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香港文化娛樂業的衰落早就不是什麼新聞了。曾在八九十年代風光一時的港片已經鮮有佳作。流行音樂更是日暮西山。據說,TVB都離倒閉不遠了。

徐克、陳可辛、王家衛等選擇了北上,林青霞、張曼玉、鐘楚紅等早已隱退,陳百強、張國榮、梅豔芳等駕鶴西去,謝霆鋒在忙著做菜,陳冠希移民美國,張柏芝三個孩子兩個爹,阿嬌下嫁給了整容醫生。新生代的藝人鮮有給人印象深刻者,傳唱率高的粵語歌蹤跡難尋。

當年,”香港四大才子“曾經名滿香江,撐起了香港文娛圈的半邊天。尤其是金庸,已然成了一個文化符號。光是邵氏影業就拍過金庸22部作品,最早可以推至1967年《神劍震江湖》(改編自《倚天屠龍記》張翠山和殷素素的故事),近年來仍舊方興未艾。“華山論劍”四個字甚至刻在了華山山頂。

黃沾留下了“滄海一聲笑”等經典名曲。倪匡的“衛斯理系列”紅了近四十年,改編的影視劇屢創票房記錄。如今黃沾、金庸先後作古,“香港四大才子”只剩下了兩個,倪業已封筆,唯有蔡瀾風光依舊,出書,代言,開飯館,上節目,做顧問……忙得不亦樂乎,也賺得盆滿缽滿。

蔡瀾似乎沒有什麼代表作,不過,也不妨礙這小老頭快樂似神仙。“食神”這個稱號或許就是他的代表作,除了蔡瀾,誰還更配稱作香港的“食神”呢?

01

曾經有人問蔡瀾為什麼做美食節目,蔡瀾就用招牌式的笑嘻嘻的態度回答:”因為名字嘍,‘菜籃’嘛。“說的也對,‘菜籃’是幹嘛用的?用來裝吃的嘛!

蔡瀾不是一般的愛吃,他吃出了境界,吃出了名堂,吃出了信仰,甚至不惜為美食豎碑立傳,著書立說,一一品鑑,以便大開方便之門,與世人共享。

蔡瀾的身份可不只是美食家。到書店尋覓蔡瀾的著作,電影、遊記、人物、人物、時尚、主持、笑話、人生哲學等等。五門八類,林林種種,花樣多的很。簡單瀏覽一遍,讓你不由得感嘆:”看來這老頭沒暴殄天物,好東西果然沒白吃!“

不過,蔡瀾最廣為人知的身份,還是美食家!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蔡瀾為何會如此鍾情美食呢?追根溯源,還要從祖籍說起,蔡瀾的祖籍乃是廣東潮州。

潮州人是出了名愛吃,愛研究吃。潮州菜也是別具一格,自成一體。

有了這樣神秘的美食基因,再加上因緣際會的後天發酵,一個美食家的誕生也就不奇怪了。

蔡瀾的父親名叫蔡文玄,筆名叫做柳北案,中學畢業後曾經考入南開大學,但是因為家境貧寒,難以湊夠足夠的學費,而不得不投筆從戎,從軍北伐。

蔡文玄的從軍經歷並不長,很快就離開了軍隊。然而,即使做了平頭百姓,仍舊保持著軍人的氣節和文人的風骨,由於為人過於耿介,曾被妻子洪芳娉大罵:“和平時的君子,亂世中的窩囊廢。”


洪芳娉也絕非等閒之輩,做事果斷,敢作敢為,曾經為爭取求學的權力不惜絕食抗議,堪稱女權主義的先驅。沒有這樣的性格,也斷不敢”河東獅吼“!


為了躲避戰亂,蔡文玄帶領家眷來到了新加坡。這個陌生的國度裡,一切都需要從新開始。幸虧,蔡文玄及時發現了自己的文學才華,通過不斷的努力,成為了作家和詩人。又因為掌握多種語言,有機會進入到了邵仁枚、邵逸夫兄弟開辦的海星公司(邵氏兄弟公司前身)工作。除此之外,蔡文玄還當過教師,校長等工作。這樣看來,絕對不是個“窩囊廢”。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新加坡,還不是如今的花園國家,生活無著者到處都是。蔡文玄運氣不錯。生活條件很快得以改善。家中一共生了四個孩子。蔡瀾排行第三,大姐蔡亮、大哥蔡丹、弟弟蔡萱。自打來到人世,物質上就相當優越,幾乎沒吃過什麼苦頭。

”達則兼濟天下“,蔡瀾和兄弟姐妹們經常跟父母一起去賙濟窮人。蔡文玄更是曾向邵仁枚、邵逸夫建議:每到年底,派發金錢及米糧給那些無依無靠,忍飢挨餓的老人家。

眾所周知,邵逸夫爵士後來在國內蓋了好多逸夫樓,是個著名的慈善家,所以對蔡文玄的建議也多有采納,並委派他主理此事。

蔡瀾現在還記得自己當年和母親、奶媽一起做善事的情景:

年年都有統一的派發救濟物資的時間,三個人每天都到合洛路的新加坡河邊倉庫,頂著夏日的酷暑,在充滿樹膠膠片的臭酸味中,汗流浹背地把兩斤白米、一斤麵粉、一斤白糖,分別稱重後裝入事先準備好的袋子中。一包一包紮緊,分別安放好,準備分發給需要救濟的老人們。一般需要四天才能全部完成。儘管辛苦,但是心中十分快樂滿足。

或許是因為遺傳的緣故,蔡瀾很小就表現出了文學才華,年僅14歲,就在《南洋商報》發表第一篇名為《瘋人院》的影評。從這件事上既可以看出蔡瀾的早慧。《南洋商報》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之一,也是《聯合早報》的前身,如此的大報肯啟用一個14歲少年郎的影評,也可以看出《南洋商報》的“不拘一格降人才”。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別看現在的蔡瀾整日笑呵呵,像個老頑童。想當年也是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小鮮肉,而且頗受女孩子們歡迎。據說,年僅蔡瀾十五歲時,就跟一個比自己大四五歲的女孩初嚐了禁果。不過,這段感情並沒有延續多久,很快因蔡瀾第二年要到日本留學攻讀電影無疾而終。

不要奇怪,蔡瀾不但喜歡美食,也同樣喜歡女人。而且跟對待美食一樣,喜歡主動出擊。

而且他對此毫不掩飾。

作家、出版人許知遠曾好奇地詢問蔡瀾交往過多少個女朋友。蔡瀾想了想,回答說得有幾十個吧?

許知遠不依不饒地追問到底有多少個。蔡瀾笑著回答道:一年一個不過分吧?而接受這次採訪時,蔡瀾已經年過七旬。


02

蔡瀾有過“人生的意義就是吃吃喝喝”的名句。也有過“努力,努力,努力”這樣的人生提醒。

蔡瀾甚至說自己很少睡覺,是個搏命的人。如果蔡瀾不搏命,恐怕也不會有那麼多貴人相助。

1957年起,日本開始擔任邵氏電影公司的駐日經理。那一年剛好16歲。不得不感嘆老一輩的人實在是早熟得很。


當年,新加坡規定16歲要強制服兵役,或許是需要蔡瀾在日本的”工作“,邵逸夫的哥哥邵仁枚將出國的機會給了他,讓自己的兒子去服了兵役。所以,蔡瀾之後在邵氏兄弟公司做監製,也是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幾乎什麼題材都拍,以至於給自己弄了個“鹹溼監製”的綽號。


1963年,22歲的蔡瀾定居香港,任邵氏製作經理。


1970年,同樣出身於邵氏的鄒文懷自行創立了嘉禾電影,在70、80年代與邵氏兄弟形成對峙的局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擁有李小龍、成龍等眾多王牌的嘉禾漸漸超過了邵氏,在香港電影節獨領風騷,盤點從1970年到1999年,這30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其中有14部出自嘉禾。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蔡瀾相時而動,離開了邵氏,跳槽去了嘉禾。經過十多年的奮鬥,開始任嘉禾電影公司副總裁。他監製的一系列成龍電影,《A計劃》系列、《警察故事》系列、《紅番區》等等,讓成龍繼李小龍之後,成為第二位國際功夫巨星。


對於這位出了名的花花公子,他曾做出瞭如下的評價:“成龍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輕浮不要緊,輕浮有時候很好的。”


他又說:“人無完人,看一個人最終看的是他的成績和對社會的貢獻,又有幾個演員能達到成龍的高度呢?”


不知道,如果蔡瀾看了成龍的傳記,抑或是知道了成龍對吳綺莉的始亂終棄,對小龍女的置之不理,是不是也會做出這樣的評價。從中可以看出蔡瀾老於世故、圓滑處事的一面。


在拍電影的同時,蔡瀾也開始多方位發展。在當時,“香港四大才子”的名頭已經在香港傳播開來。這四個才華橫溢的男人知名度不亞於當年如日中天的四大天王。

很多香港人都對黃沾、蔡瀾、倪匡當年合作主持香港亞視的《今夜不設防》(Celebrity Talk Show)印象深刻,張國榮、周潤發、林青霞、許冠文、張曼玉、王祖賢、成龍、關之琳、羅大佑、梅豔芳……當時幾乎所有的香港一線明星都上過這個電視節目,三個大才子大膽出位,經常討論性愛話題,甚至於在節目內抽菸、飲酒和講粗口。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因為信馬由韁,毫不“設防”,經常將一些女星弄得面紅耳赤。很多娛樂圈的秘密,都是從這個欄目裡爆出來的,例如張國榮就曾回憶自己在英國的留學經歷,形容那所大學所在的利茲是“窮鄉僻壤”,男人喝不起白蘭地,只有矜貴一點的女人才能喝雪莉酒。

當然,《今夜不設防》在出位的同時,也創造了香港同時段電視節目的收視紀錄,至今仍舊讓人記憶猶新。

03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蔡瀾出版了許多書籍,還在報紙上開闢了專欄,其中美食類的著作尤其深入人心,美食家的稱呼也漸漸傳揚開來。


蔡瀾順勢而為,做起了美食類的電視欄目。各類美食和美女嘉賓交相輝映,讓觀眾大流口水。再加上他老道的講解,以及幽默風趣的調侃,讓收視率居高不下。蔡瀾又順水推舟,開始向餐飲業進軍,相繼推出過“暴暴茶”、“暴暴飯”及“蔡瀾醬料”等美食產品。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改革開放以後,很多人都注意到了中國內地這個充滿生機的大市場。蔡瀾也是如此。他利用書籍,報刊,電視等諸多媒體推介自己,線上主持飲食類綜藝節目,線下開設美食城,旅行社、售賣本人監製的食品、醬料及茶飲。逐漸在大陸聲名鵲起。


2012年起,蔡瀾開始擔任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一、第二季及電影紀錄片《舌尖上的新年》總顧問。”


好像聘請了別人,這舌尖上的味道就沒有了保證似的。食神的地位可謂穩如泰山。


無論是香港,還是大陸,抑或是臺灣,像蔡瀾這樣年過七旬仍舊如此具有商業價值的文娛圈人士可以說少之又少。


難怪他要得意洋洋地說:“年輕時候覺得賺錢不算什麼。現在老了,還能賺錢,而且賺這麼多。很過癮哦!”


一天兩天的成功或許是出於幸運,幾十年的成功,若不是有點真本事,恐怕不容易做到。首先,蔡瀾對美食是真心的熱愛。據說,在香港,絕大部分餐廳都掛著蔡瀾的照片,你要是進這家店之前,發現蔡瀾的嘴角往下,則意味著要慎重考慮;要是蔡瀾笑得很開心,則證明這家店的東西還不錯。


蔡瀾尤其鄙視那些所謂的吃播,因為他對美食的熱愛,表現在淺嘗輒止,得其真味即可。


對待美食,蔡瀾就像對自己的形象一樣重視。同時又不乏個性、灑脫和真性情。比如普通人看不上眼的豬油。凡是跟豬油沾邊的美食,幾乎都是蔡瀾的心頭愛。

有人勸他,上了年紀的人應該少吃油膩之物。


他則不高興地回應說:“有一個老人家,每天要吃一大塊肥肉,活到80多90歲,完全沒問題。最重要的是,吃得開懷,吃得開心就行了!”


就是,只許蘇東坡“拼命吃河豚”,為何不許蔡瀾“拼命吃豬油”?


還有,我們品讀蔡瀾的作品,會發現都以海量閱讀作為基礎,用無數血汗澆灌,才能創作出來的文字。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電視欄目,抑或是節目主持,無不鑑證著蔡瀾的勤奮、努力和才情,絕不是敷衍出來的東西。


蔡瀾對吃不敷衍,對感情也是如是。年輕時風流,一旦結了婚,則從一而終,白頭到老。蔡瀾的太太方瓊文與他算是同行,都曾做過電影監製。兩人享受二人世界,一直沒要孩子。


對這個貪吃的老頑童,方瓊文評價說:嫁了這麼個愛吃的男人,那就陪他一起吃;嫁了這麼個不想要孩子的男人,那就陪他一起老。“


蔡瀾:真正的香港“食神”


兩人銀婚紀念日上,朋友們逼他說出太太的優點。結果,蔡瀾只用了七個字:“會做、愛吃、不管我。”

會做:抓住了蔡瀾的味蕾。


愛吃:有了共同的語言。

不管我:給了他信任和自由。


也許,這就是能夠攜手此生的真諦吧?


對於蔡瀾的性格,有一個小故事體現得可謂淋漓盡致:


一次,蔡先生乘飛機出門旅行,途中遭遇了氣流,飛機顛簸得厲害。

一個外國遊客嚇得面色蒼白,雙手緊抓住扶手瑟瑟發抖。


蔡先生可倒好,還是照樣品著紅酒,看上去淡定得很。


外國遊客見他如此不以為意,開玩笑地問道:“老兄,難道你死過嗎?”

蔡瀾輕搖酒杯,懶洋洋地說:“不,我活過。”


外國遊客問:“你難道不怕嗎?”


蔡瀾灑脫地笑著說道:“對我來說,這一生已經活得夠痛快。”(END)


部分參考資料:

[1]《蔡瀾家族》蔡亮、 蔡瀾、 蔡萱,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2]蔡瀾——百度百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