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斷芯”更大的隱患:中國人蛋白質和食用油“命懸”他人之手

比“斷芯”更大的隱患:中國人蛋白質和食用油“命懸”他人之手

眾所周知,蛋白質和脂肪是構成人生命體的最重要物質,因此,這是保障一個國家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底線。然而,絕大多數中國人並不知道,供給中國人生命的蛋白質和食用油分別有43%和68%依靠進口!而在30多年前,中國人的蛋白質和食用油不僅足夠自給,反而有淨出口!

這一個關切每一位中國人生命安全的最重大隱患,卻很少為人所知,而中國百姓過去若干年被灌輸的是——糧食“12連增”,關注糧食安全是杞人憂天!中國自己種糧食不划算,18億畝紅線不必守,種不如買!

其實,“12連增”的背後是一個“偷樑換柱”自欺欺人之局——它是建立在中國放棄了低產量、高蛋白質油脂含量的天然大豆生產,而代之以高產量、低蛋白質油脂含量的玉米,以玉米的增產掩蓋了大豆的減產。要知道,大豆中蛋白質佔比35-50%(平均約40%)、油脂16-22%(平均約18%),鮮玉米的蛋白質、油脂的含量僅4%、1.2%。而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高達9554萬噸,佔到全部消費量的85%,也就是說,大豆——這種中國人最重要的蛋白質、食用油來源的農產品,中國對外依賴度高達85%以上。而且進口的絕大部分是轉基因大豆!

如果說民以食為天的話,那麼食物中的蛋白質就是天大的事。可就是關於中國人蛋白質來源的這個天大的事,在中國無人關心——在百度搜索中,與蛋白質依賴度唯一相關的是一篇飼料的蛋 白質對外依賴。當庭賓這個金融學者研究中國農產品對外依賴度,深入到蛋白質對外依賴度的時候,才非常震驚地發現——在中國國家管理部門、食品界和學術界竟然沒有這個超級重要的詞 組——蛋白質對外依賴度。

粗略計算——這個一箇中國人每天都會面對,卻被絕大多數國人和學者忽略的重大隱患——中國人的蛋白質對外依賴度已經超過了40%!

眾所周知,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物質,它是組成人體一切細胞、組織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是人體的最重要物質。人體所有重要的組成部分都需要有蛋白質的參與。一般 說,蛋白質約佔人體全部質量的18%,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

在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人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是植物蛋白,其中主要是非轉基因的大豆蛋白(豆漿和豆腐)。但近30年來,中國人蛋白質主要轉變為動物蛋白攝入,但動物蛋白也主要由豆粕( 大豆榨油後的剩餘物)和玉米轉化而來,其源頭也是植物蛋白。

2014年中國糧食進口約1億噸,而當年中國國內糧食總產量為6.07億噸,糧食對外依賴度為14.1%。似乎問題仍然不是很大。

但是,如果換成是糧食中對人體最重要的物質——蛋白質的角度,其對外依賴度要高的多。因為大豆裡的蛋白質平均含量高達40%,是玉米(平均約3.8%)、小麥(約6.8%)和大米(約8%)的 5-10倍。也比其它高蛋白食品花生(平均約30%)和菜籽(約28.5%)高。

比“斷芯”更大的隱患:中國人蛋白質和食用油“命懸”他人之手

2014年中國國產糧食為6.07億噸,根據國家權威部門統計,其構成是:小麥1.26億噸、玉米2.1567億噸、大米1.3億噸,花生1700萬噸,國產大豆1245萬噸,菜籽1376萬噸,其它雜糧9204萬噸 (平均蛋白質取6%)。合計為蛋白質4668萬噸。

與此同時,中國進口糧食約1億噸,其中,大豆佔了大頭,高達7415萬噸,佔到中國人大豆消費總量的85.6%,主要進口地是巴西和美國。油菜籽為508萬噸,其餘按照6%的平均蛋白質含量測算 ,進口蛋白質總量為3352萬噸。

這樣2014年,中國自產和進口的植物蛋白共計8020萬噸,進口蛋白佔比41.8%,即中國人植物蛋白對外依賴度高達41.8%!

不僅如此,尚須考慮到中國進口的大量肉類,2014年包括137萬噸豬肉、29.7萬噸牛肉、428萬噸水產和90萬噸奶粉等。如果我們以糧食肉食轉化率1:2(水產約1:2、豬肉約1:4、牛肉約為1:7 ),每百斤飼料以玉米50斤,豆粕20斤(蛋白質含量44%),其它忽略不計來測算,每噸蛋白質含量為107公斤,共計為146萬噸蛋白質,則中國人蛋白質對外依賴度上升到42.8%。

由於中國進口大豆幾乎百分百都是轉基因大豆,而國產大豆也有相當比例的轉基因大豆,因此中國人對轉基因大豆蛋白的直接間接依賴度也不下於40%。

與此相關的是,據中國糧油學會首席專家王瑞元的文章,2013年中國食用油市場的總供給量為3374萬噸,食用油對外依賴度超過65%。(按照該文提供的數據:其中直接進口的各種食用油合計 為1002.8萬噸。國產油料和進口油料合計生產的食用油為2371.5萬噸。國產油料中油菜籽、大豆、花生、棉籽、葵花籽、芝麻、油茶籽、亞麻籽八大油料總產量為5846.8萬噸;而進口大豆 6340萬噸,油菜籽360噸,其它進口油料忽略不計,以各種油料作物出油率不變測算,食用油對外依賴度為67.2%,2014年這個比例更高)

比“斷芯”更大的隱患:中國人蛋白質和食用油“命懸”他人之手

中國現在這麼高的蛋白質和食用油對外依賴度,特別是對進口轉基因大豆的依賴是存在重大隱患的。中國進口大豆主要來自美國和巴西,由於轉基因大豆的種子和配套農藥都是由國際四大 糧食巨頭所壟斷的,在目前美豆期貨價格已經達到8年低位的情況下,以美元標價的成本很難大幅下降。如果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中國就可能進口不起大豆和食用油,蛋白質、食用油 的供應量將大幅下降。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其中的一個對應方法是,減少肉食的生產,更多的人直接攝取植物性蛋白,即恢復以豆漿、豆腐為主的傳統飲食方式,但是轉基因大豆直接食用是否存在危害尚無定論— —美國雖然普及了轉基因大豆和玉米,但都主要作為飼料轉化為動物蛋白了。

需要研究的是,如果中國人因為人民幣貶值導致了進口大豆、糧食銳減,不得不從現在肉類蛋白為主的飲食結構重新迴歸到主要靠植物蛋白攝入,且主要是非轉基因大豆蛋白攝入,國人,特 別是吃慣了大魚大肉、油煎炸食品的小孩子們身體能否適應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

簡言之,中國人蛋白質、食用油對外依賴度太高了,必須引起國家高度關注了。對於如此重大的隱患,特別是蛋白質的高對外依賴度,過去這麼多年,中國農業、食品界和學界竟然無人關心 ,實在讓人感到匪夷所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