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認同的評估

每個人的主要心裡都與其敬愛或崇拜的某個人有關,這樣的描述雖然有一些侷限性,因為同樣客觀行為,也許有著截然不同的心理含義,這取決於個體的行為,在意識或潛意識層面來源於生活中的哪一個人物,個體行為與態度都不可避免地受到認同的影響,而認同的內容則可能變化多端。

對於認同的評估


諮詢師需要了解來訪者的態度及行為背後的認同涵義,這需要注意來訪者的內化,來訪者在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那個人物,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主要養育者。但有時候認同呈現的是隱晦的,來訪者者抱怨的客體,有時候也是他們自己內化的部分。

弗洛伊德提出兩種認同的過程:

一種是早期的較少衝突的對愛的客體的情感依附在良好的環境中。

而稍晚的最終被稱之為與攻擊者認同,在不愉快或創傷性的情境中,併成為對恐懼及無能感的一種防禦,這種情況更多的是一種自發的形成,而很少是主動的效仿。

攻擊者認同更傾向於潛意識則會引起更多的問題,典型的例子比如經典俄狄浦斯三角。

認同種類

1. 與幻想認同

這常常是認同了一個英雄人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追星。而在小時候很多的男孩子會幻想自己是孫悟空。

2. 與父母潛意識或意識中的願望 / 幻想認同

認同父母意識中的願望,這很常見,也不難理解。認同父母潛意識中的願望,這就很有意思了。例如一對超節儉的父母,養出了一個極其奢侈浪費的女兒,他們為此很痛苦。但深入談了之後就會發現,其實他們有各種縱容女兒的行為,可以說他們出現了分裂,意識上希望女兒像自己一樣節儉,但行為卻向女兒傳遞出相反的信息,願意無限地滿足女兒的所有慾望。向父母潛意識的願望認同,會導致這樣一種痛苦:父母的行為傳遞了一個信息,而他們言語上又傳遞了相反的信息,特別是當父母太剋制慾望,卻把你培養得不懂得剋制時,他們還會斥責你,你怎麼這麼壞!

3. 與理想形象或客體認同

這和第一種認同“與幻想認同”很像,只不過一個是認同了幻想人物,一個是認同了自己認識的真實人物,把對方理想化。

4. 與攻擊者認同(斯德哥爾摩綜合症)

是指你曾經被虐待,或者目睹過虐待,而你認同了施虐者。如果你太過於認同施虐者,那就可能成為一個虐待狂或一個惡霸。與攻擊者認同,是容易理解的,這雖然讓你變成了壞人,但攻擊者是有力量的,而被攻擊者的自體是明顯虛弱的。

5. 與受害者認同

你目睹過加害者與受害者的關係,而你成為了像受害者那樣的人,當別人攻擊你的時候,你容許了別人的攻擊。認同加害者,可以讓一個人感覺自己有力量,而避免了體驗虛弱感;認同受害者,可以讓一個人感覺自己有道德,而避免了恨意,和恨意會帶來的內疚,同時也讓自己免於對抗帶來的恐懼。

6. 與喪失的客體認同

一位重要的人物去世後,你變得更像他了,以這種方式把他的形象留在你心中,以此就可以不去面對失去他的事實。這既為了避免面對失去親人的悲傷,有時也是為了避免內疚。例如,這樣的親人在世時,你恨極了他,而他離世後,你感覺到內疚,於是通過變成他的樣子來對他表達忠誠。

還有的的

合併對認同對象的完全效仿,認同不一定採用合併的方法,而是使個體能辨別細微,主觀選擇認同的特徵,比如說認同者呈現出客體某些徵象,並拒絕其他的徵象。因為我們大多數人很清楚自己存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我們希望自己與孩提時代的某個人相像,另外一方面找我們阻抗這一種認同。

對於認同的評估


內攝者,對孩子成長十分重要的人物的內化形象

內化的過程是從不加思索的模仿,逐漸發展成對他人基本人格特徵的主動效仿,因此,內化過程中含有較少的內射性成分,而更多的是深思熟慮的認同,認同過程存在家庭及文化差異,既可以有益,也可以有害,這涉及到認同的內容,認同的本質是非語言及自發的,孩子與主要養育者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因而努力獲得母親的個性特點,而母親則試圖調整自己適應嬰兒,最終嬰兒將變化了的母親逐漸內化如此循環反覆。

診斷程式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評估來訪者認同過程中原始認同成熟的程度。

神經症及健康的人群對他人描述是多方面,而邊緣人格及精神病則更多用籠統方式,要麼好的無以復加,要麼壞的一無是處。但有時候即使心裡相當成熟的人,有時也會不加思索的將特定客體看做是十全十美或一無是處的,比如說自戀(容易理想化客體),強迫(要麼好要麼壞),抑鬱(別人是好的,自己是壞的。)


對於認同的評估


認同的臨床意義

諮詢師要在規範的治療中尋求更多途徑去表明諮詢師與來訪者內化的病理類型客體有何不同。尤其是病理性客體需求諮詢師帶給來訪者的不同的體驗。

來訪者內心的父母的行為是如此的根深蒂固,很難讓其體驗不同的情感。這也是對諮詢師一個嚴酷的挑戰。

來訪者來尋求諮詢,主要是因為沒能夠真切地感受到與自己兒童期願望對稱的應該具有的成就感,他們需要將阻止自己成長及滿意的內化了的形象投射到諮詢師身上,然後與童年期不同的學習方法與之相處

而理解來訪者內心所有角色及每一個角色,對來訪者所具有的含義,這對幫助來訪者的策略很有幫助。

對諮詢師來說,理解來訪者原始的絕對化的內部形象十分重要,因為對他人及自身存在的複雜性和矛盾性的識別是具體成熟及和諧的中心環節,這一識別能力的獲得是長程心理治療的重要總體目標。

我們要明白,發現恨的同時會有愛相隨,體會愛的呵護時隱伏著恨的萌芽,執著的絕對化的想象,被力量與軟弱的真實感覺所取代,理解人性的複雜,在情感上與道德上接受他人有複雜性,也意味著更加能夠接受自身的優點,缺點以及矛盾之處。

認同中還有一種反向認同的存在,反向認同明顯的臨床表現是

來訪者最終成為與不良父母或主要養育者,截然不同的人,這是常見的現象,這也被稱之為反向認同,反向認同的一個問題及傾向於交往過正沒有一絲的迴旋餘地,來訪者無法將自己的行為朝著積極方向改變,因為他們反向認同的客體,正是以這種積極的方式形式。

其他的認同還有,比如說民族性的,宗教性的,種族的,文化的,以及亞文化的認同。

對於認同的評估,是個案概念化中的重要的一部分。下一篇我們去看看對關係模式的評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