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這首愛國歌曲自八十年代創作後,一直流傳至今,中華兒女幾乎每個人都能夠來上幾句,因為這首歌象徵著我國的五十六個民族友好相處、團結一致,這樣的結果來之不易,在數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封建社會的統治者一直都在追求一統天下,促進民族大融合,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正式確認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這其中又屬漢族人口數目最多,總人口約14億,不僅是我國的主體民族,還是整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

不說漢族龐大的人口,就說漢族衍生出來的漢文化,那可是歷史上從未中斷過的、歷史悠久的文化,漢族在歷史上的大多時期都有著先進的生產力,這都是憑藉著先人的智慧和勞動,無論發生什麼,總能頑強生長,自強不息,所以文化與時俱進,人口穩定增加,這就是漢族數千年來蓬勃發展的原因。要說到漢族的起源,若光從字面意思上理解,漢族這個稱謂是如何來的,那就要說到漢朝的建立,漢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漢朝奠定了漢人的名字。

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本人極富傳奇性,接下來的漢文帝和漢景帝推行休養生息的國策,開創“文景之治”,漢武帝在此基礎上成就“漢武盛世”,單說這幾位皇帝的功績就足夠讓漢朝在眾多朝代中脫穎而出,尤其是漢武大帝,他在對外軍事上的功績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面對外患匈奴的侵犯,漢武帝絲毫不慫,直接派出多位大將北伐匈奴,直到擊潰匈奴,收復多個地區,促成了“漠南無王庭”的局面,接下來又吞併降服了數個國家,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強國,還留下一句響亮的口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

有這樣強大的國家作為支撐,當時的百姓自然為之驕傲,給了中華兒女極大的尊嚴,他們可以自豪地稱自己為“漢人”,稱自己的族群為“漢族”,漢朝給世界的影響太大,以後的歷朝歷代也在沿用漢族名號,仍然可以起到威懾的作用。那麼在統一使用“漢人”之前,大家所用的稱號又是什麼呢?漢朝的前身為秦朝,秦朝始皇帝開創大一統的封建王朝後,原以為可以“固若金湯,千秋萬代,傳至萬世”,稱秦朝子民為“秦人”,可萬萬沒想到秦朝僅傳了兩世,偌大的王朝就轟然倒塌。

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這樣看來中原百姓的稱謂是根據國家的名號來定的,秦朝時稱為“秦人”,漢朝時稱為“漢人”,只不過是因為漢朝享國四百餘年,影響深遠而廣泛,所以歷朝歷代都沿用了這個說法。在秦朝一統六國之前,周王室覆滅後這段時期中,各個諸侯國“自立門戶”,中原地區的稱謂可是五花八門,齊國人民為齊人,楚國人民為楚人,燕國人民為燕人……再往前推到夏商周時期,中華民族有一個統一的稱謂,霸氣無比,那就是“華夏民族”,因為統治者深信自己是炎黃的後代。

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其實“華夏民族”在數千年來的歷史中從未缺失過,在五千多年前的原始社會中,當時還沒有家國的概念,而是按照部落劃分人口,那時的黃河流域旁生活著許多個部落,後來這些部落被一個叫做黃帝的人統一為一個大部落,從此在黃河流域紮根,在許多神話傳說故事中,皇帝的本領最大,發明最多,他帶領部落人民以農業為基礎,發展畜牧業、手動業等,他的部落被稱為黃帝族。另一人為炎帝,傳說兩人出自同一個部落,後來又成為兩個敵對部落的首領,但這兩族曾經合作攻殺蚩尤,又展開阪泉之戰決一勝負,最終黃帝打敗炎帝,兩個部落漸漸融合成華夏族。

漢朝之前,漢人不叫“漢人”,有一個更厲害的稱呼,延續兩千年


炎黃二帝成為了漢族的始祖,也被人們稱為中華民族的始祖,戰國秦漢時期就有了雛形“黃炎之後”、“黃帝子孫”,這些都是華夏民族的自稱。因而,人們往往稱中華民族是“炎黃子孫”,但“炎黃子孫”是在清朝末年被廣泛使用的,反抗滿族統治者的早期革命黨人用這些稱謂以獲得漢人的支持,因為在元朝和清朝統治時期,漢人失去了統治權,被稱為“清人”,可漢人的所有稱謂都在心底印刻著,從未被抹去。其實不管叫做哪個稱謂,中華兒女都引以為榮,因為這代表著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鼎盛,代表著從不間斷的文化傳承和血緣傳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