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太可愛了!”——不少人見到小寶寶,都會被他們水汪汪的大眼睛給萌翻。可是,有一種腫瘤專門侵襲寶寶的眼睛,甚至會讓孩子失去他們的眼睛,乃至生命。

這種腫瘤就是,它是最常見的兒童眼部惡性腫瘤。中國每年大約有1100位孩子被新診斷為這一疾病。

其實,人類很早就對這一腫瘤有所認識。在19世紀以前,視網膜母細胞瘤一直都可以說是不治之症。但如今,它卻是治癒率最高的兒童癌症。

從不治之症到治癒率最高,200多年間人類為了打敗視網膜母細胞瘤到底做出了怎樣的努力?

眼球摘除術:棄車保帥

兩百多年前,一個英格蘭男孩眼部長出了巨大的腫瘤。他身體虛弱,眼睛疼痛難忍。他看遍當地名醫,但醫生都覺得他已經病入膏肓,無計可施。最後,他找到一位名叫Wardrop的醫生。這時,男孩腫瘤已經突出到了眼眶之外,看上去相當嚇人。

Wardrop醫生提出了一個在當時頗為創新的辦法——手術切除腫瘤,並摘除眼球。這一方法取得了成效,手術後,男孩慢慢恢復,一個月後就出院回家了。

然而不幸的是,男孩找到Wardrop醫生時,他的腫瘤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雖然摘除了眼球,但腫瘤依舊捲土重來,男孩最終還是病逝了——當腫瘤發展到一見即知的時候,往往都已是晚期,儘管摘除眼球可以暫時遏制疾病,卻無法防止腫瘤的復發。

好在18世紀50年代,人們發明了檢眼鏡和麻醉技術,終於可以在相對早期的階段發現視網膜母細胞瘤了,眼球摘除術也因此成為了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

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眼科醫生用早期的檢眼鏡為患者檢查眼睛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摘除眼球意味著患兒將永遠地失去他們的眼睛和視力。有沒有什麼方法,既能救命,又能同時保住孩子的視力呢?

放射療法:保住視力成為可能

1895年,人們發現了X射線,並開始用它來治療惡性腫瘤。1921年,Verhoeff醫生首先開始用放射療法(放療)治療不幸患上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孩子,嘗試在拯救孩子生命的同時,也保住他們的視力。

1940年,Dick呱呱墜地。但當他四個月大時,父母注意到,他的眼睛無法直視前方。他們帶Dick去了醫院,醫生說,這並無大礙。

一年後,Dick的父母帶他回醫院複查,卻得到不幸的消息:Dick被診斷出了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醫生告訴他的父母:“帶他回家吃點好的吧,他活不過兩歲的。”

但Dick的父母沒有放棄。他們請醫生為蹣跚學步的Dick做了手術,摘除了右眼;在Dick4歲時,他又接受了為期4個月的高強度放療。高強度放療終於殺死了腫瘤,保住了Dick的左眼。每晚臨睡前,坐在母親的腿上一起讀繪本,是小Dick最開心的事。最終,Dick快樂地活到了72歲,成為了頗有成就的參政人士和爵士音樂家。

但放療也帶來了嚴重的副作用——Dick的左眼視網膜被嚴重破壞,在大學時期就不幸完全失明瞭。放療還可能導致面部骨骼停止發育,造成面部畸形,還會大大增加二次癌症的風險。

有沒有其它方法可以替代放療,既保住孩子的眼睛,又沒有這麼嚴重的副作用?

全身化療+輔助療法:減少副作用

自20世紀90年代起,新一代的化療藥物越來越多地應用到了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化療也逐漸取代放療,成為了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首選治療方案。

1999年的12月,一個叫Sydney的小寶寶正和家人一起慶祝她人生的第一個聖誕節。Sydney的母親突然注意到,Sydney的左眼似乎蒙著一層黃綠色的光。於是母親趕緊帶Sydney去醫院檢查。而眼科醫生的診斷嚇壞了一家人:Sydney患上了視網膜母細胞瘤。

一夜之間,慶祝第一個聖誕節的喜悅變成了面對未知的恐懼。

第二天,Sydney入住明尼蘇達大學兒童醫院。幸運的是,她的腫瘤還沒有擴散,只存在於眼睛內部。Sydney的父母面臨著兩種治療方案的選擇:眼球摘除,或是6個月的全身化療及冷凍療法。

這是始於90年代的一種治療方法,即用全身化療來縮小腫瘤的體積(行話叫“化學減容”),然後再通過冷凍或者其他輔助療法(熱療、激光等)直接殺死殘餘的小腫瘤。用這種治療方案,可以避免眼球摘除,也可免除放療引起的副作用。

但Sydney的母親依然憂心忡忡,不知如何抉擇。她當然不希望Sydney失去她天真無邪的大眼睛,但是她更不希望失去Sydney。全身化療及冷凍療法畢竟較新,萬一效果不好,控制不了腫瘤,該怎麼辦?

她無助地問醫生:“如果她是你的孩子,你會怎麼做?”

醫生建議:考慮到Sydney的患眼仍然有視力,不如先嚐試全身化療加冷凍療法。

很快,Sydney就開始了6個月的聯合治療。這期間,她撐過了一次次痛苦的化療,還因為併發症住院治療了4次,但最終,她勝利了。直到今天,她的癌症都沒再復發,目前雙眼也都依然有著不錯的視力。

Sydney是幸運的。她的腫瘤發現得較早,通過全身化療和輔助療法,就能及早地消滅。但這一方法對中晚期的孩子效果並不好,無法很好地控制腫瘤生長,也很難防止復發。

有沒有什麼新的“武器”,可以幫助中晚期的孩子打敗視網膜母細胞瘤,保住眼睛和生命呢?

局部化療:中晚期及復發者的希望

隨著新技術的發展,醫生們擁有了和視網膜母細胞瘤戰鬥的新“武器”:2004年,眼動脈化療開始臨床應用;2012年,玻璃體腔注藥化療開始臨床應用,均用於治療中晚期以及復發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兒。

2015年的夏天,Lisa在翻看兒子Cooper的照片時忽然留意到,Cooper的左眼看起來好像貓眼,瞳孔閃著白光。她覺得不對,立即將Cooper帶去了兒科醫生那裡。一系列檢查後,醫生確診說:Cooper的眼睛後面有一個視網膜母細胞瘤。

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瞳孔裡異常的黃白色反光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常見的症狀

圖片來自網絡

通常,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患兒需要立即接受全身化療,這意味著才6個月大的小Cooper就需要經受痛苦的化療副作用。Lisa猶豫了,她覺得Cooper生病已是非常不幸,不想讓他在治療中再多受苦。於是醫生推薦了一種眼睛局部的化療方法——動脈化療。

動脈化療(intra-artery chemotherapy,IAC)也叫介入化療,是在2004年由日本醫生Kaneko發明的。醫生從患兒大腿的動脈處插入一根細導管,一直通到眼動脈,然後將化療藥物直接輸送到眼部腫瘤附近。

不同於全身化療,動脈化療可以讓化療藥物集中在眼部,局部的藥物濃度比全身化療高好幾倍。這種方法可以在治療中晚期腫瘤的同時,減輕全身化療的副作用,能讓更多的孩子保住他們的眼睛和視力。

Cooper馬上開始了每月3次動脈化療。儘管這個治療方法聽上去有點嚇人,但小Cooper看起來一如往常。化療後的第二天,他沒有噁心嘔吐,還像以前一樣忙著擺弄著他心愛的小汽車。

Cooper對動脈化療反應一開始很不錯,但後來他的病情加重了。他眼中的腫瘤破裂了,碎塊漂浮在眼睛的玻璃體裡。醫生說,如果其中任何一塊腫瘤碎塊落到視網膜上,它就會像一顆種子在那生根發芽,產生更多的腫瘤。許多孩子因此復發,被迫摘除眼球。這就像一場與腫瘤之間的戰役,要取得勝利就必須斬草除根。

針對Cooper的情況,醫生採用了第二種新療法——玻璃體腔注藥化療。醫生用細針頭將化療藥物直接注射到眼睛的玻璃體裡。同時還在拔針時冷凍注射部位,以免腫瘤在注射的過程中發生轉移。

最近的一項臨床研究表明,玻璃體腔注藥化療幾乎可以100%殺死玻璃體內的腫瘤。迄今為止,接受該治療的36例患者都得到了治癒,後續無需再放療或摘除眼球。

Cooper也因此治癒了。他如今已經19個月大,消失的腫瘤沒有再復發,眼睛也依然明亮有神。儘管曾經的腫瘤讓他的側面視覺略受影響,但並沒有減慢他的腳步。他就和每一個學步期的小寶寶一樣,一邊追趕4歲的哥哥,一邊咯咯大笑。

從1809年到現在的兩百多年裡,人類與視網膜母細胞瘤的鬥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這個曾經的不治之症,如今它在眼內期的治癒率可高達九成。

從最初的眼球摘除術,到後來的全身化療聯合輔助療法,再到最新的局部化療方法,無數的醫生和科學家用他們的經驗和智慧,挽救孩子的生命,保住孩子的眼睛,避免了嚴重的副作用。

當然,要想取得更理想的治療效果,早發現、早治療,依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對於一些較早期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症狀,家長可以通過照相的方式多加留意(檢測方法請戳👉#90後單眼女教師#上熱搜,令她失去眼睛的腫瘤究竟是什麼?)。

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健康成長,用明亮的眼睛去看未來美好的人生!

作者 | Lillian,藥廠醫學聯絡

編輯 | 嚴青

排版 | 博雅

校對 | 陳臻宇

參考文獻:

1. Alzahem, Tariq, et al. "History and Genetics of Retinoblastoma." Retinoblastoma-Past,Present and Future. IntechOpen, 2019.

2. Grossniklaus, Hans E. "Retinoblastoma. Fifty years ofprogress. The LXXI Edward Jackson memorial lecture." Americanjournal of ophthalmology 158.5 (2014): 875-891.

3. 鄒宏密, 簡嘉, 周希瑗. "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研究進展." 國際眼科雜誌 2018 年 08 (2018): 1407-1410.

4. The Rambergs’ Story: Three Generationsof Retinoblastoma https://childrenscancer.org/the-rambergs-story-three-generations-of-retinoblastoma/

5. Sydney’s Story: Surviving Retinoblastomahttps://childrenscancer.org/sydneys-story-surviving-retinoblastoma/

6. Mom’s Intuition and aGround-Breaking Treatment Save Boy’s Eye and His Life

https://www.aao.org/eye-health/patient-stories-detail/cooper-retinoblastoma

令她失去眼睛的腫瘤究竟是什麼?

刷屏的兒童視母細胞瘤

從不治之症到九成治癒,200年間人類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