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劳动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间距离反而更近了”

招手、截停、上车,“师傅,麻烦载我到XXX。”

的士启动,车厢内异常安静,口罩下的表情难以捉摸,少了的哥爽朗搭讪,也少了乘客琐碎牢骚。

这是疫情期间坐出租车的常态,于乘客而言,短暂数分钟,刷会手机便下车了;于的哥而言,口罩下的长时间行车,烦闷与疲劳比往常来得更多。

疫情期间,平凡岗位的坚守,更显普通人的伟大。

“疫”线劳动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间距离反而更近了”

“戴上口罩,反而拉近了与乘客的距离”

张振新来自湖北洪湖,九十年代来到广州,至今已二十余载。他很幸运,在广州打拼的日子里,收获了热爱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此次疫情,让他更懂得珍惜当下。

“刚开始出车时很担心,因为对情况不了解,直到载到第一位医生,当晚我就与他电话长谈,才慢慢放下了一些顾虑。”张振新回忆,2月份的时候,自己跑在路上,心里有不安也有焦急,特别有段时间口罩匮乏,试过最长戴了12个小时才摘下。

“不习惯”“雾气”“痒”“闷”,这是他对戴口罩行车的切身体会,张振新说,在车内时间长了人的情绪会烦躁,总觉得喘不过气,这时,他会靠边下车,摘掉口罩透透气。

“疫”线劳动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间距离反而更近了”

“疫”线司机张振新。

渐渐地,防护越来越到位,出车前消毒、前后排隔膜、给乘客测体温……

张振新说,现在他会主动向乘客介绍防疫措施,司乘安心,出行放心。其实17年前的“非典”,张振新也跑在一线,两次疫情给他感受最大的差异,是后者的防疫,安全感更强了。

“戴上口罩之后,反而拉进来与乘客之间的距离,人与人之间信任感增加了。”在这次疫情中,他感受着这座城市细微的变化。“以前扫码支付,我们还要看看到没到账,现在都不需要了。”

对于未来,张振新期盼疫情过后,自己能赚多些,还要和一帮好兄弟痛痛快快地喝酒,聚一回!

“来自乘客的问候多了,心里暖暖的”

与张振新不同,33岁的肖祝雨习惯了一个人生活,当被我们问及疫情发生,最感觉不适的是什么时,他的回答让人意外,“大过年的,居然要一个人做饭。”

原来,肖祝雨原本打算今年回家过年,疫情打乱了他的计划,就连去商场大快朵颐的愿望都落空了,一个人的年夜饭五味杂陈。

“疫”线劳动者|“戴上口罩,司乘之间距离反而更近了”

“疫”线司机肖祝雨。

整个过年期间,肖祝雨都没有休息,路上人车稀少,经常出去几个小时,一个客人都载不到,但他仍然愿意在路上跑着。来自乘客的问候变多了,他们总会询问肖祝雨“最近怎么样?”“有没有口罩?”,这些简单的话,总让他心里感到无比的温暖。

刚开始戴口罩非常不习惯,“一戴口罩就头疼,一戴就头疼。”想摘又不敢,心情矛盾又压抑,每天还给自己多次测体温,有时测着测着感觉体温升高,以为自己被感染,吓出一身冷汗。但这种顾虑很快被乐天派的他克服,“不管多大的事都会变好”肖祝雨说。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肖祝雨参加了出租车公司组织的防疫爱心车队,每天接送定点医院的医务人员上下班。他介绍到,很多人当天下午送去上班,后天才能接回来,长时间紧张工作,他们在车上坐一会就睡着了,肖祝雨感慨“经过此疫,才真正感受到医护工作的不容易。”

2003年8月11日,肖祝雨仍旧清晰记得这一天,那是他第一次远行,懵懂少年离乡背井,晃眼人到中年,却依旧向往自由的生活。“有本钱的时候拼一拼,没本钱的时候想一想。”他笑着望向车水马龙的窗外。

【撰文/摄像】吴冠霖

【采访/剪辑】莫依蓉

【海报设计】莫迪

【作者】

【来源】 南方+访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