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調查:新冠疫情改變中國人用餐習慣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網站4月23日刊發題為《新冠疫情改變中國人用餐文化》的報道,在這篇報道中,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記者對中國民眾進行了採訪,以瞭解新冠疫情對消費者的餐飲習慣產生了什麼影響。現將文章摘編如下:

中國的疫情高峰在3月中旬已經過去,當時全國的公共交通已經恢復,咖啡館、餐館和購物中心也開門營業。

但人們仍像過去一樣對進入餐館和咖啡館感到擔憂,而是更傾向於待在家裡。一些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雖然疫情期間人們的飲食偏好沒有發生變化,但必須待在家中、遵守預防措施已經教會他們自己做飯,有些人甚至打算把新近養成的習慣保持到疫情結束後。

北京的蔣女士說:“疫情前後飲食習慣和偏好沒有發生變化,不過我沒有再點過外賣,基本都在家做飯。”

北京的郭先生則坦言:“疫情前我在外用餐比較多,口味偏重。疫情期間則基本在家自己做飯,口味也越來越清淡。不過這種變化是被動的,等疫情結束後,我還是會選擇在外用餐,畢竟方便。”

還有一些人指出,他們開始吃得更多。惠州的孫女士說:“因為還沒有復工,所以飲食時間有所變化,從過去的早中晚一日三餐改為了早午餐、晚餐和夜宵。”

儘管如此,人們在翹首以待疫情徹底過去,好再次前往自己喜愛的餐館,品嚐在隔離期間日思夜想的美味佳餚。孫女士說:“疫情過後我會最先去火鍋店。”北京的郭先生說:“能夠去餐廳的話我應該會最先點麻辣小龍蝦。”

一位研究飲食文化的中國專家指出,疫情可能促使中國用餐文化發生某些轉變。

這位專家說:“我認為飲食結構和菜餚內容發生改變的可能性較小,因為飲食結構的穩定性很強,清淡、素食或重口味等習慣的改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考慮到飲食衛生問題,可能一些飲食方式會發生變化,比如實行分餐制和公筷制、勤洗手等。”

俄媒調查:新冠疫情改變中國人用餐習慣

4月13日,在河北廊坊市安次區一家餐廳,服務員為客人分餐。新華社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