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首先,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關於育兒方面的相關知識。在很多家庭中,許多父母都會使用棍棒教育。你們知道嗎?實踐證明,棍棒教育不是成功的經驗,也根本不是古教育家的經典所傳。它實不過是一些人的偏顏之見,也是家長教育子女無方的表現。用現代教育科學檢驗,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因此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其次,我覺得棍棒教育的有害之處在於:一、損傷了父母與子女間的親子之情。其實大家都知道,孩子都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疼愛和喜歡。可是由於某種原因出了差錯,雖然父母飽含愛心,恨鐵不成鋼,企圖以皮肉之苦給孩子一點教訓,使其不再重犯過錯。但是做為兒童卻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了不安全的威脅,由此而生懼怕或痛恨之情。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其實,根據以往對小學生的調查證實,所有的孩子都不高興受父母打罵,有的事過很久仍怨氣不消。這種親子之情的損傷,可能永遠不能癒合。有一名學生從小特別喜歡和愛好體育運動。但是他的家長反對,強令他不許參加體育話動,並且因他偷偷去體育隊訓練,著實把他痛打幾頓。現在他每想起這些,就對家長耿耿於懷。儘管他從理智上明白家長是為自己好,家長也常以此自居,認為在確定孩子的人生航向方面起了關鍵作用。但這位學生並不感謝他的父母。在情感上總覺得與父母格格不入。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二、剝奪了孩子童年的歡樂。兒童天性活潑好動,所以無意中常給大人惹些麻煩。有時出於好心想幫家裡做些事情,洗碗、買菜、打醬油、燒飯等,但由於粗心或技術不熟練,也常把好事弄糟。如果父母不能寬容和體諒孩子的善心,採用粗暴的態度對待孩子,那麼就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對父母的愛心。由於孩子年齡小,不能從複雜的事物中理解父母的心思,而只能從父母的態度和外在的行為表現來領會父母對自己的感情。常受打罵訓斥的孩子,常常會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自己是家裡多餘的人。因而感到痛苦,鬱鬱寡歡。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也有的家長雖然不是打罵孩子,但為了表示家長的尊嚴,在孩子面前板著面孔,不苟言笑,使孩子望而生畏。也有的家長主觀意圖是想培養孩子的堅強意志和獨立的能力,對孩子的事不聞不同,不能及時地幫助孩子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或者是孩子偶有過失,家長有意誇大,進行批評指責。這些做法都不足取。這實際是對孩子施行精神虐待,使孩子感到家庭冷漠,父母無情,因而在心靈深處,蒙上陰影。人對自己童年生活的記憶,一生不能忘卻。成年以後,甜蜜幸福的童年回憶,能使人沉醉在當年的快樂之中,而痛苦冷漠的童年回憶,心頭總不免感到沉重和悽楚。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三、迫使孩子撒謊和違心行事。孩子最早是不說假話的,考察一下孩子第一次撒謊的原因,大多源於父母。孩子做了錯事,如實說出,受到家長的一頓訓斥或打罵。可說了假說,卻能逃避懲罰。於是孩子便用謊言來對付家長的棍棒,時間久了,就會習慣了。一名小學生平時考試成績一直很好,父母很高興。有一次他的考試成績只得73分,他把卷子拿給父母看,父母頓時惱火,逼問他是不是淘氣貪玩沒有好好學習?並且威脅說,再考不好就得捱揍。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後來又有一次考試,這個學生成績不高,他當即把卷子撕毀。放學回家他裝得惹無其事的樣子,當家長問他"考試了沒有,得多少分"時,他回答說"沒考"。有的學生因為怕捱打,表面上老老實實,安分守紀,遵從家長意見行事。但心裡並不服氣,沒有在棍棒下受到教育,明白事理。特別是對於家長某些毫無理由的打罵,孩子只能做出暫時的屈服。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四、容易使孩子仿其道而行之。孩子小,面對棍棒無能為力,只有順從和屈服。當孩子長大,有了力量,他們就不會再害怕捱打。而且在父母的影響下,或者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形成只有用暴力才能制服人的偏。所以在家裡經常捱打的學生,換了地方,碰到比自己弱的同學,倘若心情不好.也會大打出手。發展下去,便會無理取鬧,以能欺負弱小制服別人為樂事。形成習慣,就會使人變得粗野。反過來對待家長,也會採用粗暴的態度。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五、容易使孩子形成偏常人格。家庭環境和父母對待子女的態度,對兒童個性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在堅持棍棒教育的家庭裡,孩子沒有條件充分表現和發展自己,長期處於受壓抑的狀態之中,因此他們的個性可能向著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一是容易形成膽小、怯懦、軟弱、遇事沒有主張,缺乏獨立見解,性恃孤獨、抑鬱,沉默寡言,隨遇而安的入格特點,另一是容易形成粗暴、殘忍、冷漠、欺軟怕硬、見風使舵、撒謊騙人、固執、偏激等人格特點。這兩種人格特點,都有嚴重缺陷。在不良誘因作用下,具有這種偏常個性的兒童,容易發生問題行為。根據對青少年犯罪家庭情況的調查發現,溺愛型和打罵型家庭的青少年犯罪比率最高。可見家長對子女愛得過分和愛得不夠,都會產生不良的後果,家庭教育也要有科學指導。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最後,你們知道嗎?暗示效應影響兒童對客觀事物的正確認識,並由此制約著兒童的行為,因而對兒童心理的發展和個性的形成有害無益。家長和老師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切莫使學生產生不良的暗示效應。但利用兒童容易接受暗示的特點,卻可以給兒童提供一些積極的暗示,讓孩子們相信自己都會是大有作為的人。

棍棒教育對兒童身心的發展有害無益,我們應該當摒棄這種教育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