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知道《送奶工》這本書,是我在一次網頁瀏覽中無意間看到的,其中有文中作者話語的摘抄,語言獨到,觀點深刻。

好的作家就能創造詞彙和言語,表達人們心中共性的意念。書寫“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的文字,並用生動、幽默富有哲理的故事敘述出來。這本書的標題和封面也比較吸引我,於是就上網搜索瞭解一下。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送奶工》是由英國作家安娜-伯恩斯所著,有中國作家吳潔靜翻譯。該書2018年獲得布克獎、全美國書評人協會獎,2019年獲得奧威爾獎。先說一下布克獎的來歷,就知道能獲得布克獎的作品一般都很不錯。

曼布克獎(英語:Man Booker Prize),創設時稱為布克獎(Booker Prize),是當代英文小說界重要的長篇小說獎項。此獎原只授與英聯邦及愛爾蘭的作者,但自2013年起,只要該書以英文寫作並曾在英國出版即可參賽。布克獎與諾貝爾獎一樣,每年頒發一次,只頒予仍在世的人。獲得布克獎的作家通常會得到國際的肯定與推崇,也有獲獎作家日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榮獲布克獎幾乎已經成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代名詞,是廣受世界矚目和討論的小說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布克獎評委主席評價《送奶工》:

天才般的實驗文學,它有強大的能力從公共生活切入到個體內心的思想世界。有時,一個句子,就令人歎為觀止。它極為獨特的敘述聲音挑戰了傳統的思考方式,匯成了令人驚喜、令人身臨其境的語言。這是一個關於野蠻、性騷擾和反抗的故事,尖銳的幽默感則在其中穿針引線。

讀完此書,我的感受跟布克獎評委主席的讚譽一樣,小說語言獨到,打破傳統的敘事方式,講述所有人身邊都可能遇到的事情,尤其是女性,它不分國界、民族和文化,這是一個共性問題——我們都曾或多或少地遭受過“流言和惡意”!

人是群居性社會動物,生活在社會中,我們不得不與眾生共存,接觸萬事萬物,萬事萬物就會有萬千現象,尤其是作為天地精華的人類。每個人都有一個思想都有一個嘴巴,他人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在傳遞信息的過程中,就難免會有差錯和誤傳。理智、清醒的人們會對信息加以辨別和分析,但大多數人都是不假思索,以訛傳訛。尤其是對他人不利的信息,會有“見不得別人好”的心理,添油加醋的加以傳播。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送奶工》的主人翁18歲那年,被一個代號為“送奶工”的人跟蹤窺探。人言可畏,這段遭遇卻被鄰里謠傳為不堪入目的私情。說四十一和十八搞在一起真噁心,說二十三歲的年齡差真噁心……但實際上書中的主人翁和送奶工並沒有任何關係,可他們不想要真相,他們只想要謠言。主人翁就在這樣冷漠 、封閉、對立的小地方長大成人。要麼放任自己被同化,要麼看清一切,笑著往前。

主人翁有走路看書的習慣,一天她在邊走路邊看書的時候,有一個送奶工跟隨著他,主動跟她搭話,一次兩次……,在她跑步的時候,也跟隨他,不停的糾纏她、誘惑她,讓她感到害怕和困惑。並沒有身體和語言上的攻擊,就一直跟隨她,窺探她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就這樣以訛傳訛,似乎成了真事。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在這個遭遇中作者反思:

如果沒有人對你的身體施加暴力,沒有人用赤裸裸的言語公開侮辱你,沒有人露出嘲弄你的表情,那就等於什麼也沒有發生,你又怎麼可能遭到什麼也沒有的攻擊呢?沒有肢體接觸,就不構成侵犯了嗎?

是的,在每個國家,每個社會都存在這種現象,潛意識裡,西方國家大多宣揚的更是自由、民主、平等,熟不知,也是一樣存在諸多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流言和惡意哪裡都有。

在中國古代著名的有“曾參殺母”的故事。《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在孔子的學生曾參的家鄉費邑,有一個與他同名同姓也叫曾參的人。有一天他在外鄉殺了人。頃刻間,一股“曾參殺了人”的風聞便席捲了曾子的家鄉。第一個向曾子的母親報告情況的是曾家的一個鄰人,那人沒有親眼看見殺人兇手。沒隔多久,又有一個人跑到曾子的母親面前說:“曾參真的在外面殺了人。”又過了一會兒,第三個報信的人跑來對曾母說:“現在外面議論紛紛,大家都說曾參的確殺了人。”曾母聽到這裡,心裡驟然緊張起來。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所以眾口鑠金積毀銷骨,三人成虎,這麼多人傳過來,他自己的母親都開始緊張了,以為要殺她。因此顧不得打聽兒子的下落,急忙扔掉手中的梭子,關緊院門,端起梯子,越牆從僻靜的地方逃走了。

這則故事告誡人們,應該根據確切的事實材料,用分析的眼光看問題,而不要輕易地去相信一些流言。然而,即使是一些不確實的說法,如果說的人很多,也會動搖一個慈母對自己賢德的兒子的信任。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事實根據的流言是可怕的。

現在我們學習的方式已經由以前的讀書向上網轉化,因此謠言也獲得了比以前更為有利的傳播條件,危害自然也大了。而且糟糕的是,跟電腦病毒與殺毒軟件的關係類似,總是先有謠言而後有闢謠,所以造謠總是更加領先。而且當謠言被揭穿後,轉發過謠言的人通常很少關注或轉發闢謠消息,導致造謠容易闢謠難。

孔子曾經說過,世上有五種最壞的人:心逆而險者、行僻而堅者、言偽而辯者、記醜而博者、順非而澤者。

在孔子的心目中,最壞最壞的就是心逆而險者——就是表裡不一、陽奉陰違,顯然,造謠的、傳謠的就屬於這種人。

《送奶工》:烏合之眾的流言和惡意,我們要做謠言的終結者

閱讀《送奶工》,讓我們更認識到流言和惡意的殺傷力,我們要像主人翁一樣擦亮眼睛,不做烏合之眾,保持理性和真實情感,一定會有成為一個“謠言終結者”,笑看別人的流言和惡意。


#​我要上頭條##全民薦書人##閱讀的溫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