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不速之客”帶進太空!疫情下,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誰都無法獨善其身。世界各國的科研項目都受到了影響,在美國和歐洲,多項即使被列為“優先級”的關鍵性航天計劃,也不得不暫且擱置;但也有一些項目仍處於運轉中,即使是“應急最高級別,仍會確保發射”。

韋伯望遠鏡:早有預判,別賴疫情

詹姆斯·韋伯望遠鏡(JWST),哈勃望遠鏡之後最受全世界矚目的同類項目,因一再延期,已被稱為NASA的“爛尾工程”。

3月19日,NASA發言人還承諾,列為優先級任務的韋伯望遠鏡已進入最後衝刺,沒有什麼能阻攔它在明年3月30日發射。

別把“不速之客”帶進太空!疫情下,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韋伯太空望遠鏡。圖片來源:NASA

但此話說完的第二天,NASA副局長托馬斯·澤布臣就親口表示:“由於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嚴重影響,任何任務都可能無法倖免,包括拖延已久的韋伯項目,建造工作現已暫停。”後NASA正式確認了這一消息。

據稱其具體原因是最後的調試無法通過遠程操作來完成,由於NASA早已發佈全員強制性遠程辦公,任務只能叫停。

其實,命運多舛的韋伯望遠鏡早就被預判“大概率再度延遲”。今年1月,美國聯邦問責局的審查報告估計,該望遠鏡在11月組裝完成的可能性只有12%——換句話說,明年3月如期發射的概率非常之小。

美商業載人:信心依舊,或仍幸運

另一方面,NASA竭力確保美國首個商業載人航天項目能夠在今年5月中下旬發射。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上個月放話稱,即將執行載人任務的龍飛船已經準備交付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3月,SpaceX總裁兼COO格溫·肖特韋爾則明確證實了龍飛船真人首飛將發生在5月。而其一旦成功,會成為商業航天領域有史以來最重要的里程碑。

別把“不速之客”帶進太空!疫情下,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載人龍飛船項目。圖片來源:SpaceX

NASA副局長也對該任務充滿信心,他認為SpaceX不會受疫情影響而造成延誤。但NASA的其他太空任務卻失去了“幸運兒”的身份——譬如重返月球計劃。

最新消息稱,受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技術中心周邊疫情大爆發的影響,NASA已決定暫停建造月球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LS)、載人太空艙(獵戶座)關鍵項目。這可能讓原本比較忐忑的登月團隊徹底“安心”——此前計劃的2024登上月球,推遲已在所難免。

一切瞬息萬變,做最壞的打算,持最好的希望。NASA發言人阿拉德·比特爾這樣說。

火星項目:歐俄推遲,中美照常

儘管歐洲第一大發射商阿麗亞娜太空公司將2020年自定義為“高頻發射年”,但歐空局依然毫不猶豫按下“暫停鍵”。

3月12日,歐空局快速宣佈:和俄羅斯聯合的ExoMars2020火星任務推遲到2022年,

給出的直接理由就是新冠病毒。俄羅斯方面表示,歐洲疫情阻止了俄專家對合作夥伴的工作訪問。

別把“不速之客”帶進太空!疫情下,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ExoMars2020項目。圖片來源:歐空局

不過,其背後仍有不足為人道的技術原因——這一項目的減速傘系統不過關,關鍵測試亦不算理想。疫情大爆發只是一個理由。

4天后,歐空局再次宣佈,包括圭亞那航天中心在內的主要航天發射中心,無限期暫停所有發射。

歐空局的大多數員工們,其實已經“宅家”辦公至少兩週了。最新消息稱,歐空局還要嚴格減少進入其德國主控中心的人數,旗下四項探測任務均進行“安全配置”——航天器上的儀器關閉,未來一段時間它們會在太空中處於“基本上無人值守”的狀態。因為都在穩定軌道上,這樣也是安全的。

目前,中國和美國仍計劃在7月發射將要登陸火星的探測器。NASA副局長表示,剛被命名為“毅力號”的火星車,仍在竭力瞄準第一發射窗口:2020年7月17日。

別把“不速之客”帶進太空!疫情下,多個航天項目按下“暫停鍵”

“毅力”號火星車。圖片來源:NASA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阿聯酋也計劃在相同時間裡向火星發射軌道探測器。

空間站:保持清潔,謹防意外

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首次取消了國際空間站長期考察組的飛行前發佈會。

第63長期考察組,由2名俄羅斯宇航員和1名美國宇航員組成,計劃4月9日乘坐“聯盟MS-16”號載人飛船,在位於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批前往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也不會再舉行儀式。他們將不在安放尤里·加加林骨灰的克里姆林宮牆上敬獻紅色的康乃馨,也不會參觀他在星城的辦公室。

一萬分的小心謹慎是必要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人類必須警惕將“不速之客”帶進太空。因為不但無法預料其對空間站的侵害,而且在進入太空後,任何宇航員抵抗疾病的能力都會受到影響——微重力會影響免疫系統,即使是像感冒這樣的常見病對宇航員來說也會有很大不同;另一方面,重力的缺失阻止了沉降,病毒會懸浮在空氣中。因此,其很可能導致在空間站上更加“致命”。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