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觀察病情,腎病患者還需要做好這6件事,附:必備7大好物件

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腎病多為慢性疾病,不要以為僅靠一次住院與數次門診就能徹底解決問題或解決所有問題。要想保證更好的治療效果,不僅需要住院與門診醫生的精心用藥,而且還需要患者自己居家繼續配合醫生做好後續管理工作。比如常見腎病綜合徵中的微小病變,初發或復發者可出現水腫與尿量減少,感冒容易導致患者復發,復發時尿蛋白會出現“+”號,這都需要居家觀察病情變化、繼續服用藥物與避免感冒等等。再比如常見的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血壓會升高,也會長期帶有蛋白尿,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病情繼續進展,因此就需要控制飲食,並堅持長期用藥,方可最大程度延緩或阻止病情發展,這也需要居家進行觀察、繼續服用藥物並注重飲食控制等。

居家觀察病情,腎病患者還需要做好這6件事,附:必備7大好物件

絕大多數慢性腎臟病均類似於如上兩種典型病例,都需要居家繼續觀察病情。絕大多數腎病患者需做好如下六件事,這樣方可保證遠期療效,或減少或避免腎病復發,或延緩與阻止慢病發展。

1.避免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

導致腎病復發或加重最為常見的誘因就是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這類感染性疾病在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因此,居家的腎病患者必須做好這件事,即儘可能避免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以減少腎病綜合徵復發的可能及減輕慢性腎功能不全患者血肌酐繼續上升,以及其它各種慢性腎臟病病情之變化。居家出門乘車或超市購物等人員密集場所,最容易患上感冒與上呼吸道感染,因此,應儘可能減少到人員密集場所。如確實需要,應佩戴好口罩。

因此,口罩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2.防止血壓升高或波動太大

高血壓往往與慢性腎臟病“形影不離”,高血壓性腎損害、糖尿病腎病、IgA腎病、膜增殖性腎炎、狼瘡性腎炎及慢性腎功能不全等都會出現血壓升高。而且使用降壓藥或季節更替後,還會出現血壓波動或低血壓。等等,這都需要腎病患者監測血壓變化情況,血壓高了會影響病情與腎功能,血壓過低或波動太大也會影響病情。所以說,咱們腎病患者居家時必須觀察血壓變化情況。

因此,血壓計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3.觀察尿泡沫及其顏色變化

觀察尿液也能反映出患者病情變化情況,發現尿泡沫增多、尿液顏色變紅或尿液越來越清澈等都可能說明病情有變化。尿泡沫增多,或提示患者尿蛋白又升高了;尿液顏色變紅,或提示患者尿中紅細胞升高了;尿液越來越清澈,或提示患者排毒功能差了。這其中,最需要觀察尿中蛋白質變化情況。雖說尿泡沫增多對判斷尿中蛋白有幫助,但是並不十分準確,仍然以尿蛋白試紙檢測尿蛋白更為可行。這樣就可以早發現病情變化,從而及時採取措施。

因此,尿蛋白試紙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居家觀察病情,腎病患者還需要做好這6件事,附:必備7大好物件

4.看是否有水腫及尿量減少

水腫與尿量多少與腎病患者病情變化密切相關,微小病變、膜性腎病及其它多種腎病復發,都可能出現水腫及尿量減少,因此就需要在平時觀察顏面部及四肢水腫情況,以及尿量是否減少。在正常喝水及沒有明顯大量出汗的情況下,患者的尿量反而越來越少了,即使還沒有出現水腫,也往往說明患者出現排水功能障礙,或提示腎病復發了。如若無法判斷每天尿量是否真的減少了,可通過尿液量杯來測量每天24小時尿量,並做連續測量及記錄工作以作比較,這樣就可以作出準確判斷。

因此,尿液量杯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5.需控制好飲食及監測體重

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腎友還需配合好飲食,根據病情不同,飲食還有個體化差異。伴有高血壓或水腫的腎病患者,必須保證低鹽飲食;伴有高尿酸血癥的腎病患者,必須保證低嘌呤飲食;存在高鉀風險的腎病患者,必須保證低鉀飲食;腎功能已經減退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必須保證優質低蛋白飲食等等。這就需要每天計算好所食用的食物,需要用到食物秤。腎病復發或慢病加重,都可能出現體重變化,這就需要用到體重秤。

因此,食物秤與體重秤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居家觀察病情,腎病患者還需要做好這6件事,附:必備7大好物件

6.不能忘記定量與定時服藥

還是有不少慢性腎臟病患者需要繼續使用藥物,有的是為了鞏固療效與防止復發(如腎病綜合徵),有的是為了阻止或延緩病情發展(如慢性腎功能不全)。需要用到的藥物種類也是多種多樣,用量與用時都會不一樣。比如,糖皮質激素應選在早晨8:00左右服用、沙坦或普利類藥物應選在晨起空腹服用、起初使用他克莫司應每日兩次並間隙12小時服用、複方α酮酸片應選在餐時隨餐一起服用等等。為了防止弄錯了,可以把近期服用的藥物放在智能電子藥物裡。

因此,電子藥盒是居家腎友必備的好物件。

與同名《腎為先》微信公眾號同步首發,文章為作者周遜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