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在行」,約見改變知識傳遞的套路

體驗「在行」,約見改變知識傳遞的套路

我入駐了知識技能共享平臺--在行。

一個多月過去了,有15位學員撩了我。

體驗「在行」,約見改變知識傳遞的套路

「學員」是在行官方給出一個稱呼,「行家」是對我們的稱呼,我倒覺得這個稱呼有失偏頗,因為這15個約見我的「學員」中,有很多身價、職級、閱歷都比我HIGH不少。只不過在新媒體、PR、社群等細分領域,我比他們研究的時間多了一些、範圍廣了一些。

人類之所以高度聰明,是因為懂得積累和傳遞知識。我有理由相信,我們目前所處的時代,是人類知識大爆發的時代,是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某個重要轉折點,我們目前的新知識技能,比如井噴的互聯網、嶄露頭角的智能硬件、神秘的大數據等等,正在奠定未來人類數百年的生活方式,也許數百年、數千數萬年後的人類再看我們這一代,會是無比的崇拜。

說的太大了。

具體到每個人來講,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求知狀態。

比如大學:

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

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

大四,知道自己知道。

畢業後,又一個更加漫長的學習階段。

如何學習工作中的技能,

後來做領導了,帶團隊的技能,

再後來創業,財務、工商、HR等等都要掌握。

很大程度上,在行正在服務於廣大職場人士,如何提高某一項的技能,他的產品邏輯、運營模式頗為新穎。人們獲取各行各業老師的成本大大下降了,可以說需要什麼約什麼,想學什麼學什麼。

這種知識傳遞的套路,比較高效。

我隱約記得,自己眼界最為開闊、成長最快的某個階段,是畢業後第一次找工作。那段時間,每天都面試2、3家企業,瞭解每家企業的工作內容、經營模式,這讓我受益匪淺。

當然作為行家,可以說每一次約見,都是在承擔一份責任:幫主一個單位、個人發現並解決問題。

作為行家,每一次約見,聽學員介紹自己的企業、遇到的問題,這本身也是一種成長,老話叫---教學相長。

貌似在行也有不行的人,比如,昨天,看到一個網友抱怨:在在行上遇到了“不能提供價值的”的「行家」,憤而申請退款。

體驗「在行」,約見改變知識傳遞的套路

我當加勉。

文/趙宏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