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變線|打造 IP 的要點和條件

打造 IP 的要點

短視頻因為其較高的性價比和傳播效率,打造品牌的能力和獲客能力已經經過了反覆的驗證。

那麼在打造 IP 時,有哪些特別要注意的點呢?

★用戶數量存在天花板

用戶數量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存在天花板。不管短視頻創作者做什麼內容,所能獲得的用戶數量並不是無止境的。而做垂直細分類的內容,其用戶數量天花板會更明顯。

因此在策劃和孵化一個垂類短視頻內容 IP 時,一定要提前做好市場容量和用戶基數的調研,預估整個市場的目標用戶總量,從而提前制定好包括獲客方式和獲客成本在內的最佳方案。對和此垂類沒有關係的用戶,就不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成本去獲取他們的關注。

★內容和用戶存在強關聯

從用戶的需求角度看,垂類的內容天然帶有非常強的關聯性。

如果內容選題可以緊扣用戶的垂類需求和痛點,那麼該內容在全網投放和傳播後,就有可能通過平臺的各種分發方式觸達目標用戶,從而精準地和自己的目標用戶建立一對一的關聯關係。

★人格化 IP 更容易被用戶信任

目前很多垂類短視頻內容領域,缺乏可以引領用戶的 KOL(關鍵意見領袖)。而品牌最核心的價值,就是需要和用戶建立密切聯繫, 並建立深度的信任,進行情感層面的交流。沒有比一個人格化的 IP 更符合這樣的品牌調性需求了。

有核心的 KOL,不僅僅是指有一個固定的主講人,還要求其整體的內容 IP 包裝與運營策略要走人格化的路線。

視頻變線|打造 IP 的要點和條件

打造 IP 的條件

每個團隊都希望將 IP 快速孵化出來,這需要提前做好孵化過程的頂層設計。還需要評估自己團隊所具備的孵化能力,需要補充和提升的板塊。

★優秀的成本控制能力

團隊在孵化和打造短視頻內容 IP 時,首先要做好成本控制。

那些不計成本、沒有做好成本控制的創業團隊,幾乎很難支撐到IP 孵化出來。

控制成本一方面需要提高團隊的生產效率,優化人力投入的成本結構;另一方面需要尋找各種可以降低成本的手段。

例如對垂類短視頻內容,用戶有剛性需求的領域,或者目前完全沒有競爭對手的領域,可以適當降低內容生產的製作質量。

這些內容只要滿足用戶對垂類內容信息獲取的基本需求,就可以被用戶使用和消費。因此關於節目包裝、後期優化和節目形式的創意等, 都可以排到其次。

換句話說,消費者和用戶往往不會選擇“最好”的產品,而是會選擇“最合適”的產品。產品的質量和成本往往是成正比的。

找到一個平衡點,將用戶需求和成本設計更好地結合在一起,是成本控制的一個訣竅。

在目前的短視頻行業裡,不乏來自內容行業之外的其他行業的創業人員。他們本身沒有任何內容製作經驗,但熟知互聯網產品的孵化和運營模式,可以更清晰地看透短視頻內容 IP 孵化的內在邏輯。

短視頻產品歸根到底是“FOR YOU”的內容生產方式,不是基於自我的藝術性表達。因此用戶需求是短視頻產品設計的唯一準則。

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找到很多成本控制的方式方法。

從商業邏輯層面來看,一個項目能否成立,不斷探索尋求更低生產成本的解決方案,才是其中的核心。如果生產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那麼未來幾乎沒有盈利空間,更別談對利潤的追求了。

★高效的內容分發和用戶觸達能力

所謂高效的內容分發,有兩個層面的含義。

一是內容分發的廣度,即可以覆蓋到全網所有潛在的目標用戶。這需要做多渠道、多平臺的跨媒介類型的內容分發,同時要研究每個平臺的渠道特點和不同的用戶調性。

二是內容分發的精度,即如何在全網的各類渠道更加精簡細分渠道,快速觸達目標用戶。

這裡面還有一層含義經常被很多內容團隊忽視,那就是內容生產的總量和內容上線的頻率。

很多短視頻內容 IP 都採用周播的方式。與日播類短視頻內容 IP 相比,這類周播短視頻 IP 在佔據用戶的速度上是遠遠無法企及的。

★做有價值的流量池積累以及用戶沉澱

一個好的短視頻內容,需要用一定的流量數據來進行對其 IP 價值的證明。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流量本身是不產生價值的,尤其在擁有很多算法推薦的內容分發平臺,每個被推薦的短視頻內容只有在出現的那幾秒才有存在感,更不要說和用戶進行深度交流了。因此要考慮好流量池和流量轉化和沉澱的問題。

很多頭部短視頻IP 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它們具備基礎的流量池。垂類的內容更大的價值其實在於觸達用戶之後,如何在每個用戶身上深挖他們內在的商業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如何獲得深層次的用戶需求。

這一點可能和大多數做泛娛樂或者非垂類內容的 IP 不同。它們可能會把流量作為第一衡量的標準,但垂類內容一定要以最終的獲客數量、與用戶溝通交流的深度作為 IP 運營價值的衡量方式。僅僅關注流量,對垂類內容來說,幾乎沒有意義。

★深度的用戶運營能力

上文已經提到了用戶運營工作,但想要打造 IP,還需要進行更深度的工作。

首先是內容升級。

比如全網的短視頻內容可以是一種寬泛的概念。一旦建立了社群組或者在微信公眾號上推送內容,就需要考慮到這一群“種子用戶” 更細緻更具體的需求。

因此很多垂類行業 KOL,都會走“知識付費”這一步,是為了滿足目標用戶更具體的內容需求。

其次是採用內容電商的形式。

在微信群組和公眾號上,售賣由 KOL 親自測試、體驗並推薦的商品,或者聯繫生產廠商去定製產品,都是為了給這部分深度關係的用戶提供服務。

例如在財經理財領域,很多圖文公眾號目前的主要變現方式是做金融營銷,為很多保險產品和金融投資產品做渠道分銷。這也是基於用戶的直接需求提供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