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小康|石家窑村扶贫牛“母贵子繁”

  一头母牛哺乳期可“领养”三到四头牛犊。

  吴忠市利通区扁担钩镇石家窑村的“一拖三”肉牛扶贫养殖模式,为村民打开了产业发展之门。

  4月27日,记者走进石家窑村,只见家家户户的养殖圈棚中,西门塔尔、安格斯、奶花子等肉牛品种,皮毛花色斑斓,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油亮的光芒。全村人均养殖4头牛,建档立卡户58户198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看见小康|石家窑村扶贫牛“母贵子繁”

                                                                       石家窑村家家有牛棚,人均养殖4头牛。

  石家窑村曾是“空壳村”。2014年,动态识别建档立卡户445户1961口人。2017年12月,吴忠市将石家窑村等6个没有编入行政序列的村划归扁担钩镇,吴忠市委办公室派驻石家窑村扶贫工作队进入该村开展帮扶工作,自此,石家窑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胡建民:“一拖三”催生双喜临门

  每天清晨6点,54岁的建档立卡户胡建民就启动全日粮混合搅拌机,青贮、玉米、麸皮、大豆等物料在螺旋带推动下,在10分钟内快速均匀混合。然后,胡建民开着电动车将饲料转运至牛槽,自动为牛添料。“在村办企业宁夏恒沃农牧有限公司务工,年收入3.5万元。”胡建民说。

  2019年7月,石家窑村村办企业——宁夏恒沃农牧有限公司采购首批11头待产母牛,此后陆续采购3批牛犊,让1头母牛“领养”3头牛犊。“母牛产奶量大,产的奶小牛吃不完,还能再奶两三头小牛。这样不浪费牛奶,效益高。”村主任马国柱介绍,“一拖三”养殖模式的优势在于一头哺乳期肉牛同时喂养三到四头小牛犊,生长3个月后,投入市场毛利润每头1500元左右。

  看到“一拖三”增收快,胡建民喜不自禁,他也尝试为自家母牛认养牛犊,如今家里肉牛养殖规模是去年的一倍,另有15只羊和27亩玉米贴补家用。

看见小康|石家窑村扶贫牛“母贵子繁”

                                                                    西门塔尔、奶花子等牛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油亮的光芒。

  去年10月,老胡搬进新建的80平方米砖瓦房,告别蜗居20多年的土坯房。养一头牛补助1000元,一只羊补助100元,另加享受危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去年老胡一家享受政策补助4.4万元。在政策“福利包”帮扶下,胡建明工作、住房“双喜临门”。

  石家窑村第一书记杨俊介绍,村办企业购进11头西门塔尔待产母牛后,通过“一拖三”模式,第一茬产犊11头、认养22头牛犊,第二茬认养32头,第三茬认养33头,如今扩容增量到98头,实现15.68万的村集体经济收入,空壳村实现“脱壳”。

马兆强:“一拖三”走出人生低谷

  “俺给母牛寻了两个养子,咋给配奶哩?”

  “认养的牛犊吃完第一口‘胶奶’后应立刻隔离拉回养母身边,实施人工借奶。将母牛吆至角落处时,再将牛犊嘴递到母牛乳头处。经过10来次的反复配奶熟悉味道后,母子就会相认了。如果养母子三天内还是无法相认,就要考虑用奶粉喂养牛犊了。”

  4月21日,48岁的建档立卡户马兆强家里,慕名来了两位养殖户学习取经。学习的重点,是如何让“一拖三”后的母牛给认养牛犊主动哺乳。

  马兆强2003年开始跑运输,当时收入还不错。不料2008年驾车途经甘肃张掖时,突发交通事故。贷款购买的货车报废了,处理事故时又借款赔偿20多万元,一时间他背负40万元的债务,人生跌入低谷。

  2017年5月,他依靠贴息贷款购进4头待产母牛,欣喜的是一头牛不久便生了双胞胎,两头牛犊一落地净值1万元。看到母牛奶水充足,马兆强萌生为母牛认“养子”的想法,他抱着试一试想法,赊购了一头出生两天的牛犊,为“母子”人工配奶两次后,认亲配奶成功。年底,采用“一拖三”模式饲养的牛犊已达10头。

看见小康|石家窑村扶贫牛“母贵子繁”

                                                                        村办企业通过“一拖三”模式,实现空壳村“脱壳”。

  2018年,他还清40万元债务。2019年,全家存栏肉牛80头。

  “母牛每年全奶期有9个月时间,每天产奶40斤左右,按照三个月一茬哺乳期计算,一年可以哺乳三茬牛犊,每茬哺乳3头牛犊,一头母牛每年可以哺乳9头牛犊。”马兆强算着增收账。

  宽敞的院子里,马兆强的5座蓝顶牛棚面积达1200平方米。暖棚里,吃完乳汁的牛犊迎着暖阳休憩。毗邻院落内,300平方米明亮的起脊砖瓦房伫立在村头,清一色的红色琉璃瓦。去年,马兆强分别购置了一辆货车和小轿车,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滋润。

马占文:“一拖三”沐浴幸福时光

  晨曦,挖掘机、铲车和农用车在“古董”级别的土坯房前穿梭。

  这是扁担钩镇党委为70岁的建档立卡户马占文新建的厨房项目付诸实施了。

  前期,镇里还为其新修建了砖混结构围墙,安装了铁门。

看见小康|石家窑村扶贫牛“母贵子繁”

                                                                        马占文家的土坯厨房即将被崭新的砖瓦房替代。

  马占文30多年前从固原山区拾荒至石家窑村,并在此定居下来。儿子、儿媳均患有二级智力残疾,孙女患有疑似尿毒症。

  为了“拉扯”这家人,吴忠市委办公室驻村工作队安排马占文父子俩从事护路、保洁等公益性岗位,每人每月收入1030元。同时,通过“化缘”为其捐款1.4万元,购进两头母牛,帮助发展特色养殖业。

  驻村工作队安排村里养牛大户指导马占文学习“一拖三”养殖模式。两年过去了,老马家现在存栏肉牛已达到11头,滩羊30多只,鸽子100只。

  “政府帮衬了太多,现在发展心劲儿更足了。”老马说。


(宁夏日报记者 龚其云 苏峰  蒲利宏 实习生 马磊 王金芳 文/图)

#阻击疫情吴忠有我##脱贫攻坚##脱贫攻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