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世人褒貶,因時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樣變化多端。我的眼珠不過忽大忽小,而人間的評說卻在顛倒黑白,顛倒黑白也無妨,因為事物本來就有兩面和兩頭。只要抓住兩頭,對同一事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這是人類通權達變的拿手好戲。”

——夏目漱石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初讀《我是貓》時,還是懵懵懂懂的初中生,被這名字吸引,以為是什麼有趣的兒童讀物。

翻開看了點就失去了興趣,連同我媽不經我同意就買回家的世界名著一起壓在了書櫃的角落。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等再拿起這本書,已經是我留學結束回國上班了,從學校裡的書店買了原版,磕磕絆絆讀下來並沒有太領悟深意,只能又找出翻譯版重讀一遍。

這次讀完,終於能體會到這本書的妙處,也不禁感嘆夏目漱石在文學界有如今這麼高的地位實在是讓人心服口服。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他以貓眼看世界,用這種方式,表達了對當時那個日本的不滿與厭惡,冷嘲熱諷的將內心想法暴露出來,在人們對於金錢和權利的極端渴望下,人情、友誼、正義、公平都變得微不足道,將幾者之間產生的巨大沖突描寫的淋漓盡致。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書就像一面鏡子,後人總能在裡邊看到現在和未來,如同羅馬神話中的雙面神雅努斯。而我在《我是貓》裡,就彷彿看到了大段大段如今的悲劇與傷痛。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只要有人,有權利爭鬥的地方,總有不公平。正義與法律是普通人的金規玉律,但很多時候,卻不過是有錢人的遮羞布而已。他們在金錢與權利架構的銅牆鐵壁裡狂歡,遊離在束縛之外。我恨討厭“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這句話,因為缺席的正義,其實沒有任何意義。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就像內蒙小夥子呼格吉勒圖,明明是去救人的,卻被時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以新城分局局長馮志明認定為殺人兇手,法院在沒有充足證據的情況下判處呼格吉勒圖死刑並立即執行。

時隔20多年,才終於真相大白,而男孩早就長眠地下。他的父母那樣奔走告冤都無人理會,哪怕證據不足,哪怕他如何振臂高呼,都沒人能聽到他的冤屈,只因為需要快速結案,給一些人一個交代。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這種遲到的正義,真的沒有任何意義,換不回好人早就凋謝的生命,更無法抹去壞人這麼多年瀟灑快樂的逍遙法外。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將這句話演繹的淋漓盡致。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要說顛倒黑白那更是做的熟練,網絡發展到今天,好和壞如同雙生一樣,糾纏著生長,無法剝離。網民如同傀儡,被資本的力量操縱著只能看到希望他們看到的東西,然後就雄赳赳氣昂昂的帶著好像能幹翻一個加強連的氣勢在網上謾罵撕打起來,還覺得自己是正義的使者,真理的化身。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不知道背後操縱者像看猴子表演一樣看著這一切,達到自己的目的,收割利益。

發展到今天,好像已經很難真的分清什麼是黑什麼是白,其實也可能根本沒有那涇渭分明的黑與白,一切都是混沌不清的,黑與白組成的灰色,包裹著我們,包裹著這個不斷前進步履沉重的龐大社會,就好像冬季霧霾的天,灰濛濛的不透亮。

盤古的斧子,何時才能重新開天闢地,肅清寰宇?

也不知何時,能再有一把盤古的大斧子,劈開混沌,讓一切變的清晰明瞭。

希望我能等到那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