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牡丹江晨報》樣張

上期回顧:

  (陳達 牡丹江晨報融媒體首席記者杜山)文簿張恆修,是促成“張家大段”的關鍵人物。民國後到吉林省防軍二十一旅六五九團二營當營長,佩戴少校軍銜。

  六五九團二營長期鎮守在牡丹江車站,負責牡丹江到綏芬河鐵路沿線的治安保衛,防禦白俄的侵擾和日本人的偵查破壞活動。

  1921年,一股土匪從勃利縣向林口馬橋方向挨家綁票“推大溝”,張恆修成功直搗匪巢,解救50多人。

  張恆修的弟弟張恆濱得到黑龍江督軍吳俊生賞識,任黑龍江省稅捐局長。眼見貪腐現狀,張恆濱辭去省稅捐局長一職,回到寧古塔,興辦了寧安縣勃利科甸子(北甸子)小學堂。

  中華民國二年,政府將寧古塔等地向民間全面招墾,沒有開發的官荒大段也一併向全民開放。

趙保義兄弟

  中東鐵路的開通,迫使大清王朝對寧古塔地區開了“邊禁“。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中東鐵路奠基儀式)

  隨著寧古塔等地向民間全面招墾,寧安縣知事(縣長)親自到五林地區,督辦放荒事宜。有許多外來五林開荒的漢人領到了土地照。

  在全民招墾的大潮中,在眾多懷揣“發財夢”的“闖關東”中,不乏摻雜著膽大妄為的冒險家,以及殺人越貨的匪類。

  從河北省河間縣來東北牡丹江西岸佛塔密(今屬海林縣)丁家崴子落腳的趙保義、趙保祥兄弟,在1913年領到土地照後,就僱人大量種植罌慄,靠收鴉片在短期內大發橫財,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積累。有了經濟支撐,趙家兄弟他們花錢買通了土匪。趙保義除了指使土匪搶劫落腳不穩的墾荒者財物、綁架墾民收受贖金,更多的是要求土匪幫助他完成土地吞併。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害人的罌粟)

  土匪殺人放火洗劫過後,趙保義就以“救民於水火”的大善人形象出現,低價收購這些“斬草佔山戶”賴以生存的土地。

  靠這種手段,趙保義、趙保祥兄弟很快成為牡丹江東北部地區赫赫有名的大地主,共有土地 16500餘畝,地界北起今海林縣二道河子鎮,東到林口縣的龍爪鎮。

  農忙季節,趙保義、趙保祥僱工達數百人,年收租糧幾十萬斤。趙保義還出資組建了一支幾 十人的地方武裝,為自己看家護院。並擔任了寧安縣六區的保董一職。

抓捕趙保義

  日俄戰爭後,遼東半島被納入了日本的勢力範圍,日本浪人在東北各地享有特權。許多當地地主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向日本人卑躬屈膝、搖尾乞憐。

  1926年,日本浪人勾結趙保義,以資源調査為名到牡丹江東北地區進行地形測量,秘密竊取經濟軍事情報。

  日本浪人從事間諜活動的消息,被當地百姓報告到在牡丹江車站駐紮的吉林省防軍。少校張恆修義憤填膺,馬上派兵趕走了日本浪人、擒獲勾結日本人的趙保義,送到寧安縣衙門關押。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日本浪人)

  可是,在日本勢力的干預下,趙保義前腳剛被張恆修關進去,後腳就被寧安縣衙門下令放掉……

  寧安縣衙對漢奸行為的放任,讓張恆修火冒三丈。張恆修風風火火坐上火車去了奉天,找到了當時在東北督軍大帥府任軍需副官的老同學楊宇霆,狀告寧安縣衙門。幾天後,張恆修帶著楊宇霆的手令回到寧安,攝於東北督軍府的威嚴,寧安縣當局派馬隊抓回趙保義,重新關進縣監獄。

  趙保義被官兵再次抓走後,趙保祥邊向“張家大段”告饒,邊拿錢四處打典,串聯寧安縣六區各百家長和當地士紳,動員自己的租地戶每家出一人去寧安縣聯保趙保義,出面保趙保義的口號是:“捨得房和地,不捨趙保義”

  寧安縣長考慮到趙保義手中握有地主武裝,到衙門口聯保的農民又人多勢眾,長期關押趙保義,對縣城安全極為不利,就親自出面到牡丹江做張恆修的工作。

  在這種情況下,張恆修只好點頭同意。寧安縣長下令撤掉趙保義的保董官職然後保釋。趙保義被釋放後,拿出了很多官金(當時市面流通幣)酬勞對他保釋起到關鍵作用的人,並承擔了所有人去寧安的食宿費用,很是破了筆財。

此後,趙保義表面對“張家大段”恭恭敬敬,暗地裡仇恨的種子在生根發芽。

牡丹江商會和社丹江商團

  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通車運營後,交通便捷的優勢很快吸引了來自各地的客商,大大小小的糧棧、貨站逐漸在牡丹江車站(現文化宮廣場)周邊聚集。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中東鐵路牡丹江火車站)

  以“八大家”、“十大戶”為代表的大糧商自發組成了牡丹江商會,他們依仗雄厚的資金實力,統一掌管牡丹江的糧食貿易,取得了糧食銷售定價的話語權。

  “八大家”、“十大戶”等糧棧為保證安全,共同出資招募炮手40人,拉起了一隻武裝力量——牡丹江商團,商團團長由商會會長兼任。因商團的經費充足、薪餉優裕,團員很快從原來的40人發展到200人。

  當時,商團勢力很大,寧安縣的縣知事上任都要先到牡丹江商會進行禮節性的拜訪,東北邊防軍路過牡丹江站或需要入城駐紮,均需經過商團允許、嚴格遵守商團的紀律要求,否則只能繞道而行。

狼煙四起

  上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初, 對中國東北覬覦已久的日本,不斷在東北製造事端進行挑釁,以藉機發動侵略中國的戰爭。1931年8月15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國民政府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政策,責令東北軍對日軍的進攻“絕對抱不抵抗主義”,命令張學良將東北軍全部撤進關(山海關)內。致使日軍輕而易舉地侵佔了瀋陽、長春、吉林等20多座大中城市。隨後,狼煙向東北各地燃燒。


“張家大段”鮮為人知的牡丹江開發史(四)

(九一八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吉東地區李杜的中國吉林自衛軍、丁超的中東鐵路護路軍、王德林的國民救國軍等抗日武裝,高舉起抗日大旗,開始了與日寇的殊死廝殺。


下期預告:“張家大段”如何支持劉漢興抗日?他們做出了怎樣的犧牲?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