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美食不斷,卻未提及平民化的消暑之物


《清平樂》美食不斷,卻未提及平民化的消暑之物

范仲淹入京任職,晏殊親自接見,然這二位老兄似乎都已經看透了朝堂般,起起落落,進進出出是常有的事。兩者在朝堂中的角色定位都是直言進諫之臣,所以,對於罷黜這事早就看通看透了。范仲淹甚至幽默地說:

官家自不會剋扣,然而我此番被召入京,我恐怕來不及領右司諫的俸祿,就又被貶到偏遠之地了,自當多留盤纏。

你看,說得自己好像隨去隨留般,反正遲早都是要走,要走身上得有路費啊,若平時不省吃儉用,回不了家怎麼辦?晏殊更豁達,身前哪管身後事,浪得幾日是幾日。

希文兄若是明日就又要被貶出京,今日便由我做東,去趟清風樓,吃頓羊羔酒,炙獐子、脆筋巴子、籤盤兔,再來份羊湯。一定不能讓你白白進京一趟。

好一頓豐盛的美食啊,宋朝的文人志士當真是風雅,朝堂之事要管,但生活之事也還是要享受的。只是晏殊所點的這些菜品似乎都是比較熱,要是夏天來了,是否有些消暑的冰鎮之物呢?自然是有的。宋代的冷飲已經平民化了,北宋都城開封就有一種叫“冰團冷元子”的冷飲很是受歡迎。這種美食的做法,就跟今天的鮮芋仙等甜品店中的芋圓差不多。

炎炎夏日快要到了,此時,小編不自覺地想起了冰淇淋,那涼涼的冰冰的感覺簡直就是夏日的一大享受,雖說小編不是吃貨,但是偶爾來個忙中偷閒,吃上一支雪糕來慰勞慰勞自己,這種感覺還是特別的好的,小編喜歡吃的冰淇淋是甜筒。然而古時候有沒有冰淇淋呢?有的,但不是在宋朝,而是在元朝,經過後期的改良而成的。

元朝時期蒙古貴族喜歡在冷飲中加入奶製品,稱為“奶冰”。後來馬克.波羅來到了中國就特別愛吃這東西,他將這個東西的製作方法帶回了歐洲,歐洲人在此基礎上發明了冰淇淋。所以我們應該再次為我們的祖宗感到驕傲,正宗的土耳其冰淇淋可能是來自中國。

那麼以前沒有冰箱,宋朝時期的冷飲又這麼平民化,他們的冰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有一種製冰法,就是用硝石溶於水,大量吸熱,就可以將水冷凍成冰,可是這個方法制冰量著實是小,滿足不了宋朝這麼多的人口。所以他們的冰不靠制,靠存和進口。

如果是北方人的話,在冬天自然結冰時就將冰塊存到地窖裡,每每湖面結冰,等到冰面上能走人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切冰作業了。他們會在冰塊上蓋上厚厚的稻草保溫,這樣就能在地窖裡挺到夏天不溶化了。

南方城市冬天不結冰就靠歐美商人進口,路途遙遠,如何保證冰塊不融化?將冰塊放在船艙底部,避免陽光照射,且冰塊體積極大,在上面蓋上鋸末等物,阻擋空氣流通,讓融化速度減緩,等運到中國時,除去損耗,還是可以剩很多的。

加之,遠洋航行需要重物壓艙,用冰塊總比用石頭好。有人會問,這樣的冰塊買賣能賺錢?當然不會,但是中國是自給自足的經濟,不怎麼需要進口歐美貨物,別的東西在中國賣不出去,賣冰塊總比白跑一趟強!

朝堂風雲變幻,誰說得清呢,更要趁著還在這繁華之地,該聽的曲聽了,該飲的酒飲了。

是啊,人生在世,起起伏伏,何必糾結於此,不管落寞還是得意,終究都會輪迴,還不如該吃吃,該喝喝,能享受時就享受,該承擔時就承擔。看淡一切,悠然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