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公元前197年,萧何以朝贺平定陈豨叛乱为由,诱韩信入长乐宫,被吕后以谋反罪捕杀,一代兵仙就此陨落。

说韩信愚忠于刘邦吧,楚汉战争大决战前,他竟然向刘邦请封假齐王,如果不是张良及时踩刘邦一脚,恐怕韩信真会狠狠踹刘邦一脚。

说韩信不具备背叛刘邦的条件,因为他的将军都是刘邦的人,难道忘了刘邦鸿沟之约后,在固陵被项羽打败,让韩信合击项羽的时候,韩信可是抗命的,不去不去就是不去,对军队的控制力绝对杠杠的!

韩信短暂、辉煌、憋屈的一生,让无数人扼腕叹息,是宿命吗?

韩信35岁的人生,在历史上绝对是个超级奇葩的存在,也注定了是个超级悲剧!

家贫如洗仪表堂堂,填不饱自己的肚子,蹭吃蹭喝过日子;

身处乱世腹有韬略,拉不起一支反秦队伍,寄人篱下又憋屈;

封坛拜将威振诸侯,既不自立又不设防,只做鱼肉任人宰割;

根据《史记·淮阴侯列传》的记载,刘邦正式登坛拜将之前,韩信不但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还劣迹斑斑、好吃懒做。

是人品不行?

是志不在温饱?

因为吃不起饭,他经常去南昌亭长家蹭饭,时间长了亭长妻子非常厌恶他,就错时吃饭,等韩信去了已经吃完了,韩信秒懂,大怒,以后再也不去了。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大家都知道胯下之辱的故事,韩信在老家的时候,被当地的屠夫侮辱,说看着你人高马大的,整天剑不离手,你果真有胆量就杀了我,没胆量就从我胯下钻过去,韩信想了想,从屠夫胯下钻过去了。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后来就投奔了项梁、项羽,屡次献言献策没人理他,就投奔了刘邦,不知道犯了什么罪,按律当斩,那时候不讲究秋后问斩,拉出去就砍头,眼看手起刀落小命立马呜呼,韩信大喊一声:“汉王想要天下,为什么要杀壮士?”

这话说的有气魄,马上引起了刘邦的司机夏侯婴的注意,打眼一看,说这话的人相貌堂堂气度不凡,就报告了刘邦,救了韩信一命,还提了职——治粟都尉。

这两个故事说明三点:

一是韩信出身确实一般,屠夫都敢侮辱他;

二是韩信身材高大、气质不一般;

三是有才,但混的不咋地。

《史记·淮阴侯列传》还记载了韩信在朋友家寄食和漂母施舍的故事,因为大娘经常带东西给韩信吃,韩信说以后一定好好报答她,被漂母讽刺了一通: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哪里图你什么报答。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韩信家里穷,为人好吃懒做,整天无所事事,饭都吃不饱,心气却很高,不屑于致力农耕或经商,游手好闲还夸夸其谈。

一句话,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如果没有刘邦的知人善任,让他把自己的军事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他就是我们最鄙视的那种人。

也只有了解了韩信早年的窘境,才能体会到后来为什么没有背叛刘邦,对于韩信来说,知遇之恩大于天!

项梁起义后,韩信就投靠了他,项羽通过巨鹿之战威震天下了,韩信还没混出名堂,就在项羽分封结束,十八路诸侯各自归国时,似乎是看透了项羽的韩信,毅然决然的离开了。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执戟郎中韩信

项羽看透了项羽什么?

一是看透了项羽,知道他成不了大事;

二是看透了项羽,跟着他自己成不了大事。

离开项羽后,韩信投奔了刘邦。

先是管仓库,后是管粮草,韩信觉得这不是他想要的,又跑了。

奇怪的是,萧何听说韩信跑了,赶紧连夜去追,追了两天才追回来。

为什么萧何月下追韩信?

肯定是萧何看好韩信,觉得他行。

为什么两天?

可能是韩信不看好刘邦不想回去。

当然也可能是萧何走岔路了。

还有一个可能,萧何通过工作接触,了解到韩信有国士之才,屡次引荐韩信刘邦不听,就和韩信策划了一出双簧,俩人一先一后跑出去躲了两天,逼刘邦引起重视。

好说歹说萧何把韩信劝回去了。

好说歹说萧何让刘邦拜将了。

韩信的大将军,是刘邦选择良辰吉日、沐浴斋戒,正式登坛拜将的大将军。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当上大将军以后,刘邦问策:我要统一天下,大将军计将安出?

韩信对天下形势早已了然于胸:

韩信说项羽稍微有点成绩,就得意忘形飘飘然,放弃关中都于彭城,可见他目光短浅。

韩信说项羽坑杀了投降的二十万关中子弟,却让章邯、司马欣、董翳封王关中,三秦大地人心不服,而汉王在关中却深受爱戴,现在讨伐他们,关中百姓定会夹道欢迎。

韩信说项羽有功不封、擅杀义帝、专事自任、结怨诸侯等等,每一条都是项羽的自败之道。

还有,关于项羽把自己的饭菜让给受伤的士兵,可是封赏的官印拿在手里搓来搓去,棱角都磨平了,还不舍得给出去,就是韩信说的。

这一条可以说是项羽的死穴,跟随项羽的人,只有英布封了王,剩下的大多是六国贵族,救赵的时候,诸侯观望不前,项羽打赢了,又都出来捡便宜,可以说封王的不封王的,两不安稳。

没封王的如彭越、田荣田横心里不爽,项羽的部下就英布封王了,其他人也不爽。

封王的诸侯呢,因为项羽过于残暴、专横,强大,心里也不爽,头上时刻悬着一把剑,说不定什么时候,诸侯王的大印,就被项羽拿去搓着玩去了。

从韩信对项羽的分析可以印证,韩信不甘于治粟都尉跑了,萧何去追他,是他俩的双簧——韩信能看透项羽,看不透其他诸侯都是碌碌平庸之辈,不跟项羽,不跟刘邦,又不甘心种地经商,韩信,你想跑哪去?

刘邦听了韩信的一番分析,大喜,撸起袖子说干就干,韩信不仅善于分析谋划,更善于攻占必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经典战役横空出世。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公元前206年8月出兵,之后三个月的时间里,除了章邯在废丘(陕西兴平附近)固守,刘邦基本平定了三秦,经过短暂的休整,公元前205年3月,刘邦东出争霸,四年楚汉战争开始。

刘邦平定三秦顺利,东出争霸更顺利,打败韩王郑昌,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河南王申阳投降,四月底就占领了彭城。

刘邦被突如其来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放松了警惕,五月份,项羽从齐地回师彭城,亲率三万精锐,绕道萧县,从防卫薄弱的彭城西发起进攻,打的刘邦五十六万大军四处逃窜,刘邦一路向西逃跑,直到荥阳才组织好防线。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彭城大战前后,韩信去哪了?《史记》没有记载彭城大战前后韩信的行踪,

在围攻废丘的章邯吗?我觉得不是,小小的废丘用不着韩信大将军去围攻,韩信随刘邦东出并占领彭城了,只是刘邦这么顺利的拿下彭城,项羽没想到,韩信也没想到。

胜利和失败都太突然了,刘邦轻敌了,韩信也领教了项羽的匹夫之勇的威力,颠覆性的威力!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彭城大败后,韩信收拢败军,和刘邦在荥阳会和,构筑起有效防线,并在京、索之间打败项羽追击的先头部队,阻止了项羽军队西进。

不久魏王豹叛变,刘邦让韩信平叛,韩信开始了他军事上开挂式的巅峰。

韩信平定魏国后,向刘邦要增援部队,接着平定赵、代、燕地,然后向东灭齐,形成东西夹击楚军的有利态势,攻占齐地后,也有利于断楚军粮道,刘邦马上派军队增援。

所以,刘邦第一次突入韩信军营,调走精锐部队去荥阳前线,应该是在平定赵赵国以后。

因为平赵之战前,赵国大将李左车主张利用我众敌寡和井陉地势险要的有利条件,坚守不战寻找机会断韩信后路,韩信必败。

但是赵国国相陈余不采纳,最后被韩信杀死,韩信还俘虏了李左车,但以师礼相待,虚心讨教评定燕齐良策,李左车说不要急于进攻燕齐,先休整部队,再派人游说,可不战而屈人之国。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韩信按照李左车的方法,果然燕国很快投降了。

李左车是战国名将李牧的后代,李左车本人辅佐赵王经略赵代,我是战功赫赫,韩信能降服他,难道是不懂政治或情商低的人,可以做到的吗?

平定赵国后,韩信请封张耳为赵王,以镇抚赵地,此举3个好处:一是张耳可以封王,我韩信呢?二是攻其地,收其心,步步为营,不学项羽打完就走,走了复叛,再打,再叛!三是张耳,我让你当赵王了,你看着办吧!

韩信不懂政治、情商低吗?下一步,韩信就是平定齐地了,可是刘邦派郦食其说降了齐国,怎么办?

韩信的谋士蒯通建议韩信接着打,因为刘邦向东平齐的命令,并没有收回去,而将军你征战几年,攻下五十城,而郦食其凭一张嘴就拿下齐地七十城,将军难道还不如一竖儒吗?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韩信信以为然,立即发兵攻齐,因为有郦食其说降在前,齐王田广并不做防备,韩信连连攻城略地,让齐王蒙圈了,刘邦你是说一套做一套啊,气的把郦食其烹了。

烹了郦食其,也保不住齐地,韩信全部拿下,齐王田广一边逃跑一边向项羽求救,项羽派龙且带20万大军救齐,殊不知,韩信自北上平魏以来,是鬼当杀鬼佛挡杀佛,龙且来了杀龙且,水淹20要楚军,毫不含糊!

这时候,刘邦和项羽已定鸿沟之约,等项羽送还家人后,又马上翻脸,追击项羽,被项羽打败,张良说长打败项羽,还得靠三个人:韩信、英布、彭越,刘邦就派人联络三人发兵。

韩信平定齐国并打败龙且后,刘邦和项羽的胜负手已定,可是,刘邦封王的命令还是不来,让韩信合击项羽的命令却到了,韩信等的着急了,你不主动给我,我就主动要吧,于是请封假齐王。

之前的韩信,是有政治头脑的,但是请封假齐王后,甚至是刘邦一再令其出兵合击项羽,韩信拒不执行命令时,韩信的政治生命就终结了。

要挟刘邦纯属找死,刘邦早就忌惮你韩信了,前面提到韩信降服李左车的事,刘邦就把李左车调走辅佐太子刘盈了,迟迟不封王,也是压制韩信,不想让他做大,现在好了,居然要当齐王,气的刘邦破口大骂。

韩信请封假齐王,恐怕不是真要当什么假齐王、真齐王,韩信要的是刘邦大怒,要的是背叛刘邦的口实。

韩信是楚汉的胜负手,怎么能得罪呢?急的张良赶快踩刘邦的脚,刘邦也绝顶聪明,马上醒悟了,改口说大丈夫当就当真齐王,当什么假齐王啊!齐王大印立即送过去。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韩信:怎么真给我封王了?

韩信齐王,刘邦齐活。

韩信、项羽这两大天才军事家,开始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正面交锋。

刘邦赢了!

打败项羽后,刘邦再一次袭入韩信军营,夺了他的军权,徙封他为楚王,韩信只能俯首听命。

韩信后悔没听蒯通的话,背叛刘邦吗?我想是的。

蒯通应该在平定齐国前,就想让韩信自立门户了,所以劝韩信进攻已经被郦食其所降的齐国,打下齐国后,就劝韩信背叛刘邦,韩信不听,现在好了,齐王成楚王了,没有军队的楚王,就像没有爪牙的老虎,想反也反不了了。

回到楚国后,韩信找到了当年给他饭的漂母,赐千金;

韩信向刘邦请封假齐王暴露了他的真实想法

找到当年曾寄食的亭长家,赐百钱;

找到当年侮辱他的屠夫,提拔他当了中尉。

这是什么骚操作,漂母该重赏,赐亭长百钱,是教训他有始无终。

屠夫何以当赏中尉,侮辱有功?

我觉得韩信可能是显示他恢宏的气度,你看当年侮辱我的人,我都能容忍并提拔,想招贤纳士,汇聚各路人才。

招贤纳士又为什么呢?

公元前201年,项羽的部下季布投奔了韩信,因为他俩之前交好,刘邦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又有人举报韩信谋反,刘邦采纳陈平的计策,伪游云梦泽,召韩信来汇报工作,趁机逮捕他。

韩信很头疼,去还是不去呢?去,对刘邦心里没谱,不去,不坐实了谋反吗?想来想去,解铃还需系铃人,打季布来说明难处,季布一听就明白了,警告韩信:“刘邦之所以没有进攻楚国,是因为我在,我们齐心合力,楚国就会安全,如果我死了,你韩信也快了。”韩信之前怪亭长有始无终,现在轮到他了,韩信沉默不说话,意思是我的困难如此,季布你看着办吧。

季布明白韩信的意思,就自杀了,韩信带着季布的头去见刘邦,刘邦逮捕了韩信,关在囚车里带到洛阳,因为念他功劳大,改封为淮阴侯。

这时候,不想杀功臣,所以废王为侯,刘邦当上皇帝才一年多,帝王权术越来越成熟,而韩信则犯了政治幼稚病,越来越重。

在洛阳的时候,韩信经常请病假,还看不起周勃、灌婴等,有一次拜访樊哙,樊哙行跪礼,韩信竟然在背后感叹自己混的不好,和樊哙这等人混在一起。

当然,在刘邦面前,韩信还有多多益善式的狡黠和皇上善将将的小聪明,刘邦大概是把韩信看透了,所以一直没杀他。

公元前197年,代相陈豨谋反,刘邦率兵亲征,不久有人向吕后告韩信谋反,萧何诱至长乐宫,被吕后杀掉,并诛三族。

刘邦平定陈豨叛乱回到长安,得知韩信被杀,且喜且怜之,司马迁用五个字,刻画了刘邦最真实的想法,喜,说明刘邦对韩信确实有所顾忌,怜之,有刘邦对韩信的功劳的肯定的,也有对韩信军事才能的惋惜。

刘邦在平定英布叛乱后,去了一次老家,作那首气势恢宏、千古流传的《大风歌》的时候,不知道是否想起了他且喜且怜之的韩信。

便是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是君王永远的痛,所以即使韩信还活着,刘邦还是要杀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