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山是滿清王朝的發源地,《山海經》中最早記載的長白山被稱之為“不鹹山”,在長白山下世代生活著一個部族,這個部落後來入關建立大清王朝,多爾袞隨即以順治皇帝的名義下令封鎖了長白山,並將這個命令列為了大清祖訓。
長白山因其主峰白頭山多白色浮石與積雪而得名,巍巍長白山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山,有著神秘的森林,奇特的山峰和無盡的寶藏,堪稱一座天然博物館。而這座神奇的天然博物館孕育了精美的松花石。
松花石的名字在滿語當中是“天合”之意,這是300多年前康熙大帝將它命名為“松花石”,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命名的石種,因硯而得名,又因硯而聞名,被康熙譽為“大清國寶”。據史料記載,以長白山松花石琢硯始於明末,盛於康雍乾三朝。松花石由民間進入宮廷後,成了皇家權力的象徵,並記載了大清帝國的興衰歷史。正是:一方松花硯,半部大清史。
據清《御製硯說》記載:康熙東巡故里,見以為材,並著意方圓,悉古運新,嚴格造辦,遂為國寶。傳說當時康熙大帝派出一品大員吳木納去祭拜“龍興之地”長白山,他在長白山腳下松花江邊覓得一塊青色的石頭並帶回宮中後,康熙大帝聞其產於聖祖發祥地,以拜山的方式跪拜松花石。
清朝皇帝之所以推崇松花硯,一方面是關照家鄉物品的固有情節,使它關懷備至,另更是松花硯的硯質和色澤都是上乘的緣故。這些在《西清硯譜》中,對此有過詳細的記載。乾隆帝稱讚它:“松花王,色淨綠,細膩溫潤,可中硯材,發墨與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認為松花石硯完全可與名硯之冠端硯媲美。
松花硯專供皇家御用,對於它的產地清王朝也採取了對自己龍興之地的封禁政策,禁止皇家以外的人開採發掘。隨著清王朝的衰敗,乾隆後期,這一大清國寶也隨之失傳長達200多年,這一切又使松花石硯更顯神秘。百年來,人們只是在史書記載和有關資料上見到過它的信息。在近代人們只能在北京和臺北故宮博物院見到它的珍貴面貌。
本世紀八十年代,通過不懈努力,在吉林省長白山地區,白山市庫倉溝發現了松花石礦脈,終於使這一國寶重新面世,並大放異彩。後來建立了全國唯一的松花石主題博物館,承載著弘揚長白山文化、宣傳松花石產業發展成果,讓我們再得以重溫失傳200多年的“大清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