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称汉贼却终生未称帝 刘备忠于汉室 为何在汉献帝死前称帝

在三国中,曹操一直被称为汉贼和奸雄,但是曹操却以本身都没有称帝,也没有废了汉献帝,而是不管怎样都一直低他,长期养着皇帝。但是另一边的刘备虽然一生忠于汉室,但是在汉献帝还没有死的时候就称帝了,于是很多人就在怀疑,这两个人,到底是谁暗藏着帝王之心,而谁又忠于汉室江山呢?

曹操被称汉贼却终生未称帝 刘备忠于汉室 为何在汉献帝死前称帝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要说是对汉献帝忠心,那是两个人都不忠心,但是要说谁对汉室忠心,那是两个人都忠心,只不过是刘备的更多一些而已。这两个人要是在大汉盛世相逢,想必这俩都是汉室的忠臣。先说曹操,早年间各路人马起义打董卓,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有着自己的野心,全都大这名号打到了都城脚下就不管了,一群人开启了派对模式。

但是在这群人中,曹操和孙坚是一直在办事的人,曹操甚至还孤身一人前往刺杀董卓,后来袁绍想要立皇帝曹老板也是坚决反对的。只不过时间长了,权利越来越大,势力越来越强,骑虎难下,人心就变了。在最后几年,曹操封魏公,加九锡,位列众位诸侯之上,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天子,女儿立后,曹操成为了魏王,甚至还用上了天子的旌旗,距离天子只差一步。历史上汉朝有两个人加九锡(通赐),一个曹操,而另一个就是王莽。

曹操被称汉贼却终生未称帝 刘备忠于汉室 为何在汉献帝死前称帝

或许人们最为熟悉的即是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也是曹操使用最为熟练的权谋,曹操用数年的征伐逐渐统一了中国北方,对于人民的生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对于盘踞于中国周边的少数民族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也都—一降服,使得对内对外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曹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使得当时大量人才纷纷聚于曹操帐下,这也使曹操统治下的曹魏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的,此外,他又推行峻法严惩豪强,延缓了大地主土地兼并速度,缓解阶级矛盾,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百姓亲附,甲兵强盛”。对于如此复杂的历史人物似乎很难用三言两语就能概其一生,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似乎是对其最为贴切的评价,即便时隔千年的今天,每每读到曹操的诗词依然能够感受到一位政治家的心胸,依然可以理解作为一个身逢乱世的曹操他的无奈与不甘,或许对于曹操的理解即便当下每个人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与出入。

曹操被称汉贼却终生未称帝 刘备忠于汉室 为何在汉献帝死前称帝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曹操绝对是一个正面人物

公元280年,司马炎最终统一了天下,由于西晋政权直接继承于曹魏政权。所以西晋一直尊曹魏为正统,蜀汉和东吴都属于割据势力。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自然也是标准的正面人物,当时之人一般不称呼曹操之名,而称他魏武帝。

在宋朝时期,曹魏的合法性开始出现动摇

北宋建立以后,虽然朝廷上还是尊奉曹魏政权,但是民间已经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在北宋时期,说书人开始出现,这是尊刘贬曹的开始。到了南宋时期,情况更是发生了恶化。由于北方的领土已经被金国占领,既然在现实层面无法获得,那我们就在意识形态上找点自尊。南宋政权开始奉偏安的蜀汉政权为正朔,这完全是一种自我安慰型的精神麻痹。既然蜀汉成了正朔,那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地位就应该大幅度提高,而曹操和曹魏政权的地位严重下降。没有人再把它们当回事,南宋的各种段子全是抹黑曹魏的。最后竟然达到了“听玄德败而哭,闻孟德败而笑”的程度,人民一直是统治者忽悠的对象。

曹操被称汉贼却终生未称帝 刘备忠于汉室 为何在汉献帝死前称帝

在乾隆时期,曹操被官方彻底定型

在清朝统治时期,君权被全面强化,这种奴才式的教育被完全普及。曹操这种把皇帝晾在一边,他自己把握朝中大权的行为自然是一个最典型反面教材。当时在官员中有两个人是不能提的,一个是王莽,另一个就是曹操。在乾隆皇帝在位时期,文化水平属于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的乾隆给曹操下了最终判决。乾隆认为曹操时古今第一奸臣,其实这是为了保证满清的统治而决定的。但这一结论成为了清朝的官方论调之后,曹操成了彻头彻尾的丑角。在清末戏曲演出中,曹操通常一以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