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大明王朝一个特殊的存在

解缙是江西吉安府吉水人,出生在明洪武二年(1369年),其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从小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家族条件非常优渥。与一般孩子不同的是,好的家庭条件没有让他养成好吃懒做的公子哥恶习,相反地,他从小就显示出了他的聪敏和过人之处。

解缙:大明王朝一个特殊的存在

解缙


据说,他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十二岁已经读透了《四书》、《五经》。当然,学霸的世界一般人很难懂,艰涩的文字在他看来,那里还有太多的乐趣。参加江西乡试,一举夺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参加殿试又是金榜题名。对于普通人来说的求学之路,在解缙看来,太容易了。

解缙的性格耿直单纯。

因为才华横溢,肚子里有货,什么话他都敢说。用今天的话来讲,在古代那个时候,也就是情商不够。但是这样的情况发生在解缙身上,我们又需要专门的区分,辩证地来看。因为他性格耿直,敢于说话,但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卖弄自己的水平高,而是不惧权贵,为的是黎民和江山社稷。

明太祖朱元璋对待反对他的人是极其残暴的,很多人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只要不合他的心意,受到迫害是在所难免,也因为如此,朝臣基本上成了哑巴,就是有想法也绝不会轻易上奏。

但是解缙却不然,该说的他必然还会说。对朱元璋的滥杀无辜,残暴牵连,朝令夕改,他直接上了条陈,这在朝臣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在他看来,为人臣子,就应该尽到进言的责任,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选择沉默,这样会误了国家和君主,以致连累到百姓,这是他真实的想法,也是单纯的想法。

解缙:大明王朝一个特殊的存在

明成祖朱棣


解缙的运气不是一般地好。

也许是解缙的运气特别好吧,他对朱元璋执政的失误,丝毫不留情面,但朱元璋没有象对待其他朝臣那样,直接庭杖或是降职,甚至残暴地杀害,而是对解缙选择了容忍。在“胡惟庸案”中被处死的韩国公李善长,解缙认为李善长是被冤枉的,明显地证据不足。

于是他又上书为李善长鸣冤,并斥责御史袁泰蔑视法纪,陷害忠良。这很显然是违背了太祖朱元璋的意思,因为解缙无法理解朱元璋为保朱家江山万年,必然要对功臣展开清理。同样地,他还是没有彻底惹恼火朱元璋,朱元璋只是将他的父亲召进京,当面劝他把自己不懂事的儿子带回去,好好调教。朱元璋的这一做法在当时是很难被其他朝臣理解的。

朱元璋对解缙的父亲说:“大器晚成,若以尔子归,益令进,后十年来,大用未晚也”。

没办法,解缙的老父亲只有把他带回江西老家,好好调教了,估计当时他的父亲心里只有对太祖朱元璋的感恩戴德了,能活着回去比什么都好。

解缙的好运气不光在太祖朝,来到朱棣时代,他的好运气更是连连不断。永乐元年,朱棣要编一部史学巨著,就任命博学多才的解缙主持编纂工作,也因为如此,解缙的名字与《永乐大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随后,解缙的仕途一帆风顺。晋升为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逐渐地成为了朱棣的心腹之臣了。

解缙:大明王朝一个特殊的存在

解缙像


解缙的好运气也有终点。

虽然在朱元璋朝受了点小小的委屈,但其后的仕途非常顺利,也可能因此,解缙耿直单纯的性格又放纵起来。本来皇位继承的问题是十分敏感的问题,也是皇族内部的问题,躲都躲不及呢,但朱棣问到解缙的时候,他是和盘托出,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看法,他当然没有意识到这是做臣子的大忌,他还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是为了江山社稷。既然沾上这个敏感的问题,麻烦也就接踵而至。

因为解缙明确支持长子朱高炽为继承人,从朱棣的内心来说,毕竟朱高炽并不是朱棣心中合适人选,他也是左右为难的,他自己都拿不定主意的事,何况解缙只是一个没有野心和党派的外人呢。那么,同样具备条件,建立诸多军功,甚至条件更好的朱高煦自然地就成为了他的敌人。朱高煦利用各种时机报复解缙,说他是不尽人臣之责,趁皇帝不在位而有意亲近在家守护监国的太子,这一点直接刺痛了朱棣的内心,解缙的好运气就坚持到了这里。

随后,解缙被贬官,接着再被下狱,虽然朱棣还会想起他,但好运气用完的解缙,也因为朱棣的一句话:“缙犹在耶?”解缙被灌醉,在雪地中活活冻死,不明不白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