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會有不同的特徵行為,有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消退,但是有些行為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改正就會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影響孩子終生。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其中,咬指甲就是很多小孩甚至成年人都在犯的一個毛病。咬指甲是長期養成的壞習慣,有些人是從小養成,有些人則是長大後才形成的習慣。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小馬的女兒小的時候就喜歡把手指含在嘴巴里,等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後就開始喜歡咬自己的指甲。一開始小馬並沒有在意孩子的行為,認為她長大後就自然會好。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可是沒想到,一天回家,小馬驚奇地發現孩子一嘴紅色的血,嚇得小馬趕緊查看孩子到底哪裡受傷。仔細一看,原來是女兒咬指甲過度,已經傷害到手指,把皮咬破出血。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後,小馬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醫生表示,從小愛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後逃不過這兩種性格

1、焦慮

咬指甲其實是一種沒有安全感的表現。嬰兒時期寶寶一哭,媽媽就會用給孩子餵奶的方式讓孩子安靜下來。對於寶寶來說,母親的懷抱永遠都是最安全、最舒適的港灣。

斷奶後失去了這一港灣,孩子就會自覺的從其他地方尋找替代,從一開始的含手指到長大後的咬指甲,每當人處於一個陌生環境或緊張焦慮的時候,就會下意識地咬手指來緩解和釋放心理壓力。

2、性格內向

我們不難發現,愛咬指甲的孩子通常都是比較乖的孩子,他們不太會調皮搗蛋。但是人都是需要發洩負面情緒,愛咬指甲的孩子都是這樣的方式來發洩和消化情緒。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咬指甲除了對孩子產生的心理影響,也會導致健康有危害。因為手是人接觸外界的第一途徑,而指甲蓋裡會積聚大量的細菌,長期咬指甲會導致孩子有胃蟲。

那麼,面對這樣的孩子,家長該怎麼做?

  • 首先,語言教導

在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就要對咬指甲行為產生足夠的重視,一旦發現就要及時阻止。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同時不要用打罵的方式解決,要語重心長地告訴孩子為什麼不能咬自己以及會產生的危害。只有當孩子真正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才有可能因為懼怕心理而克服這個毛病。

  • 其次,在孩子能看到的地方放鏡子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家長每當看到孩子咬指甲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這樣做的樣子很難看。讓孩子重新認識到自己指甲和正常人的差異。同時告訴孩子,在別人面前咬指甲會迎來別人的嫌棄和厭煩,讓孩子對自己的行為產生內疚和羞愧感。

在孩子活動的場所多放鏡子,可以讓孩子一抬頭就看到自己咬指甲的行為,從而產生羞愧感,減少這一行為的發生頻率。

  • 最後,懲罰教育

對於屢教不改的頑固孩子,家長一定要採取相對強硬的措施,不能一昧縱容。

從小愛咬“指甲”的人,長大後大多會變成這兩種性格,家長要重視

斯金納重視強化的作用,家長可以和孩子約法三章,一旦發現孩子咬指甲就採取一定的懲罰,比如減少娛樂時間或多做一件家務等。但是切記不要用過度的懲罰,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經過一段時間的負強化,孩子咬指甲這一行為的發生頻率就會漸漸減少,從而徹底改變這一行為。

總結

當家長髮現孩子有咬指甲的壞習慣後要首先了解清楚孩子這樣做的原因。如果只是壞習慣就直接採用合理的手段幫助孩子改正就可;如果是病理性的行為,是由於心理原因,那麼家長一定要重視解決,不要讓孩子長期積累導致心理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