了影像表现力的艺术边界,为早期女性主义观点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其代表作有《在陆地上》《为摄影机而做的编舞研究》《变形时间的仪式》等。


阿涅斯·瓦尔达: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双料大师



她是法国左岸电影运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启发了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一代。她创作的影片尖锐地剖析了法国社会,是剧情片和纪录片的双料大师。


凯瑟琳·毕格罗: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她从八十年代早期就已开始拍片,最近十年才开始真正进入主流电影界 。她的大作《拆弹部队》不仅斩获2010年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同时也为她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殊荣。使她成为了奥斯卡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女性。


伍锦霞:好莱坞唯一的华裔女导演



伍锦霞是第二代美国华侨,创作的黄金期为1937至1949年。在这段期间,她是唯一一位在美国拍摄剧情长片的女性。她一生共导演、制作了11部电影作品,包括5部粤语片和6部华语片,获得了极高的赞誉。她平日以男装和短发示人,终身未嫁。其代表作有《一夜夫妻》《民族女英雄》及《金门女》等。


张艾嘉:台湾电影才女



她是华人电影圈最成功也是最优秀的女性电影人之一,曾凭借自己指导的《最爱》及《少女小渔》两部影片,分别获得了第二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第六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亚太影展最佳编剧奖等奖项,代表作有《莎莎嘉嘉站起来》《20、30、40》及《新同居时代》《相爱相亲》等。


许鞍华:香港最伟大女导演



许鞍华堪称香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女导演,曾先后三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项,对女性的生活、命运和情感有自己独特的观察、体验和感悟。她的电影作品涉猎广泛,不仅有对文学、武侠巨著的改编,更有对女性议题、社会现象、政治变迁的透视等。其代表作有《

天水围的日与夜》《男人四十》及《桃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