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而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传颂几千年,经久不衰,已经沉淀为一种独特的文化。

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最早的时候是观察天象,看到银河两边有两颗很亮的星星,于是人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取名为牛郎织女星,在河的两边。起初就像我们讲童话故事一样,给孩子们编一个故事让他们认识天象,后来经过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文人墨客的染指,慢慢演变成诸多故事。民间也有流传的故事。有了这些神话传说的故事为依托,由此七夕节的习俗逐渐被大家所熟知。从天象变成有血有肉的、带着悲情的爱情传说。

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诗经·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睆彼牵牛”的的文字记载。汉代班固的《西都赋》中有“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牛郎织女的爱情关系得以确认。在《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牛郎星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候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神话里说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

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从文献资料里面,诗经、古诗十九首、汉代的传说等诗歌中都曾涉及,据此,源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七夕节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比起源于公元270年古罗马、西方国家每年2月14日过的情人节要早得多。七夕节来源于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才能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一次。

文化趣谈:七月七日谈七夕

七夕节是在汉代开始将七月七日称为七夕节,也叫乞巧节,民间也有称之为女儿节。为什么把它叫做乞巧节,女儿节,因为主要是跟妇女相关,因为织女是善于纺织的,可以织出云锦天衣,而乞巧的习俗,从皇宫到民间都如此,当然南北各有不同,规模大小也不一样。主要有对着月亮穿针乞巧、丢针乞巧、看蜘蛛结网等。另有,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会,民间传说这一天喜鹊都不见了,到天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有意思的是,当你在七夕那天去寻找喜鹊,喜鹊确实是不见了。除了乞巧以外,还有求子、求婚姻的习俗,还有摆上各种瓜果祭拜牛郎织女。牛郎织女是人们追求自由婚姻,在封建社会这是一种奢望,同时也是人们对追求自由婚姻和恋爱的憧憬和向往。

七夕节的文化内涵是很深厚的,如果一个节日没有文化内涵它是传不下来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淡化,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这是属于一个国家历经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独特文化,理应被重视和传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