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在苏州的灵岩山上,至今还竖立着两块碑石,碑石虽然有些破旧和碎裂,不过仍能引来一众人的欣赏和感叹,而它背后的原因,则只因为这两块碑石记录着同一位南宋战将的功绩,而那位南宋战将便是大名鼎鼎的韩世忠。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谈到这两块石碑,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南宋孝宗时期(即公元1177年)就竖立在了这里,石碑上详细的记录了南宋名将韩世忠为国御敌的点点滴滴,碑文共计有88行13900余字,堪称古代碑文的一个奇迹。

而在谈到石碑的特征,在1936年前,它还原本是一块高达3余丈的完整石碑,不过因为后来的战乱和年久失修等原因,石碑竟在1936年左右断裂成大大小小的十块,抗日战争胜利后,石碑虽然经过抢修,不过还是难以还原成原来的一整块巨石,遂组成了两块而保存在灵岩寺至今。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介绍完石碑的前世今生,我们在来介绍重点人物;韩世忠。谈到韩世忠,他首先是一个和岳飞、张俊齐名的南宋三大战将之一,在他活着的时候,他曾官至左军都统制,不过因为遭受秦桧的排挤,而后来选择了赋闲在家。而他死后,孝宗为了表彰他为南宋做出的贡献,遂在南宋孝宗四年,追封了他为蕲王,并立巨碑作以对他的悼念。

韩世忠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家,祖籍是今陕西榆林,十八岁那年,韩世忠便凭借着一股报效国家的勇气而选择了参军入伍。在军中,他通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在银州一带(今陕西榆林)因为打击西夏军队而受到小小的升迁。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在后来,随着战事的不断推进,他又分别在打击方腊的战事中获得升迁,官至偏将。而要谈他最流芳千古的战事,则一定莫属于与金兀术的黄天荡大战。

公元1130年,金朝大将金兀术率十万大军一路南下,在南下的过程中,南宋守将一路望风逃跑,而使得金兀术直逼韩世忠守护的镇江。在镇江,韩世忠早已料到金兀术的消息,于是早早的做好部署,只待金兀术到来,一举将他歼灭在南宋的大地上,而在未交战之初,韩世忠就差点灭掉金兀术,而只因为金兀术侥幸逃脱,而逃过一死。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在镇江,韩世忠利用早已演练好的御敌之术,在首战便将南侵的金军打得落花流水,使得金兀术一路只得向北逃跑,并连连向韩世忠求饶,放他一命。不过面对如此好的战局,韩世忠当然不愿意放过如此大好的机会,遂一步步将金兀术引向黄天荡,势在那里和岳飞来个前呼后应,一举歼灭金兀术的兵马。

金兀术在牛头山和岳家军一战后,败的一塌糊涂,为了减少损失,他又引兵向韩世忠一方冲击,不过一切乱闯都是徒劳的,他们显然已经被瓮中捉鳖。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凭借着八千的守将,苦战48天,韩世忠就要将十万金军包了饺子之时,此时南宋却突然出现了叛将,那个叛将看出了南宋水军凭借风力划船的情况,竟教金军使用火攻破解了韩世忠的战法,果然,叛将的诡计得逞了,就在韩世忠就要得胜时,竟然被金军打了一场败仗,而金兀术则侥幸逃脱了。

不过,韩世忠最终虽然战败了,可黄天荡一战却成功了,经此一战后,金军再也不敢南下渡江攻打南宋了。此战过后,韩世忠因为英勇的指挥,被封为了节度使和左军都统。

韩世忠为南宋的安全可谓是鞠躬尽瘁,然而就在他为南宋南征北战之际,因为主和派秦桧的奸计,他竟然被南宋高宗解除了兵权,自此开始了自己漫长的10年赋闲在家生活。而跟他比起来,另一位大将岳飞则显得十分不幸,因为受到秦桧的诬陷,而惨遭了斩首。

苏州有一石碑,历数一战将之功劳,学者:他本该活着就封王

公元1151年,在经历了几十年的戎马生涯,十几年的报国无门后,韩世忠终究抱恨而逝,而在他死后,软弱的南宋竟然没有给他修一座坟,立一块碑。而直到二十多年后的南宋孝宗时期,才想起了他这样一位战将,从而为他平反了功过。

此后随着孝宗为他立的万字碑,他也真正的被当做一位民族英雄而流芳百世千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