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生態人”?揭開崇明推進生態教育的“學校密碼”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

作為世界級生態島,上海崇明如何探索與實踐生態教育?

2004年,崇明啟動了“生態教育”專題改革,區域內學校、學生成為這場改革的參與者和踐行者。陳謙藝是崇明中學2020屆畢業生,也是全程浸潤在“生態崇明”課程中長大的“小生態人”。陳謙藝對潮汐,尤其是鹹潮現象研究有特殊興趣,研究成果曾獲過獎。

裕安中學地處崇明島最東端的陳家鎮,瀕臨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所普通的農村初級中學。該校始終堅守著崇明東灘溼地這一片教育的沃土,將東灘溼地作為培養“小生態人”的重要平臺。

10月10日晚,上海教博會“區域教育大直播”崇明教育訪談中,崇明區教育局局長龔耀飛,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上海教育電視臺主持人徐麗遐齊聚直播間,圍繞“讓每個崇明孩子都成為‘小生態人’——崇明生態教育改革和實踐”的主題,探討崇明生態教育多年來的探索、實踐與成果。

生態教育是否能真正落地,關鍵在學校。龔耀飛揭示了崇明推進生態教育的“學校密碼”,有四大重點:

一是促全員捲入。設置“生態·鄉土”課程與教學改革實驗學校、項目學校與推廣學校三個層級,實驗學校是整體性的改革,共23所;項目學校是選準其中的1至2個項目,做突破性改革,共24所;推廣學校是對實驗學校、項目學校探索成果作推廣應用,涵蓋其它所有學校。

二是以課程為軸。以“生態崇明”特色課程為載體,包括了學科滲透,讓學生真正浸潤在生態教育活動之中。

三是抓課堂轉型。崇明原創了“三園教學”“鄉土課堂”“主動·有效”課堂等課堂教學實踐新形態。其中,“三園教學”榮獲了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學成果獎;出版了國內第一本《鄉土課堂——走向融通鄉土生活的課堂教學》學術專著;“主動·有效”課堂榮獲了上海市級教學成果獎。

四是求教師改變。對教師來說,如何開展素養為本的教育,包括如何融通生產、生活、生態,如何開發校本課程,如何指導生態小課題研究,都不只是知識學習,更多的是智慧技能學習,只能在具體的活動中體驗獲得。崇明建立了相關工作室、工作坊,開展了諸多專題現場研討活動,為教師相關智慧技能的獲得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俞立中認為,崇明島未來的發展一定是在生態教育推動下的可持續發展,崇明的生態教育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在教育的過程中很好地利用了鄉土資源,給孩子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給孩子未來的發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同時也推進了崇明生態島的可持續發展。

如何培養“小生態人”?揭開崇明推進生態教育的“學校密碼”

“第一教育”微信公號 圖

【“技與未來”職教圓桌論壇首場直播】

直播時間:2020年10月11日(週日)19:00-20:00

直播主題:我的未來不是夢

2020年是上海職教質量年。隨著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不斷加快,城市發展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緊迫,上海的職業教育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在10月11日19:00直播的這一專場中,上海市商貿旅遊學校優秀畢業生卓俊傑、上海市醫藥學校優秀學生王國珍、上海船廠技工學校教師、優秀畢業生李曼,以及上海船廠技工學校校長鄭高健、上海市醫藥學校副校長茅燕萍,將齊聚直播間,一起聊一聊學生成長背後的故事。

責任編輯:鄭浩

校對:欒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