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痛苦的信仰


痛仰,一支真正來自於無產階級的樂隊。從樹村再到嚎叫,再到《不要停止我的音樂》,一路上風雨兼程,二十年過去了卻依然勿忘初心的樂隊。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痛仰來自於迷笛,也來自於樹村。痛仰樂隊無疑是中國第三代搖滾樂的中堅力量,他們用他們對待音樂的態度,對待社會的態度來演繹著他們心中的烏托邦。一路上痛仰的音樂風格也一直在蛻變。


從一開始的反叛到後來的充滿大愛,痛仰也是在不斷成長。每次當他們唱起《不》或者《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的時候,下面的觀眾總是能熱血沸騰的。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而當他們的‘哪吒’不再自刎了,開始拜佛之後很多人也覺得痛仰在變了。上節目,跑各大音樂節,唱著那些編曲都沒變化的歌。這一切一切都讓粉絲些許失落,聽到最多的聲音就是“痛仰已經不再是那個痛仰了”。


‘復讀機樂隊’,‘音樂節專業戶’這些標籤也逐漸給痛仰樂隊貼上了,而那首廣為流傳的《壓反》也不再唱起,反而是被部分歌迷稱為《哪裡有音樂節哪裡就有痛仰》。


而樂隊的夏天出來之後,痛仰依舊作為中國地下搖滾樂的代表樂隊參加了這個節目,在節目中除了‘完成任務’之餘也沒忘記給那些新入坑的歌迷提出:希望你們可以多去現場看演出,去迷笛音樂節去感受那樣純粹的搖滾樂。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而上完節目的痛仰無疑成了最大的贏家之一,據說演出費直接翻倍,場場爆滿。然而在大家都以為痛仰就會這樣越來越商業化的時候,痛仰一次又一次的舉動打了這些人的臉。


所謂的成名之後痛仰立即去雲南山區給孩子們帶去慰問以及物質,回過頭痛仰樂隊又集體參加嫣然天使基金公益跑步活動號召大家加入進來。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疫情發生時,當那些明星公關團隊還沒來得及進行政策性捐贈時,痛仰樂隊直接拿出100萬來捐贈抗疫。要知道他們並不是什麼一線明星,可能這一百萬是他們一年巡演的收入。而後來他們又為那些飽受疫情折磨的同胞以及奮戰在第一線的戰士們寫下一首《世界會變好》。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而今天他們又再次作出了驚人的決定,不參加某些義演活動。而他們願意拿出今年新專輯《過海》的另一半用來捐贈有需要的音樂人共度難關。之前那一半已經拿來捐贈關愛抑鬱症的項目上。


痛仰是在變,變的越來越有社會責任感,而他們做出的這些事也是對其他搖滾樂隊做出的表率,也算是一個模範。他們也在不斷的告訴大家,搖滾樂真正的內核是什麼。有一句話雖然已經聽得有些煩了,但今天還是想大聲喊“痛仰 牛逼”。


二十年過去了,痛仰還是那個痛仰


而我們也希望更多的樂隊可以多多站出來做一些事實,而不只是限於演出、拍廣告、上節目、接商演。更多的可以做到除了金錢以外的一些義務,窮則獨善其身,達則接濟天下的雄心。


站的位置越高越應該去做出一些可以影響更多人的事,讓這個社會朝著一個良好的方向去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