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今年秋季發佈會,在 iPhone 12 缺席的情況下,毫無疑問 iPad Air 4 才是大眾眼裡的主角,iPad 2020 終歸只能說是註腳。

但仔細算來,功能完善、售價低廉的 iPad 2020 才是會被更多人接受的平板電腦。決定手遊畫質的從來不是當下的旗艦處理器,一直都是中低端型號,這也是《王者榮耀》成為國民手遊的先決條件。

就像對於 PC 而言,大眾消費者購買電腦時,對於性能的一個「量化標準」,往往是能不能「吃雞」,而不是《刺客信條》、《荒野大鏢客》這種。

不過,這幾天大火的《原神》可以算是一個異類,它把主機遊戲開放世界的玩法帶到了移動終端,對於遊戲設備的要求,直接表示「不建議 iPhone 8 及以下的機型進行遊戲」,這樣在硬件層面就錯失了數以億計的玩家。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無論你是使用 iPad 還是 iPhone,在 app store 裡《原神》在推薦欄都是置頂可見,然而《原神》的評分卻並不高。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一開始,我以為是 Switch 等主機玩家的宣戰——在海拉魯大陸沒人不知道《原神》——談米哈遊這款開放世界新作不可能繞過《塞爾達傳說》,這場爭議也是曠日持久的事了。

不過在我刷了好一會 app store 評論區後,我發現《原神》面臨的最大挑戰,根本不是和 Switch 玩家的江湖糾葛,而是「手遊與日俱增長的性能要求與 iPhone、Android 用戶芯片落後且不平衡的矛盾。」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在國慶這幾天,我用搭載 A12 處理器的全新 iPad 2020(第八代),還有搭載 A12 處理器的 iPhone XR 體驗了幾天《原神》,和大家輕聊一下游戲感受。

其實我很早就在 PC 端下載了《原神》,但一直都沒來得及玩,現在要坐下來認認真真玩遊戲的機會真的是越來越少了。後來就乾脆預約了 iOS 端,等到 9 月 28 號正式公測,用「碎片化」時間玩了起來。

熟悉《塞爾達傳說》的玩家上手《原神》,在基本操作上應該是可以做到無縫銜接,主要是熟悉全新的戰鬥系統、世界觀設定等等。

《原神》的系統引導做的非常細緻,你會感覺自己少了一些「自由探索」的味道,NPC 引導的過程過於明顯,但這明顯對新玩家非常友好。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之前給好友安利《塞爾達傳說》,萬萬沒想到,我們眼中的「天下第一塞爾達」,不少男生女生說玩不下去,表示自己在地圖上兜兜繞繞好久,完全不知道要幹什麼,最後他們還是迴歸了「DNF」或是「王者榮耀」這種節奏明晰的遊戲,沒能慢下來體會到海拉魯的好。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原神》在這方面,就很明顯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節奏比單機遊戲更快,新手指引教程細緻入微,而且全程中文配音,角色互動高頻,聲音「可甜可鹽」,中文臺本也十分本土化,某些地方還頗有文學色彩,明顯是用心過的。

由於我只簡單體驗到了 30 幾級,冒險等級 20 級,並不像 PC 端玩家早早開啟公測,體驗更深刻,所以對《原神》的感受主要是集中於前三十個小時的遊玩體驗。

就 30 級以前我的個人感受而言,原神的「開放式世界」還是做到了手遊裡的高水準,整體完成度不錯,能依靠自由探索和主線劇情,來驅動玩家逐步深入這個遊戲,在更多的時候,它就是一款「單機遊戲」。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不過《原神》臃腫的界面也會時刻提醒你,它仍然是一款手遊/網遊,首先是各種活動推送的信息,塞滿你的遊戲郵箱,其次就是抽卡入口的醒目提示,讓你潛意識會感受到「充錢就能變強」——雖然在 30 級以前,你幾乎沒有太多氪金的理由。

在幾十個小時的體驗時間裡,我主要使用 iPad 2020 來遊玩《原神》,期間為了感受畫面幀率和機器散熱情況,也使用 iPad Pro 2020、iPhone XR、iPhone11 簡單體驗了幾個小時。

第一感受就是,可以調侃以後評測移動端設備性能,或許有《王者榮耀》、《和平精英》之外的嘗試了,搭載 A12 處理器 的 iPad 2020 打開《原神》默認只能開啟 30 幀中畫質,在提升到高畫質 60 幀後,設置界面會提示在當前配置下設備負載「嚴重過高」,令人吃驚。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而後我拿出了搭載了 A12Z 處理器,就是那臺被蘋果號稱「你的下一臺電腦,何必是電腦的」的 iPad Pro 2020 來運行《原神》,想必對付它還是輕輕鬆鬆的。結果一進高畫質,遊戲就提示了相同的「負載過高」,叫人大跌眼鏡。但此刻,我顯然會認為這是米哈遊的問題,他們對蘋果的芯片性能一無所知。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果然在實際的測試中,遊戲體驗還是十分流暢的,以 iPad 2020 為例,基本上在《原神》 90% 以上的場景,都能做到 60 幀穩定運行。但在出現一些複雜動效的時候,會有超過 5 幀的波動。說負載「嚴重過高」言過其實,但要說「輕微過載」,我覺得沒什麼問題。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iPad Pro 2020 擁有更穩定的幀數表現,但發熱也更為明顯,iPad 2020 在 30 分鐘的體驗中,發熱情況可以說是用「微燙」來形容,Pro 則是介於「微燙」和「燙手」之間,但好在它們的尺寸都足夠大,一個發熱中心在背部中上位置,一個在蘋果 LOGO 處,握持部位基本感受不到。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但跑起《原神》的 iPhone XR 和 iPhone 11 可就真「燙手 」了,像 iPhone XR 在高畫質下連 30 幀都無法穩定,在畫面複雜的場景,幀率下降肉眼可見,迅速讓我回想起「林克拔劍」的場景。而 iPhone 11 也好不到哪裡去,不過幾幀之差。

當然,iPhone 能夠通過降低畫質來換取更穩定的幀數,在中畫質 30 幀率模式下,整體遊戲體驗尚能接受,發熱情況也有下降。由於屏幕尺寸的差異,同一檔畫質下,iPhone 看起來會比 iPad 精細不少,這也算是對手機端用戶的一種「視覺補償」吧。

迴歸到遊戲性方面,前期還是挺好玩的,吐槽《原神》遊戲性的玩家,要麼是單機遊戲愛好者,如任天堂、索尼、微軟的玩家用戶;要麼就是平時不怎麼玩手遊的人,根本沒體驗過這個市場的「JS 險惡」。這些人都不是《原神》目標用戶,《原神》也無法成為那些硬核遊戲的比較對象。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原神》的故事,是主角「旅行者」尋找「哥哥」的故事,全程都會有一隻叫「派蒙」的角色陪伴,插科打諢,早期的活動基本都是圍繞著大陸北端的「蒙德城」,然後便是南部精緻的中國風「璃月港」,但做的事情,就像《塞爾達傳說》裡的林克,可以什麼都幹就是不救公主。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作為「開放世界」,《原神》並不徹底,還是存在較為明顯的「區域等級限制」,如果你順著主線任務走,還是會覺得地圖非常大,但要是自個溜達,不一會就能跑到邊界,觸發提示。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原神》並沒有單機遊戲裡那麼豐富的支線任務,或者說支線任務的獎勵不夠豐厚,基本上不跟著主線劇情走,你要麼無事可做,要麼過早陷入「肝」的狀態。

遊戲的主線任務,在劇情方面雖然俗套但體驗很順暢,像工業化生產的「迪士尼動畫」,一氣呵成。當我們做完主線任務以後,冒險等級還無法解鎖新的區域,於是就被迫進入支線刷怪跑地圖的狀態,這一階段就有些注水的感覺。

在《原神》裡,普通角色的傷害提升十分緩慢,你最好能抽到四星+ 的裝備,然後利用材料升級和精煉,如果要硬升基本傷害,在未來肯定是耗時或者耗財的事情。

由於遊戲設定了「風火雷冰水草巖」七大屬性,玩家隊伍可以選擇四名角色參戰,在實際戰鬥中,靈活切換不同元素屬性的角色,打出帶有「元素反應」的組合傷害是非常高效的,也是「非氪」玩家提升遊戲體驗的必備技能。比如水 + 雷元素的普攻就能打出額外且可觀的「感電傷害」。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不過在 iPad 2020 上,人物切換按鍵放置在屏幕右側,且豎直排列,在「切換角色-釋放技能-切換角色-釋放技能」這樣的循環中,手指移動距離偏大,無法像 PC 端使用「1234」鍵盤按鍵來實現快速切換,戰鬥時間久了,還是會覺得手指略有痠痛。

而尺寸更小的 iPhone XR/11 明顯就要舒服得多,但你需要忍受一下「燙手感」,由此我估計,用上散熱背夾,然後搭載高通驍龍 865 系列 SoC 的遊戲手機,應該是在移動端更適合玩《原神》的設備。

遊戲的諸多場景,都能看到明顯的「海拉魯」元素,在某些技術向的視效層面,《原神》顯然是有超越的,畢竟已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屑《原神》的玩家也大多出於此,不過鑑於任天堂的「東半球最強法務部」都尚未評論,而且未來 NS 版《原神》也會上架,在這就不多作討論,玩家各自用腳投票就行。

在目前數十個小時的體驗中,《原神》可能是你能玩到的,遊戲性很不錯的手遊了,某種程度上,幾乎可以看做是一款單機主機遊戲被移植到了手遊端,成功跨平臺。但眾所周知的是,《原神》的主角不叫「林克」,米哈遊也不會讓玩家「零氪」。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當你在一款遊戲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精力以及情感的時候,面對後期出來的 DLC,忍住不付費可不簡單。而在手游上,卡池裡的獨佔角色/皮膚,珍稀道具也都是讓人手癢的「SSR」。對於我們玩家來說,比較好的遊玩姿勢有三種。

一是「白嫖」,體會到開放世界遊戲的樂趣,原神在技術、劇情上的成熟度是手遊端頂尖水準,值得體驗。當你發現「肝」和「氪」之間,已經出現用時間難以抹平的差距時,及時跑路。

二是「微氪」,對於手游來說,百來元的「氪金」確實能給你帶來遊戲體驗的飛昇,甚至出現質的改變,小錢大快樂還是非常舒服的。不過「氪金」也會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的情況,一不小心就進入了第三種狀態。

當你感受到氪金已經不受自己控制時,這邊建議可以留一個「空窗期」,花錢租賃體驗一下 Switch 上的《塞爾達傳說》,體驗或許大有不同。

三是「重氪」,玩遊戲,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如果花錢能買來快樂,你又恰好有這個預算,氪就完事了。「抽卡 + 開放世界」就是《原神》的本質,想要好看的「老婆角色」,不來抽卡真不算《原神》核心玩家。

不過,《原神》卡池爆率不太高,想要「SSR」可能確實得像《陰陽師》一樣下成本、拼歐氣了。

這三種狀態並沒有明晰的分界限,所以你可能計劃著「白嫖」,一不小心就成了「非洲韭菜」或是「歐洲人上人」。

國慶這幾天,我用 iPad 2020 體驗了「原神」

不過無論如何,想要體驗一番《原神》,這邊還是建議 iPhone 8 等用戶從下週開始關注一下「美國知名廚子 」Tim Cook 的演講,iPhone 12/11 都可以是你考慮的換機選擇,但面對未來有望衝上 10GB 的《原神》來說,64GB 估計還是會捉襟見肘。

iPad 2019/2020 以及近兩年的 Air/Pro 系列都能獲得不錯的遊戲體驗,A12 以上的處理器,能夠保證《原神》90% 場景下 60 幀穩定運行,但如果有新款 iPad mini,我想操控手感應該會更為出色,同時發熱區域和握持區域也能有一定的分隔,操控體驗更好。

另外在安卓端對於搭載麒麟 990 和 天璣 1000+ 的機型,我也有簡單的嘗試,它們的性能在一開始都能夠達到高畫質 60 幀,但由於發熱降頻,十多分鐘後也會回到 30 幀以內。

以上就是我使用 iPad 2020 等設備對《原神》的簡單上手體驗了,這款遊戲研發資金砸下去,客觀上還是保證了整體的製作水準,不過很顯然,在性能要求方面,它更面向未來。

至於這種「氪金」+「單機遊戲開放世界」的玩法,可以說是主機玩家「買斷制」的天敵,爭議難免;而從目前的網評來看,它似乎也沒有太討好純正的「抽卡玩家」,整體依然在探索中,日後《原神》如何平衡,且行且看吧。

(封面圖來自 Xiong Y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