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了!孩子捱打時,他們的大腦正經歷深刻的變化

生活當中,我們在和孩子相處時常常會遇見這種場景:

說一遍不聽,說兩遍不聽,反覆提醒不管用,真是氣炸了!

前幾天犯過的錯誤,明明答應的好好的,又犯了!

孩子總想和大人對著幹,一副欠揍的模樣!

還沒安穩幾天,又接到了老師的投訴電話……

做爸媽真的要極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育兒智慧,否則遇到上述情況估計很多爸爸媽媽就直接開揍了。

揍屁股可能偶爾管用,但是危害也是巨大的。

一、打孩子,會讓下腦形成一種模式

國際著名心理學家丹尼爾、西格爾對大腦發育頗有研究,他將我們的大腦比喻為一個個不同的區域,有的區域負責羅輯思維,有的負責情感體驗,有的負責衝動與本能,有的負責情商與思考,杏仁核負責儲存童年記憶等等。這些大腦區域的發展是不完全的,一開始也是單獨行動,無法整合在一起的。

在正面管教中,我們可以用掌中大腦來做比喻,將大腦分為上腦和下腦,上腦負責思考和協調,下腦負責人的本能。

當我們情緒失控打孩子時,都是下腦在發揮作用,而抑制了上腦的思考。

漲姿勢了!孩子捱打時,他們的大腦正經歷深刻的變化

此時,這個捱揍的孩子要麼內心恐懼、要麼跟我們對抗,這也是下腦的本能反應。下腦的這種反應,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模式,來操控著孩子的行為。每當出現我們打的行為,孩子就本能地恐懼或對抗。每當他們犯錯,第一反應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恐懼或對抗;每當他們看到我們發怒,第一反應不是思考爸爸媽媽在想什麼,本能的反應又是恐懼或對抗……在他的大腦中,思考、整合那一部分很難得到發育。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人類大腦的發育,依靠的就是體驗。在生活的真實體驗中,我們大腦的上千億個神經元開始建立特定的腦回路,這些迴路就決定了我們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等等。孩子從出生到25歲,他的大腦就在不斷地佈線,不斷地修正,直至最終形成最深刻的腦回路。經常使用上腦,那麼上腦就越來越理性越來越高級;經常使用下腦,人會越來越依靠本能的力量,去做一些未經思考的事情。

二、打孩子,會造成大腦功能的紊亂。

打孩子,我們這裡不是開玩笑地打鬧,而是比較嚴肅地當作一種教育方式的打,會產生什麼後果呢?就是

造成下腦的過度發育以及大腦的矛盾與紊亂。

大腦中的下腦負責本能衝動,比如看到危險會躲避。所以孩子看到我們打他,就會躲避。而下腦,還負責深刻的情感聯結,孩子愛父母,會本能地親近。這時,一條腦回路告訴孩子要躲爸爸媽媽很危險,會打人,一條腦回路會告訴孩子要親近爸爸媽媽,這裡有安全感和歸屬感。這兩類相反的腦回路交織在一起,就會導致孩子大腦功能紊亂。有時候孩子對父母喜怒無常、忽冷忽熱,很有可能是大腦中這方面比較糾結。

漲姿勢了!孩子捱打時,他們的大腦正經歷深刻的變化

大家會發現我們會本能地排斥疼痛,而大腦中調節身體疼痛的部分,正好負責處理社會排斥心理。所以讓孩子身體上承受太多疼痛,就會買下社會排斥心理的種子。如果說打孩子最大的兩個壞處,一是破壞親子關係,二是危害大腦發育。一個是心理,一個是大腦,都是我們無法輕易掌控的。

三、為什麼很多爸爸媽媽情急之下會打孩子呢?

1、存在限制性思維,就是思考問題非常固化。很多爸爸媽媽覺得打孩子管用,其實不然。孩子捱打時那種屈服,不是上腦思考的結果,而是下腦本能的反應,遇到危險時逃避或者是妥協。因此這種打罵無法幫助孩子思考,形成綜合的成長。而且被打的孩子,情緒管理往往不好,這也是因為他的上腦始終無法得到開發,遇到問題只使用本能衝動。

漲姿勢了!孩子捱打時,他們的大腦正經歷深刻的變化

2、不會其他的教育方法。其實除了打罵來管教,我們還可以用啟發式引導、慣例表、遊戲等多種方式來和孩子建立規則。和善而堅定不失為一種良好的育兒策略。

3、情緒管理能力較差,內在小孩沒有養大。有的爸爸媽媽習慣用打罵的方式,很可能是因為自己過於疲憊,或者已經遇到了一些事情導致情緒累積,因此看到孩子的錯誤就本能地釋放了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時作為爸爸媽媽要學會覺察,我們打孩子是真心要教孩子某種能力呢,還是說只是自己在發洩情緒?

四、育兒不能用蠻力,而要用腦用心

打孩子,傷害最深的是大腦。為了促進孩子大腦的整合與發育,我們應當更多地營造成長的愉悅感。當孩子做事情時感覺愉快,他的大腦是協調的,愉快感和做事情就形成深深的腦回路,反之亦然。我們大人也是,每次管孩子都需要大動肝火,久而久之都不想管孩子了。可是當我們學習好的方法之後,再和孩子友好溝通,感受到快樂,我們爸爸媽媽也會越來越喜歡陪伴和引導孩子。

育兒不能用蠻力,而要用腦用心。教養孩子本身不是痛苦的,如果真的大人子孩都感覺不舒服了,那一定是我們方式方法有問題,提示我們該更新自己的育兒系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