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我的奶酪

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在語文教課書裡學過《誰動了我的奶酪》,那時認為這篇課文是為了激勵同學們學習的,不要放鬆學習,要不斷進步,才能在學習上有所造詣。

誰動了我的奶酪

我先講一下這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有四個,有兩個小老鼠,一個是嗅嗅,一個是匆匆。有兩個小矮人,一個是唧唧,一個是哼哼。都知道老鼠沒有思維,大腦簡單,直截了當。小矮人只是個頭小,但是思維靈活,複雜多變。他們四個都住在地下室,每天都有同樣的任務,就是一早起來就穿好運動服奔跑鞋,在地下迷宮尋找奶酪。他們都乾的很努力,嗅嗅和匆匆每當發現奶酪,它們都會迅速脫下跑鞋,繫好鞋帶掛在脖子上,再坐下慢慢吃起奶酪。而唧唧和哼哼發現奶酪就立即去吃,一氣吃飽。

突然有一天他們四個發現了一屋子奶酪,他們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嗅嗅和匆匆還是和以前一樣,脫下跑鞋繫上鞋帶掛在脖子上,再坐下慢慢品嚐奶酪。唧唧和哼哼就不一樣,他倆把鞋子一脫,扔的遠遠的,大快朵頤的吃起來,吃完倒頭就睡。第二天他們來到奶酪屋,又開始吃起來,嗅嗅匆匆還是把鞋子掛在脖子上細細品味奶酪,唧唧和哼哼直接穿著拖鞋帶著毛毯就來了,來了就開始吃,吃完了就躺著毛毯上睡覺。日子過的悠閒自在,這樣的日子一直持續了很長時間,他們四個都養得白白胖胖,過著吃睡吃睡的生活,很愜意。

誰動了我的奶酪

就在這個過程中,嗅嗅和匆匆發現有了變化,奶酪越變越少了。唧唧和哼哼一直享受著這份安逸,什麼都不去考慮,也沒發現奶酪少了。直到最後奶酪沒有了,嗅嗅和匆匆把脖子上的鞋子拿下來穿好,又去尋找新的奶酪了。而唧唧和哼哼面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毫無防範之力,他們大叫、絕望,他們不明白奶酪去哪裡了,誰動了他們的奶酪,他們想的是找到那個動他們奶酪的人,想著有一天奶酪就會回來了。就這樣他們等了一段時間,奶酪沒有回來,他們卻餓的瘦瘦弱弱,皮包骨頭。這一天唧唧終於想明白了,他對哼哼說:我們再去找新的奶酪吧,不要繼續等了。但是哼哼堅持要等下去,他想奶酪一定會回來的。沒辦法唧唧自己踏上尋找新的奶酪的路,在迷宮裡唧唧迷路了,走了一天一夜也沒找到奶酪,他又餓又累,他有點後悔是不是該留在原地等啊,在最絕望的時候他看見了一大塊奶酪,他感覺像是做夢,他又看到一大屋子奶酪,他樂呵呵的貪婪的吃起來,剛吃完一塊沒有了,原來這裡只有一塊奶酪,這塊奶酪給唧唧增加了能量,也增加了信心,他有希望找到更多的奶酪,為此唧唧在牆上畫了一大塊奶酪,還在牆上寫上字,以便哼哼能夠看到,能夠尋著他的畫找到他。

唧唧一路走一路畫,在一個狹小的迷宮的盡頭有一個大屋子,當他進去時,驚呆了,這次是一大屋子的奶酪,不是夢,嗅嗅和匆匆正在享受著美味,它們抬頭向唧唧打招呼表示歡迎,唧唧脫下跑鞋,系在脖子上才開始吃起奶酪,通過第一次奶酪的失去,唧唧明白了,食物充足的時候也要時刻準備著尋找下一次機會,不要像上次一樣,弄的自己措手不及,應該與時俱進,眼光應該更長遠一點,就像他自己在牆上寫的一樣,“隨著奶酪的變化而變化,盡情享受探險的過程”。

誰動了我的奶酪

唧唧希望哼哼能隨著他在牆上留下的字跡也能找到這裡,但是哼哼沒有來,他還在等奶酪自己回去,他還在抱怨。其實我們何嘗不是和哼哼一樣,遇到事想一切理由埋怨別人,從不在自身上找問題,總覺得所有人都該圍著自己轉,總覺得別人先天是欠自己的,在這個社會瞬間即便的時代,不去想改變自己,一條路走到頭,就只能out了。就像之前高速公路上的收費員中年大姐一樣,一聽說要失業,不高興了,一個勁的鬧,她說:“我30多年都在收費,除了收費我啥也不會啊”。

誰動了我的奶酪?不要繼續問了,自己的奶酪自己去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