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導讀

過去爭議的焦點,是米芾書法是否背離“傳統”。在中國,大概沒有比這樣的問題更嚴肅的了。總體觀之,古人對待米芾書法藝術是貶斥多於褒揚。褒揚最甚者是蘇軾的兩句話:“海嶽平生,篆隸真行草書。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當與鍾、王並行,非但不愧而已”;“清雄絕俗之文,超妙入神之字”。這是喜愛米芾的人所經常引用的。

釋文

拜中嶽命作。

芾二。

雲水心常結,風塵面久盧。重尋釣鰲客,初入選仙圖。鼠雀真官耗,龍蛇與眾俱。卻懷閒祿厚,不敢著潛夫。常貧須漫仕,閒祿是身榮。不託先生第,終成俗吏名。重緘議法口,靜洗看山睛。夷惠中何有,圖書老此生。

米芾《拜中嶽命作》真跡欣賞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宋代米芾紙本行書

縱29.3釐米,橫101.8釐米

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局部圖片欣賞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真跡,宋代米芾行書真跡《拜中嶽命作》

結語

雖說以蘇軾的學識和權威足以使許多人相信其判斷,但是,一則在書畫問題上,蘇、米常被目為“一丘之貉”,二則坡公之言也過於簡約和不經意,故而,蘇軾的褒揚與朱熹、項穆等人著意的反覆的貶斥相比似乎不那麼有“氣勢”和“理論深度” 。

朱、項等人以維護書法正統為己任,度德比義,把書品與人品,把書藝與“聖道”聯繫起來,從書法藝術的存亡與正統倫理道德的興衰的高度立論,對米芾大加貶斥。羲、顏結合,同為書統偶像,書統中之羲、顏,尤如道統中之孔、孟。米芾瘋顛,大放厥詞,說什麼羲之有“惡習”,顏、柳是“惡札”。如此不識時務,冒犯偶像,唐突前賢,實屬異端邪派,自然要口誅筆伐,置之死地,方能正人心、閒聖道:“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閒聖道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