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走農旅融合發展“新路子”,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眼下,牛場鎮朵郎坪村河灣組的村民們正“盤算”著如何把農村合作社的生意路擴得更寬,而村裡整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田漢子們和“娘子軍”們也都扔下鋤頭、走出地頭,合計著在荷塘邊上開辦一家農家樂,大家搖身一變便成了“河塘灣”農家樂的經理、廚子、服務員,勾勒著“荷塘灣”未來“夏觀荷、秋賞菊;釣荷魚、食紫菊”的美好藍圖。

人心統一 村貌顏值氣質升

遠望河灣,庭院錯落有致、河水潺潺;走進河灣,道路潔淨、滿庭綠蔭。這樣一幅美麗文明的生態鄉村畫卷與河灣組群眾三年來每一天的齊心協力和辛勤勞作息息相關。誰能想象得出,曾經的河灣,河道淤泥滿滿,道路泥濘,公共衛生無人管理。

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2018年,福泉市全面啟動實施“五改五化”和鄉村環境衛生整治工作,當村裡工作組把政策和實施方案傳達到河灣時,大家都懵懵懂懂,一時半會兒也理不順,“五改”要從哪裡開始“改”,“五化”要怎麼“化”。於是,大家夥兒感興趣的都在晚上開組上商討會時來聽一聽、看一看、聊一聊,村支“兩委”、駐村工作組的工作人員也都和村裡的群眾圍坐在一起,拉家常、講政策、話發展,大家回家後還會在茶餘飯後思考,這麼原地踏步不發展也不是個辦法啊。緊接著,村裡還安排河灣的村民代表去到已經發展成型的山清水秀的馬場坪街道黃絲江邊、金山街道老山寨去參觀學習,看到別人住的像花園,村民們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內心想要“飛”回村裡設計一個獨屬自己的“山村花園”。

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大到村莊佈局、水系設計,小到庭院改造、綠植栽種,經過上百次的村民大會,大家在每一處都摳細節、勤思考、共磋商,最終形成了一個所有人都滿意的細化方案。在設計規劃的過程中,全河灣組65戶群眾積極自籌資金30000餘元,拆除廢舊建築、新建寨路、河道清淤、溝渠修整、栽花種樹、硬化院壩及活動廣場。從集資建設到投工投勞,村民們對鄉村美化的認同感漸漸地增強了起來,集體“主人翁”意識也慢慢地增強了起來。

組社合一 黨辦村管民受益

由內而外,河灣舊貌換了新顏,村民的美化環境意識增強了起來,大傢伙又合計著想把日子過得更紅火一些。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自治村民組長莫文君提出了要辦一個屬於河灣組集體的“專業合作社”,共同參與、共同致富,好日子大家一起過。想法提出來後,幾乎所有人都保持支持的意見,有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莫君文心裡也就有了底。

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按照“黨辦村管民受益”的理念,在清產核資和集體資產股權分配完成、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轉變為對集體資產享有股份權利的股東後,按照分配的名額民主選舉,便產生了股東代表,組織召開股東代表大會,依法選舉產生董事會和監事會,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就這樣有了初步的雛形。建立經營管理制度,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和合作社以及理事會的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有機結合起來,共同管理,公平公正。大家通過資金、土地、勞動力等方式入股,累計投入資金達到了200餘萬元。同時,合作社還積極地吸納了貧困戶勞動力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發展項目中,為了幫助其脫貧創收,只要是合作社開展有項目時,都會優先考慮為貧困戶謀一份差事。從而達到既能使農戶增收,又能讓貧困戶有收入,收入穩。

支部引領、組社合一,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要途徑,人人參與、抱團發展才能更見成效。目前,合作社把發展產業和強化基層黨組織作用並重,努力實現黨組織、黨員、合作社“合三為一”,將合作社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更加科學化、市場化、本地化。提到村民對他們的信任,莫文君說到,“我們種植菊花的技術是技術人員專門到貴州農業科學院學習,移栽管培荷花是邀請河北專家到我們河灣來實地培訓的,我們還外出參加培訓,只有我們懂產業技術、會經營管理,大家才會信任我們,以後做什麼大家才會更積極,只有朝前看才會有希望嘛。”

步調齊一 轉身變裝成“掌櫃”

“我們自己能耕田、能種地,但收益也不大,有一個組織能夠帶領我們大家齊步走,慢慢發展起來,共同致富的目標就在前方,而且我們也不怕失敗,大不了從頭來過,我們做這些也都是想著要為子孫後代造福”。河灣組村民組長肖德菊說,未來的農業發展道路是廣闊的,大家要接受先進的觀念,扔掉鋤頭、走出地頭,思想轉變了,行動才會變得積極起來。

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頭關不破二關難攻,在開辦農家樂前,遇到保持觀望態度的群眾,在牛場鎮供電所上班的廖學林和村民小組組長肖德菊夫妻二人就商量著採取分工合作,廖學林白天上班,晚上就帶上村裡幾個“說話管用”的人,到每家每戶去講道理,進行思想引導。肖德菊在河灣組上還是婦聯組長,平日裡,婦女同胞們不僅積極參加鄉村建設,還在閒暇時間用山歌傳唱組規民約。因此,利用飯後時間,肖德菊逮到機會就跟婦女同胞們說辦農家樂的好處,“我打個比方來說吧,在村裡平時炸洋芋你賣一天也賣不了多少,辦了農家樂,你們賣炸洋芋客人都還要排隊來買哩!”說完這些話,大家都笑得合不攏嘴,這些笑不僅是因為肖德菊的話比較幽默,更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希望。就這樣,大家的思想又一次統一了起來。

說幹就幹,大傢伙又開始開會商討這件“村裡的大事”要從哪裡開始著手。做餐飲,首先就得靠口味吸引客人、留住客人。

這時,在鎮上“萬幫”掌勺多年的“大廚”劉文華便成為了大家舉雙手贊成的“河灣塘”農家樂的主廚。“我們女同胞細心點,打掃衛生、做服務,後勤就交給我們了!”肖德菊和婦女代表們拍著胸脯承諾,於是,“河灣塘”的掌櫃和服務員又形成了一支強有力的隊伍。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計劃很快從“桌上拍板”變成了實際行動。

福泉牛場河灣:組社合一 莊稼漢下得“地頭”入得“廳頭”搖身變“經理”

炎夏雨後,坐在荷塘邊的木屋裡,推開窗戶,荷花美景迷人眼。遊客攜妻帶子,自助農家燒烤,品嚐“荷花魚”“紫菊”“荷葉雞”“荷葉豆腐”農家菜,門庭若市、生意火爆,河灣大傢伙忙起來也都不亦樂乎了。

當問到肖德菊,合作社盈利賺錢了分了多少紅時,她說,“現在還在初步發展,還有很多設施都還在規劃建設,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還要想以後,想長遠。我們現在還要學習講好普通話,以後要是外省的遊客來,我們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