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晨跑半月後,弟媳開始跑步了:行動影響遠勝於說教

年齡漸增,愈發覺得身體不如二十歲左右有活力。最近兩年,我開始健身了。

在農村老家,沒有健身房,北方天氣寒冷,因此,我也只能選擇跑步,以保持運動狀態。

受疫情影響,我儘量選擇避開人多的地方和時間段。

每天早上7點,我去麥田沿著田間小路跑步,跑上三四十分鐘,做做拉伸,返回家中開始和家人一起做早餐。

農村的生活節奏是很慢的。冬日裡,7點鐘,天才矇矇亮。8點鐘,我跑步歸來,一戶戶人家才開始起床洗漱,開始一天的生活。

弟媳最近一直在減肥,但是隻依靠減少進食的方式。她早餐和中餐吃得很少,晚餐基本不吃東西,我很佩服她的毅力,只是家裡的零食很快就給吃光了。

弟弟偷偷告訴我,弟媳雖然吃正餐少,餓的時候可沒少吃零食,聽到這些,我只是笑笑。

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我不應該干涉,即便是我也認為弟媳減肥的方式不健康、不科學。

就這樣,我繼續該吃吃,該跑步跑步,體重基本保持不增加。

而我弟媳的體重一週增加了4斤,她很苦惱。

每當她抱怨體重不降反增時,弟弟都會奚落她,飯是沒多吃,零食倒是沒少和孩子搶著吃。

弟媳總是嗔道,平時工作又累又忙,好不容易碰上春節假期,哪有那力氣去跑步啊。

看著他們小夫妻吵鬧,我也只能笑笑,畢竟都有道理。

只是弟媳越來越臃腫了,她減肥的目標是要落空了。

只要是天氣允許,沒有下雨或下雪,我都會堅持去跑步。即便不能跑步,我也會在家裡做些室內運動,所以體重保持的還可以。

我晨跑半月後,弟媳開始跑步了:行動影響遠勝於說教


我很喜歡在冬日麥田的小道上,迎著漸漸升起的太陽慢跑。這讓我感受到一份城市缺失的寧靜,也讓我能尋找久違的熟悉的記憶。那淡淡的青草味、晶瑩微小又密集的麥葉上的露珠、從一抹紅漸漸散下光芒的暖陽、不知從哪個方向傳來的雞鳴聲,都讓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

因為喜歡跑步,我從不覺得跑步是件辛苦的事,相反,跑步途中這些收穫更是驚喜,讓我獲得更足的動力。

轉眼兩週過去了,一天早上,我從家裡出發,沿著村裡小路跑過村西頭的麥田,又繞道到村南邊的麥田,快到家時,望到3個熟悉的身影,我有點不太相信,那竟然是弟媳帶著兩個孩子在晨跑。

原來,弟媳在我默默的影響下,開始跑步了。

那天早上吃早餐時,弟媳笑嘻嘻地對弟弟講:還別說,跑了一圈,感覺還蠻舒坦的,以後你也要和我們一起跑步哈。

小時候常聽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之所以一遷再遷,為的就是尋找一個良好的讀書環境,以便孟子在鄰居讀書的影響下,能夠發奮讀書。

這或許就是行動的力量,行動會塑造一種影響他人的環境。

我晨跑半月後,弟媳開始跑步了:行動影響遠勝於說教


張克群先生是一位備受尊重的建築師,因為為人低調,並非如流量明星一般為人所廣識。但提到她的另外兩個身份,朋友們一定不陌生。

張克群先生是梁思成先生的弟子、著名音樂人高曉松的母親。

張克群先生著有《北京古建築物語》及談皇家建築的《紅牆黃瓦》、談宗教建築的《晨鐘暮鼓》,談西洋建築的《八面來風》等,可以說對我國建築學有著很大的貢獻。

在一次採訪時,被問及如何熱愛建築學時,她講到,小時候就認識梁思成先生,因為家在梁思成先生家前面的第三排,梁思成先生就是她小時候常常接觸到的“梁伯伯”。從小的耳濡目染,以及“梁伯伯”巧用北戴河休養的機會對愛畫畫的張克群先生的引導,使其走上了建築學這條路。

可以說,是梁思成先生在潤物細無聲中點燃了張克群先生對建築的熱愛。

我晨跑半月後,弟媳開始跑步了:行動影響遠勝於說教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微小行動影響力》,分享的是創作者將自己早起的故事於年初創造完成發佈於網絡上,藉助於網絡的強大連接力,越來越多的網友看到並紛紛表示,很受鼓舞,獲得積極正面的力量,決心力行早起。

早起,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到,只是能不能堅持,能不能把它化成自己的生活習慣,卻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

這需要我們克服自己的惰性、保持毅力,其實並非易事。

然而,恰恰是有朋友能夠將哪怕是微小行動堅持做好,讓微小行動改善自己的生命體驗,從而讓行動產生強大影響力。

我晨跑半月後,弟媳開始跑步了:行動影響遠勝於說教


丈夫的不修邊幅讓多少妻子想起就咬牙切齒,孩子糟糕的學習成績讓無數父母操碎了心,父母的嘮叨讓本想在家多陪伴父母的我們逃離……

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不稱心,與其滿心懊惱地望著“別人家的丈夫”、“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父母”,以及無數個讓我們羨慕的“別人”,不如從自己做起,讓自己的行動去影響身邊人。

即便是不能影響別人,至少做好了自己,那麼結果也不會太差。

“春光不自留,莫怪東風惡。”

期盼的、嚮往的,不如從此刻行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