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這座歐式大樓位於旅順太陽溝文化街路西,在繡樓的北面,是俄國強租旅大時期的旅順市役所(市政府機關)。行政長官由庫羅利亞斯諾波斯基中校擔任。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圖為1904年旅順市役所樓下懶散的俄軍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1910年旅順高等女校校舍

在日本統治“關東州”期間,教育也同資本一樣,作為鞏固殖民統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始至終受到殖民統治當局的高度重視。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高等女校門前的大街

1910年,根據敕令第108號,關東都督府頒佈《高等女學校官制》,決定創辦專門招收日本人的高等女學校。學制依據日本國內的教育制度,定為5年。課程設置學生必修課,除煉身、國語、歷史、地理、數學、理化、圖畫、音樂、操練等課程外,還包括家事課、裁縫課;另外,還有技藝課作為任選課。同年7月1日,關東州第一所日本高等女校——旅順高等女校成立並開始招生授課。初名“關東都督府高等女學校”。1914年9月更名為“旅順高等女學校”。由旅順中學校長勝浦鞆雄兼任。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學生在上禮儀課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學生在上縫紉課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學生家事實習教室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學生在做廣播操

1929年女學校設補習科,分為甲、乙兩部。甲部修業一年,教授家政、職業技術;乙部修業兩年培養日本小學教員。1936年6月在補習班乙部的基礎上,開辦了“旅順女子師範學校”。到1941年時,“關東州”內已有專門供日本人女子就學的高等女學校,其中官(公)立4所,私立3所。高等女學校,不是高等院校,相當於現在的高中,旨在培養有文化的賢妻良母。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源自網絡)

在旅順肅親王善耆的女兒在第二尋常小學(現56中學)畢業之後,都要入日本殖民當局開辦的高等女校讀書。兒子旅順中學(日本男子學校)畢業後,考入旅順工科大學讀書。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旅順高等女校第一屆畢業生合影,只有11人。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旅順高等女學校第24屆畢業生合影

2007年7月,我發現了日文版的旅順高等女校的校歌,拜託曾在上海譯協工作的彭先生給翻譯。下面一段文字是彭先生的回覆:

在日本,凡是小學、中學、高中、大學都設有校歌乃至幼稚園也有園歌。據資料顯示,日本學校設校歌始於日清(中日甲午)戰爭、日俄戰爭年代。校歌作為學校的象徵,起著促使教職員工、學生樹立歸屬感和向心力的作用。校歌體現地域性、辦學理念、傳統校風以及奮鬥目標。大連網友李先生常年致力地方史料收集、研究,成果頗豐。近日,囑我將他收集到日據時期原旅順高等女學校的校歌從日文譯成中文。現譯如下,聊供參考。

(一)

茫茫大海一望無際,

旅順海邊

透出晨曦。

露珠兒滋潤著

花園的百合花,

芳香四溢正當盛開時。

啊,優雅的日本少女,

啊,香飄四海!

(二)

聽從天皇的召喚,

時刻準備著,

踏上人生征途。

在芳香四溢的花園裡,

假若明天舉行晚會,

百合花無愧花中最美,

珍貴節操讓清香永隨。

啊,優雅的日本少女,

啊,香飄四海!

1945年8月,旅順高等女校解散,校舍為蘇軍營房。1955年移交我軍某部。1985年部隊縮編,營房空閒。因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常年出租,於2003年被拆除。如果你想知道旅順高等女校舊址的具體位置,到太陽溝文化街找到大和旅館舊址,在大和旅館的北面有一座繡樓,往北那一趟街都是高等女校舊址的範圍。當年女校的對面就是旅順師範學堂女子部。我這裡還有一張當年市役所和高等女校舊址出租時的彩色照片,你看看還有印象嗎?

圖說關東州第一所高等女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