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巨嬰現在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詞了,儘管家長供孩子讀完了大學,已經算一個成年人,但孩子不肯工作,不會獨立生活的,凡事要求大人給包辦的,還是大有人在。

有的成年人,即便已經當了父母,還要把自己的孩子讓老人撫養。

作為父母,要防微杜漸,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注意每一個撫養的細節。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背後,都是一個越庖代俎的家庭。

朗朗今年上小學了,但是自理能力很差,書包不會整理,現在還不會繫鞋帶,上學的時候只能穿粘扣的鞋;有時候帶了水壺,卻一天都不知道喝水;放學回到家,也不會安排自己的寫作業時間,不陪著就不會寫作業……

媽媽歸罪於上幼兒園的時候照顧得事無鉅細,明知道這樣會阻礙孩子發展,覺得孩子不夠獨立,可是又怕放手了孩子什麼事都做不好。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其實在我們身邊,這類孩子不佔少數,像長不大的孩子,

一 長不大的孩子表現:

1 依賴性強,優越的生活,讓孩子有了更多的選擇條件。

無論父母的生活狀態如何,都希望給孩子提供更優渥的物質生活,物質上極大的豐富,孩子不需要太努力,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孩子在生活上更依賴家人的幫助。

我遇到過上完大學,還要媽媽陪著面試的孩子,在單位遇到了問題,下班回家還要媽媽打電話與領導進行溝通。

外表看起來是個成年人,內心並沒有長大。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2 不愛動腦筋思考,對於一個新鮮的事物,缺少刨根問底的精神。

懶於思考,希望能快速得到想要的答案。遇到不會做的事情,就要求家長幫忙解決,不會做的作業,不經思考就要去上網百度,用作業幫查詢。

3 缺乏責任感,這事跟我無關。

小的孩子在家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習慣了有人服侍的生活,也不需要做家務,到了在幼兒園裡,收玩具的時候,就看出來了區別:有的孩子每次都積極主動幫助收整,有的孩子很“聰明”,每當收玩具時,找藉口跑得無影無蹤。

每個孩子都渴望證明自己長大了,獨立了,哪怕幾歲的孩子,聽到家長誇“寶寶長大了”,都會感到自豪,那為什麼孩子在越來越細緻入微的生活裡卻長不大呢?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二 什麼原因阻斷孩子成長。

1 包裹式的教養方式。

沒有人可以替代孩子成長,每個孩子都渴望長大,生活中存在著太多的危險,讓家長不敢放手。怕剪刀弄傷孩子的手,就不用學使用剪刀;怕孩子在戶外玩摔壞,不斷囑咐孩子“別跑”“別跳”。

包裹式的教育,讓家長束手束腳,也讓孩子失去了選擇的權力,久而久之,就變得對所有事情都無動於衷。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2 怕孩子做得不好,做得慢。

帶孩子的過程,用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帶著蝸牛去散步”。孩子學吃飯的時候,小手弄得到處是米飯和菜湯,為了讓孩子吃飯節省時間又幹淨,還能吃飽,就直接喂孩子吃;你這邊著急上班,他仍在漫不經心地穿著衣服,鞋子,為了節省時間,就給他全部穿好。

本來孩子可以幫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幫助家人擺放碗筷,掃地,但是你怕孩子弄壞了東西,乾的不好,索性就不讓孩子做了。

蒙特梭利說:通常我們看到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會立即介入,幫孩子完成要做的事。

3高控的管制,管住了孩子的思維。

高控的家長,要全方位地佔領孩子的生活,事無鉅細,小到生活中的細節,吃喝拉撒,孩子的作業,愛好。

被管控習慣的孩子久而久之也變得習慣等待吃現成的,沒有了自己的判斷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三 改變方式,讓孩子獨立成長起來。

1 給孩子一個選擇的機會。

孩子小的時候,往往不會說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家長可以給提供兩個可以選擇的範本。

例如在穿衣服的時候,可以問孩子“你是要穿紅色的衣服,還是藍色的衣服”。

孩子在戶外玩,不肯回家,可以問跟孩子說:再過5分鐘我們就回家了,你要玩一個鞦韆還是玩滑梯?

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家長一著急就會替孩子做決定,這是錯誤的。人的天性是願意遵從自己的思想,排斥來自他人的命令。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為了形成兒童自覺意識,也為了更好的執行決定,應該儘量讓孩子自己思考和選擇。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2 尊重孩子的付出,鼓勵過程而不是結果

當孩子正在組裝一個玩具,怎麼也裝不好,著急發火的時候,不要馬上給他解決問題,可以給他提供一個可行的方案,讓他試著操作,並鼓勵孩子:這個看起來有點困難,但你試試這個方法,或許有點幫助。孩子系不好鞋帶,可以在他做的時候,鼓勵他:繫鞋帶能幫助你鍛鍊手指,看你的手指有靈活了一些。

3 不要急於回答孩子的問題,不要急於替孩子做決定。

很多孩子到了三歲左右,就變成了“十萬個為什麼”,每天都會有很多問題,這是一個萌發期,當孩子有很多問題要問的時候,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可以反問他一下:寶貝,你說為什麼呢?這樣做的目的,是幫助孩子養成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而不是習慣於坐享其成。

擔心孩子做不好,學會如何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

4 給足夠的空間,不干涉孩子的瑣事。

有一些生活中的小事,比如自理方面的事,只要家長放手,孩子做得並不比我們想象的差,關鍵是我們要有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可能會犯的錯誤。

給孩子有足夠的個人空間,長大的空間,允許有失敗,並把失敗當成一個機會。

培養孩子,是父母一輩子最大的,也是最具有挑戰的工作。

《清單革命》的作者阿圖.葛文德認為,在所有清單中,比開飛機和發射火箭更復雜的問題是撫養子女。

我們付出了我們的愛,勞動,知識和經驗,為了是有一天,孩子長大的時候,能夠有足夠的能力,和我們分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