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在我工作三年后,一个平常如昨的日子里,突然收到领导的消息,由于部门负责人被调派去了新的公司担任要职,在部门一把手空缺的情况下,公司竟然将橄榄枝抛向了年纪最小、并且资历最浅的我,受宠若惊之余,内心也充满了无数的疑惑。


这也意味着,我被破格提拔为全公司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因为与部门同事相比,我是来公司最晚的一个,扎根最浅,毫无背景可言。

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众所周知,国企等级制度森严,多以资历论辈分,不同于私企更加开放畅通的晋升通道,在体制内要想获得提拔,可谓是难上加难。对于平日里把自己看作后辈的我,也从未想过这么快就能担任重要部门的关键岗位。我想,对于公司和领导来说,这一定也是个艰难的决定,毕竟,对那么多资历和经验看上去都比我丰富的同事来说,这件事对他们似乎不太公平。

趁领导专门找我谈话的机会,我也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我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个新的职位?领导答道:“不试试,你又怎么知道呢?”是的,既然这个机会对我而言来之不易,那么我又怎么能轻言放弃呢。在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我忐忑的接受了公司的任命。

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公司,突然间就成为了同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秉承着“少说话、多做事”的初衷,我迈向了职业生涯的新篇章。当时正值公司发展的关键时期,所幸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带领部门取得了不少业绩。

但当时的我,只认为是我正好赶上了岗位空缺的时机。事后,我也问了几个要好的同事,他们认为一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意料之内。而多年以后,回想起这个我职业生涯里最为重要的转折点,我才渐渐明白,其实一切都并非偶然。

那么,对于毫无背景的我来说,到底是什么让我脱颖而出,赢得了青睐?我总结了3点最重要的因素。

一、用专业能力说话,给企业带来价值和创新。

国企里面缺乏的,并不是资历深的人。相反,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工作经验,随便一抓都是一大把,他们的阅历更是没话说。但说到岗位工作,虽然我并不是部门里经验最丰富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反而更不易受经验主义所局限,能放开思路去想。尤其是对于传统企业,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

(一)不满足于“不出错”,比别人期待的高那么一点。

大部分人在完成手头任务时,往往都会抱着一种“不出错就好”的心态,很多人为了求稳,可能更不太愿意尝试新的思路和新的做法。就拿举办一场活动来说,基本上按照常规模式就可以保证活动的顺利举办了,所以活动主题、内容通常都是千篇一律,甚至直接照抄一些过去的版本,当然也很难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收获惊艳的活动效果。

而我却不太甘于直接照搬陈旧的素材,而是会仔细分析受众的需求,结合近期的热点,从主题到场景再到细节,都引入一些创新的点子,让人留下更加难忘的印象,比别人的期待稍微超出那么一点,但也非哗众取宠。

(二)持续学习,升级你的个人系统。

就像电脑的硬件软件一样,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一整套系统,里面包含有你的知识体系,专业技术和各项能力的总和。要想不断升级你的个人系统,必须通过持续的学习来实现。公司里一般都会有相应的培训课程,甚至外部学习的机会,主动去参与,让你的储备越来越丰富。

只有持续大量的输入,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输出。毕竟好的点子,不可能每次都主动跑到你的脑袋里面。这时候你就要多下功夫去学习、去搜罗,去向擅长这方面的朋友请教,那么自然能不断输出新的想法,为完成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二、没有背景就创造背景。

都说国企里面人际关系相对复杂,也许某个看似不起眼的同事可能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背景。作为毫无背景的我,一来讨厌勾心斗角,喜欢简单一点的相处方式,二来也对小团体没什么兴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就不能适应这个环境,毕竟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我一直坚信的是,只要你足够优秀,肯吃苦,有担当,那么即使你没有背景、没有辉煌的履历,你一样能树立起专属的个人品牌,靠实力赢得大家的尊重,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一)吃亏要趁早,千万别怕“能者多劳”。

职场上经常会遇到“挑肥拣瘦”的情况,当一些比较繁重或是难完成的任务,被领导指派下来时,不要推脱,把它们都当作是锻炼的机会。如果任务是可挑选的,那么我一般都会认领相对困难的来完成,一方面增加实操经验,另一方面也能检验下自己的水平,何乐而不为呢。

表面上看起来吃了亏,可能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如果都能应付得来,那么久而久之,领导和同事也都会慢慢习惯,把难度更大的任务交给你,甚至会让你尝试更多的机会。在职场的奋斗期,不趁早多吃点亏,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呢?所以千万别怕“能者多劳”,只有“多劳”,你才会越来越“能”!

(二)在最擅长的领域,树立个人品牌。

为什么我们想喝咖啡的时候总会想起星巴克,吃火锅就想起海底捞,那么领导需要有人帮他处理事务的时候,是不是第一时间就能想起你呢?

所以,树立个人品牌,真的很重要。拥有专业的岗位技能是基础,但这个决定不了你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大家的水平可能都差不了太多。但是有没有一样是你特别擅长,而其他人恰好相对短板的呢?比如公文写作、PPT撰写、表格制作、公众号运营、电脑操作……都可能是你脱颖而出的领域,但也许你会说,这些我都不会啊。

蔡康永曾说:“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如果不想错过所有可能的机会,那就从现在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在适合你的领域,培养起你的一项关键技能。或许有些小众的技能,一时半会派不上用场,但相信技多不压身,起码在某一天,工作需要涉及到这项技能的时候,你的领导能立马想起你来。

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三、情商和沟通,决定你的人脉和机会。

人脉是职场中的宝贵资源,会沟通是受人欢迎的开始。高情商的人,也相对能收获到更多的机会。真诚待人,互相尊重,才能赢得更多的信任。

(一)敬畏领导,上传下达。

对直属领导一定要心存敬畏,如果确信这是你值得追随的领导,那么,多向领导学习,毕竟能当你的领导,一定在某些方面有过人之处。或许是人品、技能或是情商,去发现对方胜人一筹的优势,以此鞭策自己。

培养自己快速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上传下达,高效执行。可能一开始会觉得这很难,但没关系,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就虚心请教。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量变引起质变,一定会事半功倍。但也不要过度揣摩领导的心思,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有的领导要求比较严格,不是坏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在最短的时间内,让自己达到领导的要求,达成一定的默契度,提升沟通效率。

(二)关怀下属,敢于担当。

好的领导,不仅以“技”服人,更以德服人。主动关心下属,保持适度的亲和力。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好好说话,不要让别人对你所提的要求或者意见捉摸不透。

在重要时刻一定要敢于担当,比如有些下属无法做的决定,或无法处理的情况,都需要你挺身而出。不要怕担责,因为你的岗位决定了你必须冲在下属的前头。

(三)尊重同事,平等待人。

对每一个与你有过交集,或者哪怕不认识的同事,都要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工作成果。在不够了解的情况下,不要随意去评判一个人。相信每个人的身上,总有一样值得你敬佩或者学习的地方。

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哪怕你的职位更高,都不要摆架子,平等待人。记得之前认识的一个前台同事,经常帮高层领导收发资料,因为我时不时会去找领导汇报事务,所以一来二去也混了个脸熟,偶尔还顺手帮她一些小忙,但她并不知道我是哪个部门的。相熟之后,有一天她才跟我说,在文件上看到了我的名字和头衔,感慨道我是唯一肯把她当朋友来相处的人,因为大部分同事平日里都不太理睬她,路过也当视而不见,更别说把她当作朋友来对待了。

这件事对我感触挺深的,虽然职场里面可能比较难收获真正交心的朋友,但请别太冷漠,记得给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同事,报以一个微笑,不仅能传递你力所能及的一丝温暖,也是对他人辛勤工作的一份肯定。

年终述职大会的时候,有个不记名投票环节,由全体领导和员工对你的工作业绩和态度进行评价和打分,很庆幸资历最浅的我竟然得分还不错,回想起来,可能有一部分,都源于微笑的力量吧。

工作3年破格成为国企中层,毫无背景的我靠的是什么?记住这3句话


结语

从跨入职场的那一刻起,其实我并没有为自己制定多么宏大的目标,也没有预想过在一份工作岗位上,到底能发光发热多久。只想着脚踏实地往前走吧,总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在勤勉工作的时光里,当然也遇到过很多的困难和挫折,甚至委屈和伤心,所幸这些都没有打倒我,而是让我能够更加真实的面对自己,认识自己。

过硬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都是成长路上的必备。努力打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下去,让自己变得无可替代。然后你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等风来。

连毫无背景的我,都能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那么潜力无穷的你,准备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