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1

當大部分孩子,於暖陽初升的清晨,在母親溫柔的呼喚下醒來,飲下一杯溫熱的牛奶,穿戴得舒適整齊去上學時;

於朝氣蓬勃的校園,和小夥伴們上課認真聽講,下課愉快玩耍時;

於溫馨慵懶的夜晚,回家有窗邊明亮的燈光,桌上可口的飯菜,小床鬆軟的被窩等候時。

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有這樣一群孩子,躲在陰暗潮溼的地下,沒有枕頭沒有毛毯,更沒有食物和飲用水。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在他們本該和父母撒嬌的年紀,卻不得不在地上畫一個媽媽,假裝躺在她的懷抱。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本該在溫暖的床上做著甜美的夢,他們卻只能躺在父母雙親的墳墓中間,試圖找到一點點依靠。因為,這樣一家人或許能在夢中相遇……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外面是炮火連天的戰場,一出去就可能被炸得屍骨無存。

12歲的少年和他的朋友,日常的活動範圍就是地下,這樣暗無天日的日子,他們已經過了好幾年。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父母和兄弟姐妹,也許早已喪生,甚至是當著他們的面被殺,幼小的心靈不得不承受親人離去的悲痛和絕望。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甚至連僥倖活著的自己,也因戰爭而滿身傷殘。他們或茫然、或大哭,不明白命運為何如此殘忍?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他們每天在恐懼中睡去,又在恐懼中醒來,不知道自己能否看見第二天的太陽。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7歲的Ralia和13歲的Rahaf來自大馬士革,一個手榴彈奪走了他們的母親和兄弟。過去一年,他們與父親一同逃到貝魯特後,就睡在大街上。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家園,早就千瘡百孔,孩子們居無定所,天為蓋、地為床,槍林彈雨為伴。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這些戰火中的孩子,光是活著,就已經用盡全力。

2

從2011年內戰爆發以來,7年多了,城市變廢墟、親友變亡魂。

這個國家的孩子,就一直籠罩在死亡的陰影下。

11歲的艾哈邁德,儘管早已習慣槍炮的聲音,但每次聽到,依然瑟瑟發抖、滿心驚懼。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學校成為避難所,成千上萬的人們湧入其中,想要尋找一絲庇佑,卻沒想到,這最後的聖地也被戰爭染指,孩子和老師被射殺,校園被摧毀。

聖潔的殿堂染了鮮血,純真的眼神蒙了陰鬱,哪裡才是和平的淨土?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無學可上的孩子們,只能躲在地下洞穴,藉著蠟燭微弱的光,學習最基礎的知識。

他們的教室彈痕累累,他們的耳邊炮火連天。

當炸彈砸向地面,洞穴裡的灰塵和碎石簌簌落下時,這些絕境中依然求學的孩子,是否會懷疑自己的堅持?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戰爭讓物資極度短缺,他們沒有食物,沒有飲用水,只能在垃圾桶裡覓食。

那些過期的、餿掉的、被別人扔棄的垃圾,也許是這些孩子眼中最可口的美味。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但有的時候,就連吃垃圾都是一種奢望。

營養的匱乏,讓一個新生兒狀如骷髏。

它的眼窩深陷,大大的眼睛裡,滿是對生的渴望。

它的皮膚褶皺,身上的骨頭,每一根都看得清清楚楚。

它的外貌有些像《返老還童》裡初生的本傑明·巴頓,彷彿一出生就是老者的形態,但沒人知道,它是否能像電影中的孩子一樣幸運,可以慢慢長大、遇見友情和愛情,直至走完一生。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這樣的童年,實在太痛苦了。

沒有安穩的居所,沒有父母的呵護,沒有裹腹的食物,沒有天真的玩伴……童年該有的快樂統統沒有。

有的只是無休止的戰爭與殺戮、擔驚與受怕、痛苦與死亡,孩子們做夢都想逃離,可是又能逃到哪裡去呢?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有的孩子,在戰爭爆發前,有過一段無憂無慮的童年。

他們是幸運的,至少他們見過這個世界正常的樣子。

可還有一些孩子,在戰火中降生,他們來到這個世界,聽到的第一個聲音,也許不是母親溫柔的呼喚,而是槍炮震耳的轟鳴。

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第一印象,也許是驚叫,也許是哭泣,甚至也許還沒來得及感知,就匆匆離開。

可憐的孩子們,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要承受這一切。

他們一遍又一遍地追問著,想得到一個答案。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3

本應快樂美好的童年,因為戰爭,變得滿目瘡痍。

那些幼小而脆弱的生命,像裹挾在滔天巨浪裡的一片葉子,隨時可能被捲入海底。

戰爭給兒童造成的創傷,早已不是第一次。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還記得這張照片嗎?

一開始,所有人都以為,照片中的孩子在笑。

最後才知道,她是把攝影師的長鏡頭當成了槍。

她的嘴唇緊抿,不是因為快樂,而是因為恐懼;

她的雙手舉起,不是因為玩鬧,而是因為求生。

她的那雙大眼睛裡,透著深深的祈求。

求求你,別殺我。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這個被從廢墟里救出的小男孩,瘦小的身體滿是灰塵,衣服都已看不出本來的顏色。

整個人像一幅黑白照片,只有不知從哪個傷口流出的鮮血,把半邊臉頰瀰漫了刺目的紅。

也許早已習慣了戰爭,也許還沒反應過來,他不哭不鬧,只是茫然地抹了把臉。

他甚至看了一眼自己掌心的血,手足無措間,還記得不能抹到椅子上。

他是那麼乖巧,沒掉一滴眼淚,可看照片的人,卻早已淚流滿面。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南斯拉夫內戰,一個丈夫千方百計,讓妻兒坐上了逃離戰區的汽車。

這也許是唯一可以活下去的希望,這也一定是他拼盡全力,才爭取到的兩個位置。

曾經親密無間的一家人,此刻為了生存,不得不流著淚忍痛分離。

一扇玻璃,兩個世界。

從此,便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

孩子,爸爸盡力了,你和媽媽一定要好好活下去。

有生之年,願能重逢。



4

戰爭帶來的創傷,成年人尚且難以承受,更不用說幼小脆弱的孩童了。

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調查顯示,敘利亞兒童生活的糟糕程度,自2011年陷入內戰後就達到峰值。

而這種情況,隨著戰爭的持續,一年比一年惡化,“敘利亞兒童的生活條件已經觸底”。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國際救援組織“救助兒童會”告訴我們,每四個敘利亞兒童,就有一個的精神狀況不穩定,瀕臨失常邊緣。

接受調查的孩子,大多非常害怕到戶外活動、沒有上學,許多兒童也目睹過親人或朋友死去。

許多敘利亞小孩,經常做惡夢、尿床、易暴怒、有自殺傾向、感到沮喪。

網上有一個視頻:“真實記錄敘利亞小女孩”從2011年到今天,都經歷了什麼?

你會看到,一個原本明媚陽光的孩子,生活快樂無憂。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她曾有幸福的家庭、親密的家人、快樂的夥伴,有生日蛋糕、美味零食和好看的口紅。

也曾在父母的呵護下,無憂無慮地上學、玩耍,在夜晚來臨時安心入眠。

但戰爭把一切都改變了,她只能和家人不停地逃亡、求生,一天天變得憔悴不堪。

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去,先是爸爸,然後是媽媽。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從最初的驚恐,到後來的麻木。

小女孩變得越來越堅強,在一次偷渡落海被救起後,她甚至照顧起了一個小男孩,像媽媽曾經照顧自己一樣。

可這種堅強,卻讓人覺得無奈、心痛。

小女孩最後盯著鏡頭的眼睛,冷靜又絕望,讓人不忍直視。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這種壓抑的感覺,讓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單》中,那個穿紅衣服的小女孩。

影片本身是大片的灰色基調,沉重得讓人透不過氣,小女孩的出現,彷彿一抹充滿希望的亮色。

小小的她穿梭在混亂的街頭,走過零星的槍聲和殘暴的納粹官兵,毫髮無傷。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5

這樣的苦難和絕望,我們感同身受,因為我們也曾被戰爭傷害。

那種傷痛銘心刻骨,永遠無法忘記。

心酸,戰爭中的孩子



這是1937年的上海火車站,一個嬰兒在嚎啕大哭,即使是黑白照片,依然看得出,孩子的身上血跡斑斑。

面前是炸成廢墟的鐵軌,他的父母就死在剛剛那場轟炸裡。

尚在襁褓中,父母便已離世,一個孤弱無依的小嬰兒,該如何在這蒼茫的人世活下去?

6

對我們而言,敘利亞很遠,戰爭也很遠。

但其實世界並不和平,只因祖國強大,我們才得以安居樂業,孩子才得以幸福成長。

我們也曾經歷戰爭的傷痛,那是一種“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悲涼;

我們也明白戰爭對孩童的影響,這種影響可能是終生的、難以消除的。

每一次午夜夢迴,都會伴著冰冷的淚水驚醒,那些血腥的畫面,在腦海裡揮之不去,讓人顫慄、絕望。

因為見過人性最可怕的樣子,再無法相信任何人,每天生活在擔憂和恐懼中,無法解脫。

即使戰爭結束,這些孩子也很可能無法抽離,這一生都可能活在陰影的牢籠中。

童年本應單純快樂,別再用貪婪將一切毀滅。

希望有一天,這個世界能真的人人愛好和平,永無戰爭和傷害;

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再不用遭受任何苦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