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百善孝為先”不是一句空話

在羅城龍岸鎮

仍住危舊土坯房的兩對耄耋老人

牽掛著羅城法院"一村一法官"聯絡員的心


近日,為解決老人的住房安全及贍養問題

羅城法院與當地政府、村兩委

一同開展了調解工作

五子住新房 父母守老屋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蒙老夫婦所居住的土坯房

龍岸鎮山口村的蒙老夫婦,今年皆已80多歲,目前仍住在一座老舊的土坯房中。蒙老夫婦共育6個兒女,均有各自的家庭,但平時很少過來看望兩位老人。蒙老夫婦依靠微薄的高齡補助和種些瓜果蔬菜維持生計。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蒙老夫婦所居住的土坯房內景

為妥善解決老人家的居住安全問題和贍養問題,羅城法院法官、“一村一法官”聯絡員協同龍岸鎮政府、村兩委的工作人員來到蒙老夫婦家中,對其及兒女進行思想工作,開展調解。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法院工作人員前往調解的路上

在調解過程中,法官從情、理、法三方面對當事人分別進行了勸說、開導。

法官首先從感恩的角度與蒙老夫婦在場的5個兒子進行溝通,作為子女應該有感恩之心,在父母年老體弱時主動承擔起照顧他們的責任,更應給後輩兒女們樹立起尊老愛老的良好榜樣。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調解員正在做調解筆錄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蒙老在調解現場聽取調解意見

隨後,法官還為蒙老夫婦在場的5個兒子詳細地講解了贍養老人的相關法律知識,進行法律宣傳,使他們認識到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義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經過一番調解,5個兒子同意每年輪流贍養蒙老夫婦。當晚,蒙老夫婦搬離土坯房,住進了小兒子的新房中。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當場簽署確認調解書

二老分別隨子住 不忍分開回老屋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劉老太及老伴所住的房子

95歲高齡的劉老太和老伴分別隨兩個兒子居住,一個住在龍岸鎮龍岸社區,另一個住在小長安鎮小長安社區。但兩老人家感情深厚,不忍分開居住,便時不時回到龍岸鎮山口村早年生活的土坯房居住。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劉老太及老伴所住的房子內景

然而,土坯房年代久遠,存在安全隱患,兩位老人年事已高又行動不便。為了安全起見,羅城法院"一村一法官"聯絡員發現這一情況後便與村委一同勸說兩位老人離開回兒子家,囑咐今後不可再住進土坯房中。

但是,在隨後的走訪中,"一村一法官"聯絡員發現兩位老人仍住在土坯房中並未離開。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聯合調解現場

為杜絕安全隱患,羅城法院法官、“一村一法官”聯絡員會同龍岸鎮政府、山口村兩委等負責人集聚到劉老太夫婦所住的土坯房前,與劉老太夫婦及其兩兒子一起協商解決二老偷偷回村居住危房的問題。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劉老太夫婦在調解現場發言

經過詳細瞭解,法官發現問題的關鍵還是在於兩位老人家不願意分開住,只要解決一起住的問題,其他問題就能解決。

在充分了解劉老太夫婦的意願後,法官耐心地做起劉老太夫婦兩兒子的思想工作,提出讓二老自己選擇隨其中一個兒子居住,另一個兒子提供一定贍養費用的解決方案。

兩兒子經過短暫協商後當場表示同意。最終以兩位老人一同隨二兒子居住,大兒子提供生活費圓滿結束。

一村一法官:老人獨居危房,晚年如何安享?法官進村這樣做

▲劉老太兒子簽署調解協議

上述案件只是羅城法院“一村一法官”參與化解眾多基層矛盾糾紛工作的一個小縮影。自開展“一村一法官””活動以來,共辦理訴前調解315件、接受農民法律諮詢106人次,以實際行動贏得了基層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也被廣大農村群眾親稱為家門口的“化解員”、“滅火隊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