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特級教師張勇傑:對開學後教育教學工作“調適”的建議

復工復產有序實施,中小學錯時錯峰復課有序進行。久別後的迴歸,師生必將面臨復學復課後教育教學“調適”的過程。“返校”後怎樣做好教育教學的“調適”呢?筆者淺見教師對教育學生、學科教學兩方面,可用以下措施努力嘗試。

陝西省特級教師張勇傑:對開學後教育教學工作“調適”的建議

本文作者:陝西特級教師、寶雞市千陽縣教學研究室教研員張勇傑

教育學生措施調適

學生的假期生活無拘無束,作息時間,生活學習,行為活動等隨意性很大,其心理處於寬鬆、自由狀態,自我任性便會增加。學生居家學習,因眾多因素教育教學效果不甚理想,部分學生習慣、自覺性、學習力不進反而有退;學生居家學習、生活養成了“自由”,返校後作息規範,疫情防控的多重環節對其行為提出限制和要求;再者,復學復課後學習任務會逐步增加,作業要求逐步規範、越來越嚴等等,對這些要求、制度相當一些可能學生會產生牴觸情緒,出現焦慮、不適應。

教師在自我調適的同時,怎樣幫助學生克服假期懶散、牴觸情緒等不良的習慣和心態?如何引導其投身積極學習、主動作業的學校集體生活?筆者淺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嘗試引導調適。

首先,交心疏導,融入集體。今年特殊的是學生經歷“加長假期”,自由鬆散的居家網課、隨性學習,入學後的“管理不舒服”在部分學生身上會更明顯。因此,教師要以更多的耐心、溫和的情緒接納他們,尤其是部分行為拖拉散漫、焦慮易燥的學生應從“心育”疏導做起。如採取班級疏導教育班會,組織同伴假期分享座談,開展“網格防控小隊”任務謀劃,師生特別知心會晤、“回放”抗疫英雄故事等多種形式交心溝通,疏導兒童心靈相融,引導孩子走向積極、陽光,融入集體生活學習。

其次,規則習慣,強化訓練。鬆散自由的假期成人也容易放鬆自我,何況兒童?再說今年假期具有特殊性:一是時間長、形勢緊,二是走動少、獨處多。針對學生集體學習生活的規則、習慣弱化,一時難以適應。教師要以打好硬仗,敢啃硬骨態度,以願作硬核教師的決心,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腳踏四極,嘮叨經常。尤其班主任老師更辛苦!要隨時觀察兒童的狀態、行為,全方位瞭解動向情況,分析成因、研究對策;勤於走進班級、深入學生,瞭解健康狀況、學生心中所想;督促其講衛生、早休息,合理膳食、堅持運動;監督排隊、防護是否到位;活動接觸是否在一定範圍、保持一定距離;學習作業是否有時間觀念質量意識等等。都要教師不斷糾正其行為習慣,通過強化訓練幫助他們快速適應集體學習生活的規則,重拾學校學習習慣。這需要教師以平和心態,引導訓練,在一段時間內進行“浸潤式”持續教育,甚至強化訓練。

最後,寬嚴相濟,逐步過渡。面對長假後的學生從學習狀態、效率、效果和習慣諸方面,難免會有較大“差距”。因而,教師要依據學情把準脈問對症。對班級工作管理督促,既要要通盤設計,又要個性實施。對學生學習情況、行為習慣的銜接教育力求寬嚴有度,分步落實。特別是對“任務”落實的期望值不宜過高,搞一刀切,要允許學生在學習或其他集體任務完成中出現差異或快慢情況的出現。教師以寬容冷靜的態度幫助學生一步一步走出“自適應過渡期”,使其身、心適應團隊學習、生活的環境和節奏,才能激活他們學習的嚮往和動力。“磨刀不誤砍柴工”。返校初需要我們教師、家庭磨好孩子良好心理、良好習慣這把刀,激發兒童適應集體學習、生活的後起之力。

學科教學目標調適

線上教育教學兩月有餘,呈現教學內容多元,課程進度不一,學習效果參差不齊的現狀。開學後統一課程,同一時間“零起點”教學怎麼教?這為教師教學定位提出了新考驗。

開學後學科教學零起點,果真所有學生、所有知識從零開始嗎?我想不盡然。據瞭解線上教學期間,中小學各學科不同程度對本學期教材內容做了線上教學、輔導,可以肯定的是學生對課本新知識內容絕不是白紙一張。那麼,開學後教師又該如何教學?是依照線上進度繼續推進,還是依照課本內容零起點班級授課?或是重點知識、能力二次“回爐”?筆者淺見不論以前怎樣,“返校”後教師不必急著趕進度,應依託在線教學內容和目標重新梳理定位,以適應絕大多數學生學習水平和接受能力。為此,返校後教學前“問診把脈”就是關鍵的一步。本人覺得學科教師可以嘗試以一摸,二理,三研,四調,五教學的步驟開展教學。

“一摸”,即通過單項檢測,綜合測試,訪談調研等形式,結合網課作業提交、返校後的學習狀態等情況,綜合評估學生學科知識理解、掌握水平,摸清網課教學中知識能力“欠賬”情況,找準“病灶”,為教學“零起點”銜接找準生髮點。

“二理”,這裡涉及兩層面要“理”。一方面是學生。即科任教師對“一摸”蒐集的數據、現象進行分析,針對學生前期學科學習中的基礎性目標、關鍵性目標和延展性目標掌握情況分組劃類,掌握學生學習現狀。另一方面是課程。教師要對本學科進行系統研讀,起碼理清全冊教學目標線索,進一步把握網課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能力訓練點和基礎知識易錯點,做到心中有數。

“三研”,即研究。首先是科任教師針對摸底梳理自我研判,哪些學生對哪類知識掌握、運用程度怎樣?哪些知識能力需要溫習回顧?哪些學生對哪些目標需要零起點教學?知識能力掌握滯後的原因何在......對本班情況基本掌握,初步預設班級教學思路。其次,集體研判。召開年級學科教研會,由各任課教師陳述梳理的現狀問題和知識重難點,闡述預設的解決策略。將各人信息彙集進一步歸併,確定補教目標、教學銜接生髮點,討論形成一致認可的補教途徑策略、和新課銜接方向。

“四調”,即調整各自班級教學目標任務。在共同擬定的方案基礎上,個人再結合班級學情最終確定補教目標和方式,銜接契合點和新授思路策略,制定自己“線上線下過渡期”的教學推進表,確保教學有主心骨、有側重點,線上線下、補教新授有效銜接。

“五教學”,顧名思義教學實施。按照自己的分析預判,結合“線上線下過渡期”教學推進表,有的放矢的完成教學過渡和銜接。在這“特殊過渡期”開展教學教師還要力求做到:一要自主耐心。教師要堅定教學自主權,以耐心、平和心態留出學生自我調整適應學習的時間。努力踐行“因材施教,誨人不倦”的實質內涵。二要借力“線上”。師生返校並不是要完全拋棄“教育信息化”。對線上教育教學優質的資源和技術要充分利用,借信息技術之力更好的服務於難點突破、補教指導、鞏固檢測等,信息化手段、資源依舊是我們教育教學好幫手,要合理有效運用,形成教學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常態模式。

聲明:以上內容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編輯:關中小夥

陝西省特級教師張勇傑:對開學後教育教學工作“調適”的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