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風水算得上是中國國粹中的一項大學問,幾千年來影響著國人的居住理想和建築方式,甚至影響著國人對時間和空間的判斷、鑄造及想象。離開風水,華夏文明會有所缺失。風水學所特有的自然生態觀不僅與現代生態科學和環境科學的理論不謀而合,還為後者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兩晉時期著名文學家、風水學者

“風水”,古代又叫堪輿、相地、相宅、青囊術、青鳥術、地理……名稱雖多,但實際是泛指“相宅堪地,擇吉居之”的意思。至於“風水”二字的出現,首見東晉郭璞《葬經》的見解,他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因這二字簡捷、易記,又生動地道出風水二大作力“風”和“水”,不僅風水業者喜歡用,也常為民間社會慣稱,時至今日,已成為世界各地對中國這門學問的“專用名詞”。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我國曆史偉大的經學家、文字學家

另外,東漢許慎又認為,它是研究天文與地理的學問,所謂“堪,天道;輿,地道也”;晉郭璞則認為。它是一門“乘生氣”的學問,只要住地能居於“生氣凝聚”之地,無“八風吹散”,這樣就能興旺發達,富貴平安。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加拿大中華風水學院校長

陳怡魁指出,這是因為古代科學不發達,不得已,才動輒以抽象的“生氣”論之,但在現代社會里,則要給它以全新的風貌。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隨著人類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號召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風水學又變成了現代的一項大學問,不僅各大學為建築、設計專業的學生開設了相關課程,其它專業的學生也很樂意選修風水理論,甚至不少MBA、EMBA的課程也安排了風水講座。

中國上千年傳統文化——何為風水

更有趣的是,風水還同中國功夫、中醫中藥、中華料理一樣,成為中華文化對外輸出的重要象徵。在西方,風水早已不僅是來自東方的神秘學問,也是環境科學的組成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