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印象】两代人 三门技艺 一种情怀

【义安印象】两代人   三门技艺    一种情怀


“捏面人啦!两毛钱一个。”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当听到街头巷陌里的这番吆喝声,

孩子们总会兴冲冲地跑出去

争抢那趣味盎然的小面人。


如今,电动的、智能的,

五花八门的玩具充实着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而几毛钱一个的小糖人却依然珍藏在一代人记忆里的深处。


【义安印象】两代人   三门技艺    一种情怀

吴福高正在展示捏面人的技巧

有这么一家人,老父亲大半辈子捏面人,传承到儿子手上,精湛的技艺得到进一步升华,做成了既好看又结实的陶人,而老人的小儿媳更精通糖画。“虽然不值什么钱,但它们却是我们家最宝贵的财富!”每每谈及此,吴福高总会骄傲地说道。


曾经热门抢手的“捏面人”

在犁桥水镇的一间店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卖面人的吴福高,摆在老人面前的是一排排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面人,有可爱俏皮的卡通人物,也有活灵活现的小动物,每当有人询问时,吴福高总会不厌其烦地解释其制作工艺。


因为喜欢,年轻时的吴福高常常跟着捏面人师傅后面学习,久而久之,吴福高掌握了这门技巧。当四十多岁时,吴福高不再田间种地,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爱好。


从此,街头巷陌,人们总会听到一个粗犷的吆喝声,孩子们纷纷冲出家门,只为一睹“面人”的风采。这是吴福高最骄傲自豪的时候了。


与时俱进,不放弃

捏了面人数十载,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生活。从前为此趋之若鹜的孩子们已渐渐长大,现在的孩子们拥有更多更有趣的玩具,对不能说话不能动的“面人”兴趣并不大。然而,吴福高并没有就此放弃手头的“面人”,而是紧跟时代步伐,对“面人”进行了更新换代。首先是材料,除了面粉之外,他选择了更环保安全的颜料加在其中;其次是“面人”外形,除了过去传统的十二生肖、西游记人物外,他还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创造了“奥特曼”、“比卡丘”等卡通形象。“外出时,我总会留意身边景物。”吴福高说,为了更好地将所见所闻捏成面人,他还学习了如何使用智能手机,用手机拍下后,回来创作。


民间艺术家吴福高的努力与坚持赢得了尊重,市内外的一些活动都曾邀请他进行现场展示。


希望这些民间艺术传承发扬下去

“那些加实物捏成的不能称之为面人,简简单单地糊好再卖出去,我们绝不能这样做!”在儿子们很小的时候,吴福高便教会了他们捏面人,孩子们对此也特别感兴趣,不仅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在原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捏面人到如今的做陶人。在吴福高的店铺中,除了一排排面人外,还有各色精致有趣的陶人,两者特别相似,甚至更加结实,“那些都是我儿子做的,是不是特别精巧?”吴福高骄傲地说。与此同时,他指着面人旁的糖画说,这是小儿媳做的,她也是位民间艺术家。“现在就连我的小孙儿都会捏面人了。”吴福高骄傲地说。


为何一家人都对民间艺术有兴趣?吴福高坦言,这些民间艺术是瑰宝,身为中国人,不应该将它遗弃忘记,“我从事这门技艺几十年了,希望通过我们的后代让这些民间艺术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姜蕊 齐晨旭)


来源:铜都晨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