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2020年9月26日下午,社區居民藝術家歡聚一堂。

老友相聚,共話文創,熱鬧非凡。

熟悉的店鋪,熟悉的面孔,熟悉的文創產品,此情此景,讓史家衚衕文創社裡再次響起爽朗的笑聲,綻放熱切的笑臉。

2020年9月26日下午,朝陽門“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居民藝術家扶持計劃暨首期社區居民藝術家沙龍在史家衚衕舉辦,孟憲起、馬鼐、馬振祿、硃紅、張迎星、周蘭芳、苗青、牛小波等衚衕老藝術家們敞開胸懷,各抒起見,但對如何繼承和發揚北京胡同文化達成共識:挖掘衚衕文化多樣性,採用文創形式留住衚衕文化的根,宣揚衚衕文化的特色與精髓。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社區居民藝術家等人合影。

在史家衚衕文創社的搭橋牽線下,這一群社區居民藝術家身體力行地挖掘與傳承著自己居住的這片土地,在文創社裡留下他們的作品和故事,也讓他們成了網紅藝術家。十蹠瞭解到,史家衚衕文創社於2017年發起社區藝術家計劃,以“人民齊文創 文創為人民”為宗旨,深度聯合在地居民挖掘街區歷史文化,將社區居民的文化藝術包裝推廣,講好老胡同裡的新生活。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李哲

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辦副主任李哲說,40平米的文創社店鋪原是一個水站,在朝陽門街道與第三方機構共建下,現變身為古色古香的北京胡同文創會客廳,經過數年打造,已構建出文創產品的六大板塊:衚衕文創 衚衕文創 古韻傳;衚衕便民 歇歇腳;衚衕打卡 網紅蓋章 尋鄉愁;衚衕茶館 衚衕喝茶 品北京;衚衕書房 一米書房 見古都;衚衕故事 北京故事 齊文創等。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孟憲起

家住朝內頭條社區的孟憲起老先生,退休前是海關總署派駐俄羅斯的一位廳局級外交官,回國後他組織了有十二人參加的《文化之旅》社團,挖掘整理了本社區九個歷史文化遺存,文創社助其輯印出書,在居民和青少年中進行宣講和發送,使其更深刻地瞭解家鄉衚衕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馬鼐(左一)

馬鼐老師是衚衕老居民,是一名戲劇表演愛好者,也是禮儀文化傳習人。他說,所有的角色扮演素材都來自民間,來自於衚衕,所以塑造出來的藝術形象更為形象生動,為繼承和發揚衚衕文化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硃紅(左一)

活到老,學到老。硃紅老師身上充分顯示了老藝術家的優良傳統,她的畫,充滿這濃厚的衚衕文化色彩,特別是富有自身經歷故事的色彩:她自小的經歷,到成長經歷,再到為人父母,為人祖母的經歷,生動地再現了衚衕裡家庭的變化,房屋的變化,人文景觀的變化,構建了一條脈絡清晰的史家衚衕發展變化的文化線。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張迎星

史家衚衕裡的一塊磚,一片瓦,一個門墩,一個門框,還有衚衕裡電力設施等物件,經張迎星老師的畫筆一描,栩栩如生地留了下來。史家衚衕的以前是什麼樣的,現在又是怎麼樣的,在張老師的作品裡,都能找到原貌。他的瓦片畫,經典再現北京四合院的經典建築原貌;他的衚衕基建畫,真實生動地讓讀者感受到史家衚衕的日新月異,富有生活氣息。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苗青

作為國畫老師的苗青,她畫過祖國的壯麗河山,畫過古香古色好的宮廷建築,但對衚衕生活情有獨鍾。在衚衕裡,有她的生活氣息,有她的原生態家庭色彩,她都仔細地真實地描繪出來,把個人的情感與家庭情感、國家情感完美地結合起來,讓作品飽含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牛小波

熱愛北京胡同文化的牛小波老師是個戶外旅遊愛好者,足跡遍佈祖國大地,但在他心目中,唯北京胡同景色不可替代。他認為,老一輩的居民應以身作則,把自己的經歷和感悟與衚衕文化相融,然後總結出來講給後人聽,讓後人們以富含歷史文化氣息的衚衕文化為驕傲,主動地認同衚衕價值,並繼承和發揚衚衕文化精神。在他的心目中,目前的所有北京胡同中,史家衚衕是最為代表性的一條。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周蘭芳

已入古稀的周蘭芳老師是個理工女,她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是典型的一名理工生,但這不妨礙她成為衚衕文化的擁躉。退休後,她有更多的時間去了解自己居住的香餌衚衕,同時也接觸到更多的北京胡同,並用詩句把自己對衚衕的熱愛書寫下來。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馬振祿(右一)

這不像已是81歲的老人吧。瞧,這精神勁兒!居住大方家衚衕的馬振祿老師,是一位來自民間的藝術家,自學成才的繪畫才藝簡直出類拔萃,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五牛神功》圖格局氣勢龐大,畫工筆法精緻細膩,藝術效果不遜於成名的畫家。在繪畫之餘,他還熱衷於民間推拿手法的應用,經常走街竄巷為有需求的老病患者服務,幫助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緩解或解除疾患。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馬牧思

作為史家衚衕文創社發起人之一的馬牧思說,衚衕文化的傳承和發揚離不來老藝術家們的辛勤耕耘,但也需要更多層次的學者、居民等人參與進來。這次活動旨在啟動“文創街區共享鏈”計劃,以“文創”為載體,以“社區”為根本,以“共享”理念為導向,以鏈接“民心相通”為目標,通過居民參與文創開發,對朝陽門優質歷史文化進行挖掘和開發,共享文創成果、共享創新發展,共享美好生活。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馬文軍

作為史家衚衕文創社發起人之一,馬文軍更多的工作時間放在文創產品的製作上。對於衚衕文創產品的推廣,他認為是更多地區挖掘衚衕裡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做到真正地把衚衕文化的根留住。對於此次發起的“文創街區共享鏈”活動,他認為這是在打造多方參與社區發展的文創共享平臺,通過文創鏈接朝陽門社群,鏈接群眾最關心的社區建設、環境提升和文化服務等領域,為轄區單位、企業、居民間搭建出資源共享平臺,真正實現信息互通、協同創新、開放共享的生態可持續發展“文創生態社區”。

文創街區共享鏈社區藝術家扶持計劃:用文創留住北京胡同文化的根

文創作品之一,胡小同環保布袋

本文撰寫/攝影:汪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