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長白山神傳說自古以來都有很多,在這裡提出其中幾個傳說,讓喜歡長白山、想了解長白山的人通過這些傳說更加的瞭解長白山。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長白山神傳說系列(一)

從前,玉女和金童都在天上伺奉阿波凱汗(滿語,老天爺)。玉女姑娘不僅心地善良,辦事公道,而且青春常在,美麗非凡,有許多天神在追求她,可是她只跟金童好。她跟金童形影不離,引起了一些天神的嫉妒,總在阿波凱汗面前說金童的壞話,並設計攆走金童。阿波凱汗造世界時,把天下的寶物都藏在了關東地方,那裡正需要人去看守。於是就派金童到關東去護寶。玉女聽說後又氣又恨,她對金童說:“你沒有一點過錯,今天的災難是我給你帶來的,這些無恥的天神,為了使他們有機會可乘,竟然使出這種卑鄙的手段!我要與你分手了,請你不要過分傷心,我這樣做,不光是為了你,主要是為了打破那些邪惡天神的如意算盤。金童忙問:“你要做什麼?”

“這你不必問了,聽我的安排就是了。”玉女說完就敲響了天鼓,天鼓一響,眾神歸位,阿波凱汗升堂,問何人擊鼓?玉女上前跪下說:“聽說派金童去關東護寶,可他患病在身,我願替他去。”沒等阿波凱汗發話,一天神搶先出班奏本,說玉女去不得。玉女十分氣憤,小聲對那個天神說:“不要欺人太甚,若惹惱了我,挑明真相,大家都沒趣。”阿波凱汗見她鐵心要去,就答應了她的要求。

玉女來到關東,站在最高的一座大山頂上一望,見各種寶物都巧妙的藏在這裡,有地上長的,有水裡遊的,有天上飛的,有林中跑的,到處都是,跟百寶囊似的。可是這裡的人們不認識這些寶物,依然過著貧病交加的痛苦生活。心地善良的玉女十分不忍,就回天庭向阿波凱汗說明關東人民的疾苦,希望利用關東的寶物,解救人民於水火,阿波凱汗只同意給老百姓一樣寶物,玉女選擇了人參。她回到人間後告訴關東百姓,人參是寶,吃了可以祛除病患強健身體。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到了寒冷的冬天,玉女見冰天雪地中的關東人被凍得太可憐,就又徵得阿波凱汗的同意,把貂皮這一寶物指給了人們。她不知不覺已把關東父老裝在了心裡,關心他們的溫飽冷暖。她見到有不少男人上山打獵時,把腳凍壞了,就又回到天宮請求,把烏拉草賜給人們。阿波凱汗不高興了,:“派你到關東是為了護寶,可你今天送出一樣,明天送出一樣,照這樣下去,幾天不就把寶物送光了嗎?事可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玉女說:“既然用人參和貂皮救濟了人們,沒有烏拉草就不能去打獵,不也得餓死麼,就再救他們一次吧。”阿波凱汗想了半天才說:“不管怎麼說,你應當知道你的職責。這是最後一次了,我已經賜給關東人們三宗寶物了,以後不許來求了。”玉女感激的說:“謝謝阿波凱汗,以後保證不來求了。”

玉女以為關東人民有了這三宗寶物,不會再有難處了。可她見這裡的婦女在冬天十分虛弱,不能出屋,便詢問原因,她們說:“我們這些婦女在這冰天雪地中,血脈不周,身體自然不健康,請問玉女,不知這關東有沒有能補血的寶物,求玉女為我們指明。”“有是有啊,可是天神不允許我再指給你們了。”這些婦女聽了,落下淚來,哀求玉女發發慈悲,為她們想想辦法。

玉女又一次回到天宮,未等她開口,阿波凱汗就把她攆了回來。婦女們的苦臉愁容和悲切哀求,使她善良的心不得安寧,最後她把心一橫,豁出去了,把能補血的鹿茸指給了人們。

關東人們用了這些寶物,男的剽悍強壯,女的俊俏無比,他們一起打獵,採山,跳空齊(一種滿族舞蹈),生活得十分快樂,玉女見了,也非常高興。就在這時,突吉奴恩(雲彩妹妹)跑了告訴玉女,有個天神告發了玉女,說她把寶物私自洩漏給人間,阿波凱汗正要前來查辦。玉女鎮靜的說:“這不怪人告發,確有此事。”“怎麼辦呢?”“反正人間的疾苦解除了,我就任憑他們處置吧。”“那怎麼行?”“不行也沒有辦法呀。”

漫天行走的雲妹妹見的多,經的廣,她想了想說:“這樣吧,你就裝作老糊塗了,任他怎麼問,你就裝聾作啞,他也不能過分處罰你。”“傻妹妹,你要知道,我是青春永駐的仙女,怎麼會老呢?”“天神們並沒有到過關東,誰也不知道神仙在風霜雨雪這麼厲害的地方會不會變老。”“裝瘋賣傻好辦,可我這青春的容顏變得了麼?”“那也好辦,向尼瑪力格格(雪姐姐)要點雪,用白雪壓頭,我用白雲為你遮面。”

雲妹妹辦事爽快,說辦就辦,很快將玉女裝扮成鬢髮皆白的老奶奶,她剛打扮完,阿波凱汗就到了。玉女顫顫巍巍地坐在大山頂上,只點點頭,沒有上前施禮。阿波凱汗質問玉女:“你向人類洩漏了那些寶物?”“你允許的那三宗寶物。”阿波凱汗叫來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當著玉女的面問:“玉女給你們指點了哪些寶物?”男人回答:“關東三宗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女人回答:“關東三宗寶:人參、貂皮、鹿茸角。”阿波凱汗問是怎麼回事,玉女老聲慢氣的回答說:“不是我說錯了,就是他們聽錯了。”接著她又自言自語地說:“咳,老糊塗了,當初我指明的關東三寶,是人參貂皮烏拉草呢,還是人參貂皮鹿茸角呢?” 阿波凱汗一看玉女都老糊塗了,就趕快回到天宮,召集眾神,要重新派一位神仙到關東護寶。天神聽說玉女在關東老得不成樣子了,都怕這差事派到自己頭上,個個低頭不語。金童聽說玉女已老態龍鍾了,心裡十分難過,他向阿波凱汗請求說:“當初玉女是替我下凡,現在她已衰老,我願前去同她一起守護關東諸寶。”聽了金童的話,諸神鬆了一口氣,都順水人情地稱讚金童說得在理。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得到阿波凱汗的應允,金童來到玉女面前,仔細一端詳,見玉女的容貌和當初一樣,就高興地一手去扯白雲面紗,一手去拂頭上的白雪,玉女忙止住他說:“不要動,這樣既可避免那邪惡之神的嫉妒,又能和關東的父老生活在一起。”金童高興地說:“你真行啊想出這麼巧妙的辦法。”“不是我,這是白雲妹妹的主意,我們能在此團聚,應當感謝她。”

玉女也讓金童頭頂白雪,面罩白雲,和她一起坐在這最高的山頂上,望著關東人民打獵、採山、跳空齊。於是他倆就同關東人民世代共存。這山頂由於有他倆常在,就成了白頭山,遠遠望去,雪白一片,四季不變,這坐山就被人們稱作長白山,住在關東的滿族人民,把他倆奉為長白山神。為了報答玉女賜寶的恩德,每年都來拜祭這長白山神,子孫後代接續不忘。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長白山神傳說系列(二)

傳說在古時候,有一個叫烏龍的男孩,三歲喪母五歲喪父,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兒。族裡的人看這孩子很可憐,東家接去住幾月,西家接去住半年,吃的是百家飯,穿的是百家衣。

小烏龍過慣了不勞而獲的生活,到了十三歲,仍然遊手好閒,整天打鳥摸魚,只知遊戲玩樂。族裡人認為小烏龍很不懂事,沒什麼大出息,漸漸地不再象從前那樣熱情了,到誰家吃飯,都露出不快的表情。 小烏龍看出了大家有些瞧不起他,便暗下決心,到外面闖一闖,學些真本領,幹出一番事業,爭口氣。

他聽老人們常講,長白山是座神山,那裡有位長白山主,神通廣大,武藝高強,便決定上神山習武,成為巴圖魯(勇士)。他悄悄地離開了。 小烏龍只聽說長白山在西南,也不知有多遠,但他相信,只要向西南走,一定能找到長白山。一路上,渴了,喝口山泉水;餓了,撿些松籽吃;困了,扒些枯草,貓裡睡一覺。

有一天,小烏龍走進一座山谷,看到一隻老虎正領著兩隻虎仔,在練習越澗,便站下觀看,過了一會,小烏龍看老虎沒有傷他的意思,照舊和小虎仔練習,膽子大了起來,慢慢地接近老虎,仍然沒事發生。

小烏龍便大聲喊道“虎師傅!虎師傅!我是出來學藝的,我拜你為師,跟你學藝行不行?”老虎看了看,點了點頭。

從此,小烏龍開始跟老虎學滾翻、跳躍、撲打功夫。一晃二年過去了,烏龍學會了虎師傅的全部本領,他給虎師傅磕了九個頭,拜別了虎師傅,繼續向西南行走。

自從烏龍跟虎師傅學了兩年功夫,他覺得動物和人一樣,都能帶徒弟,所以每見到本領高的動物,都拜師學藝。他先後跟黑熊學過拔樹、搬石、造穴、打洞;跟大鯉魚學過游泳、潛水、抓小魚。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烏龍邊學邊走,終於在離家第四年的春天,來到了長白山。他向長白山主哀求了四天四夜,長白山主看他很有誠意和毅力,便收他做了九弟子,也是關門弟子。 烏龍跟山主師傅整整學習三年,刀、槍、劍、戟、排兵、佈陣,樣樣精熟,遠遠超過了八個師兄。他輔佐師傅治理屬地,兩年間,獨立平息了各部落之間的戰爭,九九八十一次,又戰勝了惡神耶魯裡,使領地內,罷兵息武,人們和平處,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百姓豐衣足食、其樂融融。 天神阿布卡赫赫,看到烏龍武藝超群,智勇兼備,輔佐師傅把人間這片世界,治理得如此繁榮昌盛,便把老山主召到天宮,封為天王,封烏龍為長白山聖主——超哈恩都裡(山神)。

烏龍得到天封后,遠近各地的人們都到長白山去朝拜他,他成了人間保護神。因他武藝高強,能征善戰,滿族人又把他作為軍神祭拜。除每年春秋舉行大祭外,每遇出兵打仗,都要舉行祭祀,以求得他的保佑,傳授妙計。滿族人都親切地稱他為超哈佔爺(長白山神)。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長白山神傳說系列(三)

“長白山神”— 採參祖師、老把頭孫良

家住萊陽本姓孫,翻山過海來挖參。

路上丟了好兄弟,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個喇蛄,你說傷心不傷心。

家中有人老找我,順著古河往上尋。

再有入山迷路者,我當做為引路神。

傳說在明末清初,國家動亂,民不聊生。許多山東人為了生計冒險闖關東。家住山東萊陽的孫良,因母親不幸得了重病,一位老中醫說這種病只有關外的遼東人參才能醫治。孫良是孝子,告別了年輕的妻子王氏,隻身翻山越海闖了關東。他在關東的原始森林裡,遇到了山東老鄉張祿,二人結拜為兄弟,一起放山,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挖到了人參。孫良惦記著重病的母親,歸心似箭,張祿跟孫良盒子分頭放最後一天山,傍晚在地戧子口會合,第二天便回山東老家。可是傍晚時,孫良回到地戧子,卻不見張祿回來。孫良立即進入深山老林尋找張祿,一連三天三夜,孫良不吃不喝不睡覺,又是呼喊,又是叫,也沒找到張祿,孫良支持不住,昏倒在一條小河旁。

一陣微風吹來,孫良甦醒過來,看見和河邊有幾隻喇蛄在爬,遂伸手捉住一隻,放在嘴裡生吃了。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撿起一粒小石子,在河邊一塊大石頭上寫下“家住萊陽本姓孫”這首絕命詩,然後又往河上游繼續尋找張祿,但走不了多遠,跌倒在河旁,永遠閉上了眼睛。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不久以後,一位石匠路過此地,發現了大石頭上的絕命詩,深受感動,用鑿子將絕命詩刻在了石頭上,並把孫良的故事講給了山裡人聽。

一傳十,十傳百,孫良演化為保佑放山人的神。據許多放山人講,山神老把頭真能保佑他們挖到人參,就是在深山老林迷了路,也能得到山神老把頭的保佑。數百年來,長白山放山人和參農,修建了多處孫良墓,每到農曆三月十六日都自發地來祭祀孫良。

高靜謙帶大家瞭解長白山神傳說

清歷代皇帝望祭長白山神

雍正十一年(1733)吉林將軍上奏小白山形似長白山,又在松花江邊,在山上修望祭殿是遙祭長白山的最佳地址,認為“小山勝丘壑,遠與長白通”。雍正帝下諭旨,在前帝曾遙拜過的吉林小白山撥款興建瞭望祭殿。建有正殿五楹、祭器樓二楹、官廳一楹、牌樓二座、鹿囿一個,大殿內供奉“長白山神之位”木牌。望祭殿建成後,每年的春分和秋分由吉林將軍任主祭官,帶領東三省的文武官員代替皇帝在此望祭長白山神。祭祀時,以青牛20頭、肥豬20口、羊20只、鹿1頭,作為祭祀的牲品,此外,每月初一和十五兩天,還由將軍和副都統,代替皇帝輪流到望祭殿拈香祭拜。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乾隆帝東巡吉林城,次日率領眾臣及眷屬在早已修好的望祭殿祭祀長白山神,並在祭典儀式上宣讀了祭文。舉行了前所未有的祭祀儀式。這是在小白山望祭殿望祭滿族發祥地的第一位皇帝。

嘉慶帝和道光帝雖然沒有來此祭祀,但也都寫詩給當時的吉林將軍。當年的小白山望祭殿,月月香菸繚繞,年年頌聲不斷。偽滿時(1934年)10月24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在大臣陪同下,到小白山望祭殿焚香叩拜,這也是清朝皇帝最後一次來小白山望祭長白山。

溥儀來吉林有個小史料,是從網上搜索來的,整理一下說給大家聽聽:

1934年10月24日,溥儀御巡狩吉林市,受到了當地旗人的狂熱歡迎。午餐後,溥儀在夾道學生的奉迎中前往在吉林市西南、離城八華里遠的小白山。這座山,滿語稱之為溫德赫斯山,方園五華里,高300丈。清雍正十一年間,由盛京工部局主持,在該山東北峰修建一座廟宇,有五軒大伽籃,每年春秋兩季舉行祭禮。

車到小白山腳下,溥儀徒步登山進入廟宇,遙向遠方的靈峰長白山行三跪九叩大禮,之後出廟遠眺,這就稱是望祭之儀了,照片上身著戎裝的溥儀對列祖列宗表現出無比的虔誠。望祭之後,便啟蹕還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