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大家夥兒好啊,今天天氣真是不錯,俺汴京影戲班又要出場表演啦!

啥,你問俺是誰?你可以不知道俺,但你不能不知道汴京影戲的大名,影戲在汴京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鼎鼎有名了。

這影戲就又叫影子戲,也有人說是燈影戲,俺們戲班將人物動物剪影放在白色幕布後操縱這些道具,你們觀眾看起來這些道具就活過來啦,戲班的演員躲在幕後有的唱歌、有的說話、有的配樂,那真是一出好戲啊,承蒙大家夥兒捧場,每每鼓瑟齊鳴人聲鼎沸熱鬧喧天,不比你們現代人的流量熱劇人氣低。而且按影戲道具輕便,收納進箱子裡走到哪裡表演到哪裡,經常走街串巷的表演,單單一場表演大家夥兒給的賞錢都夠我們戲班一天吃香喝辣了,不要提俺們走街串巷一天能表演多少場,個個都是當紅流量小生。

別看俺們影戲紅,看我們影戲可是一點也不貴,上至達官貴人下至平頭百姓,從老弱婦孺到青年才俊,都能找到自己獨特的樂趣,所謂窮有窮玩法,富有富玩法,俺們影戲就是受歡迎到不可思議。非要說最愛影戲的應該還是小孩兒和公子哥,畢竟影戲已經不足以用活靈活現來形容,這點俺還是非常驕傲的。連皇帝都看過俺們戲班子演出的影戲。別不信,俺們影戲班子啥都不多就鐵粉多,我作為班主這次彙總了五個問題正好給大家好好說道說道!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一、影戲哪裡來?

你問俺們影戲班從哪裡來汴京的?嘿,你這可問到點上了,俺們就是這汴京土生土長的戲班子,坊間傳聞說什麼影戲是印度傳來的還是西安傳來的,根本沒那回事,非要說歷史根源的話,相傳影戲的祖宗發源自漢武帝時,書上說漢武帝李夫人去世後,漢武帝雖然異常思念,卻終不得見,有一天來了一個道士,他告訴漢武帝有辦法見到李夫人,漢武帝四年李夫人心切就決定試一試。道士設了帷幔、點了不少燈燭,漢武帝坐在帷幔外面就看見李夫人影影綽綽的身影漸漸出現了。

要我們專業影戲演員來說啊,這不過是道士的魔術,還遠不能稱為俺們的影戲,還有人說佛教的走馬燈是影戲的原型,我覺得不靠譜。歷史上最早關於影戲的清楚記載就是在俺們汴京,這記載的正是宋太祖看影戲。

別看俺小老兒沒讀過書,對影戲的故事那可是如數家珍,我跟你好好說道說道,皇帝怎麼看戲,我記得當時正是元宵節,戲班子正在坊市中演出呢,那天真是人山人海,影戲班子在御橋旁邊演出,其他戲班子另一邊演出。皇帝本來是要從左掖門出宮,據說本來是不來看影戲的,但是突然改變了路線沿著汴河的御橋走到俺們戲班子這裡看影戲,大家都說皇帝是專門為了看影戲才來的。那時候俺們戲班子剛搭起臺子沒多久,雖然已經有了不少人喜歡俺們的影戲,但是作為新戲班底子還是不足,畢竟我們還沒成立多久又是新戲種,比不了別人上百年傳承的底氣足。沒想到皇帝來了,這下可真是太好了!俺們戲班子臉上有光啊,著實驕傲了一段時間,戲班上下走路下巴都快抬到天上去了。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二、手影、紙影、皮影哪個才是正宗影戲?

這三種都是俺汴京的正宗影戲,書上這麼說:""京師人初以素紙雕鏃,後用彩色裝皮為之"。剛開始俺們戲班子剛搭臺開演的時候就是演的手影,因為剛開始演出窮啊,也沒有經驗,道具能省一點是一點,手影只靠一雙手就能博得滿堂喝彩,幾乎等於無成本創業了,你說這是不是挺適合我這種創業新人?手影啊說簡單其實也不簡單,手的造型有限,需要配合光影才能投射出重重變幻的效果,其實也是費了俺戲班子一番功夫才想出來的。戲班子的演員憑著一雙巧手擺成動物、人物、建築物,手指撥動間人物活靈活現,戲罷滿座歡呼。

後來憑著戲班子大家沒日沒夜的努力,影戲火起來了,大家都賺了不少賞錢。兄弟們溫飽問題解決了,這就開始琢磨怎麼才能讓俺們戲班子的影戲更有趣味。有個兄弟就提議說紙的造型更多,能不能用紙雕刻出戲班子表演需要的形象,這樣戲的內容就可以更豐富。紙還可以上色,這在色彩上就更豐富了。說幹就幹,經過幾個月的苦心鑽研,紙影道具總算做好這就開演了,真沒想到大家夥兒更愛看了,一是風靡汴京,說萬人空巷都不為過,戲班子每天檔期都排滿了,賺的盆滿缽滿。

隨之而來又出現了新的煩惱,戲班子表演太頻繁了,又要走街串巷的趕場子。頻繁表演下的紙製品實在是不耐用,每逢颳風下雨或者演員們手滑了,總要犧牲幾個道具。我們影戲對道具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不是隨隨便便的紙就能做出道具的,厚度、顏色、透明度都要仔細考量。沒辦法戲班子只能考慮換材料,想來想去只有羊皮是最合適的,一來羊皮柔軟易,二來俺們汴京水草豐美,養羊的多,幾乎沒養牛的,正所謂"官家放養羊地",羊皮算是比較划算的了,三來羊皮上色也方便。戲班子用上了更昂貴的羊皮製作道具,影戲的內容拓展的更豐富了。

正所謂:"大小影戲分數等,水晶羊皮五彩裝。"

這就是大家夥兒說的皮影。不過在我們這裡不說皮影,通稱"影戲"。一套完整的影戲道具那是相當有講究的,從頭到腳不同尺寸有一百六十個,只是小物件都有三十二屜,更別說水、城、船、門,桌椅等還需二百四十件,刀槍劍戟有四十件,凡世間所有的東西,那是無所不包,為了給觀眾豐富的體驗,俺們戲班子真實煞費苦心了。就連所有的皮道具都是用的風乾成半透明的羊皮先製作外形,再用不同顏色精心塗畫,這樣投影在布面上的顏色也是彩色的,觀眾們看起來才更生動。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三、影戲都演些啥?

這影戲的內容就更豐富了,從古到今的內容啊凡所應有無所不有,這故事啊能從夏朝一直說到五代十國。不管是戰爭戲還是感情戲俺們都能演的出來,只要銀子給夠了,觀眾們想看什麼看什麼。

每天看影戲的都人山人海的,除了俺們戲班子還有不少競爭對手戲班子也活躍了起來,比較出名的有:

""影戲丁儀,瘦吉等弄喬影戲",當然最紅的還是俺家,別人俺不認。每逢元宵節和上元節,那可說是一片盛景,官方都在路口設置了小棚子收容看影戲和家人走散的兒童,你說俺們北宋當官的是不是還挺有人情味兒?那時候可真是影戲的好時候,整個汴京有好幾十家戲班子。

有戲班子不可能沒有戲迷,我們的收入大頭都來自這些鐵桿票友,很多汴京的富貴公子和大財主都經常來捧俺們的場,要說這公子哥們看戲看的實在是入迷,就說每次演到要斬下關二爺首級的時候很多公子哥都一臉哀慟,給俺們塞小費要晚一點再斬關二爺。影戲班子不就是為戲迷服務的嘛,我們也非常樂意,出來討口飯吃的營生,有錢拿何樂不為?久而久之俺們也知道了這些豪紳和公子的脾氣,改改戲碼演一些他們愛看的,豪紳公子必然出手大方的打賞戲班上下。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四、影戲是怎麼走出汴京的?

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影戲的好時候隨著北宋的滅亡一去不復返,汴京的繁華須臾間灰飛煙滅,戲班上下如蒲公英一般,時局的風一吹就散了。我不是在說書,這都是小老兒的真情實感,每每想到以前的好時候就忍不住唏噓感慨一番。

戰亂下最苦的還是百姓,金兵來了,汴京淪陷了,我們戲班子的好日子結束了。俺們戲班子裡好多人都被金兵擄走去了北方,金兵還在御前要走了好多教坊樂人,醫師和內侍官,這一去渺無音訊,死生未定,想來這金人也是愛看影戲的,我作為戲班子的班主也曾到處打聽戲班子大家的消息,但是沒啥結果。後來朝廷南遷了,戲班子剩下的人輾轉來到了杭州,戲班子就在紮下了根。

杭州實有汴京風物之感,我恍惚間還覺得自己在汴京盛景之中。杭州的皮影製作團體也非常專業,最著名的還要數"繪革社",在杭州我們戲班子因地制宜,吸收了不少當地的文化,在杭州當地也深受大家夥兒歡迎。我們這些影戲班子還開發了被大家稱為"小樓"的舞臺,表演專門給小孩兒看的影戲,小樓比較低,更方便矮小的小孩兒看戲,連劇本都改編了不少小孩兒愛看的內容。

在杭州一待就是數十載,俺這個曾經風光的影戲班班主也老了。據說影戲被後生小輩帶到了西域波斯等地,甚至傳入了埃及,乃至傳遍了全世界。不過這都和俺小老兒沒什麼太大關係了,俺還記得當初皇上來看我們戲班子演戲的得意勁兒呢,那可真是俺一生中的最驕傲的記憶了。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五、如何客觀的評價影戲?

說起影戲啊,俺小老兒真不是不知道謙虛,這影戲確實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我不是說皇帝看過他就是好,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影戲也是相當有技術含量的。

影戲不僅是光影佈置、剪紙、戲劇、音樂、歌唱集合一體的綜合性藝術,也是我們古代人民市井生活的真實寫照和真實的情感藝術需要,很多劇本都是根據大家夥兒的生活故事改編的,也按大家夥兒的建議進行改良的,更不用提隨著影戲的遍佈全國吸收了全國各地的文化,形成了大大小小具有地方特色的影戲班子。

書中說:"公忠者雕以正貌,奸邪者與之醜貌,蓋亦寓褒貶於世俗之眼,戲也"!

影戲也是這樣,這不正反映了俺們勞動人民對公正忠誠者的敬仰,對奸邪者的厭惡麼,影戲是世俗生活的寫照,也是俺們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現在你知道俺們影戲的完全版歷史和故事了,有空了就去看看,影戲裡的故事都是屬於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哈!

汴京最紅流量戲班:別說你沒聽過,宋代皇帝都看過俺的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