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一直以來,李小龍都以一個功夫高手的形象聞名於世。但《生活的藝術家》卻告訴讀者,李小龍絕不僅僅是一介武夫,他還是出色的哲學家、心理學家、作家、詩人、藝術家、演員、社會學家和靈魂的探求者。他有著明確的人生追求——就是在生活的每個層面都力求完美,成為一個生活的藝術家。

在《生活的藝術家》中,李小龍暢談了他對功夫的獨到看法和對人生的精妙洞見。這些鮮活的文字透過時空,將一代功夫之王豐富細膩的內心世界再現於讀者面前。翻開《生活的藝術家》,聆聽李小龍生命的交響曲,揭秘他傳奇人生的智慧源泉。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一個不朽靈魂的史詩

琳達李科德維爾

這個不朽的靈魂,漫遊於精神宇宙的四方天地,這個聰慧的靈魂,曾經存活在許多偉大思想家的腦海裡。

這個靈魂是深邃的,他具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幽深如不見底的湖泊。

這個靈魂有巨大的力量,生來就通過無數的生命的反思瞭解自己。

在永恆的王國裡,有許多新的靈魂,他們的離去,常常是為了活在人們中間。

而這個不朽的靈魂,卻徘徊在縹緲的虛空之中,

等待一個非凡軀體的召喚。

正當此時,有一顆年輕人的心,也在期盼這個不朽靈魂的關注,於是這位不朽的旅客,再一次用智慧和同情眷顧人世。

閱盡塵世鉛華僅三十二載,這個靈魂燃燒著激情,釋放出神秘的力量,激勵著這個年輕人追尋真理,展現出無與倫比的創造力和精神的力量。

不朽靈魂的一生,由知識和智慧這對雙胞胎來領航,在延綿的時間中有不經意的一刻,這個藝術的靈魂就棲息在我們中間。

這絕不徒然,

這個靈魂的人生幻夢甦醒了,他對生命的體悟卻留存下來。

敢於凝視生活的人,可以藉此豐富心靈和思想,或許還能讓靈魂更加成熟。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真正傑出的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當這些傑出的人走過的人生軌跡與我們的交匯之時,就會給我們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在某一特定的時空,無意間與一位傑出的人相遇也許能改變我們一生的命運。

我想,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能舉出幾個改變了我們一生命運的人。他們在某種場合激勵過你的人生,或許他是你的父母親、老師、朋友、作家或者歷史人物。但是,既然你有幸讀到這本書,那麼毫無疑問,你會認為李小龍或許是那為數不多的、對你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的人之不用說,如果不是在1963年那個重要的日子裡遇見小龍,我的生活將會截然不同。9年來我們相濡以沫,對於能與這位擁有曠世奇才的人共同走過9年的婚姻生活,我非常感恩。我同樣感恩的是,我能與一個活力四射的人在一起生活,一起分享組建家庭的快樂。而除此之外,從小龍身上,我也學到了很多。在他離開我以後的日子裡,他還一直引導著我。

一想到小龍在他短暫的生命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我便知道,他的精神會永遠長存,決不會因為肉體的消逝而消失。他常說,自己體內蘊藏著“一股神秘力量”,正是這種力量激勵他選揮了他要走的人生道路。我發現,小龍有一個非凡的品質,那就是能夠認識到並珍惜燃燒在自己體內的神秘能量。憑直覺,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有一個使命。正如他容許幾千年來的傳統智慧通過他得以發揚一樣,他同時也在引領著他的自我意志執著地追尋著自己理想中的美好藍圖。

小龍常說,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的原因並不在於我們的生命中發生了什麼,而在於當我們面對人生中能考驗生命勇氣的重要境遇時,選擇用什麼樣的方式作出回應。追溯小龍生命的主要軌跡,便可知道這些選擇對他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或許也會發現“那股神秘力量“同樣引導著他的生命軌跡。他拜師在葉問宗師的門下學習功夫絕非偶然,正是葉問大師向小龍灌輸了武術之道的偉大意義在於形體之外。除此之外,小龍到華盛頓大學去學習哲學也不是偶然,他渴求能把哲學精神融入武術。還有,小龍拍戲磨練自己的演技的時候,他不滿足於單單做一個影像製造者,而一直堅持展示和表達他的本真自我,這也不是偶然。一直以來,小龍都

通過大量的閱讀和寫作進行自修,以拓展自身的潛能。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小龍是一個非常有學問的人,他不肯錯過任何一個在“事實“和“情境“中接受教育的機會,並藉此拓寬對自己的認識。作為一個讀書人,他能運用知識學問進行反思,使智慧成為修身養性的工具。作為一個哲人,他能將具體的藝術準則運用於更廣泛的現實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踏踏實實地生活。

小龍有一個真正卓爾不群的特點是,他在將所學知識內在化或生活化的同時,還能傳播他的學習過程。無論是教學、表演、寫作還是演講,他都能展示自我發現的個人之路。就像他所說的,他在武術和電影中的形象,都是“簡單而真實地反映自我。從表面上看,這是一種個人魅力;從深一層的角度來看,這種勇於剖白靈魂的魄力堪稱藝術之魂。就像米開朗基羅從一堆大理石中雕琢出大衛,小龍剝掉了他內心靈魂的層層外衣,向世界展示他的真我。

當你在電影屏幕上看見小龍時,你是否就能從內心感覺到,這就是一個存在於現實的人?

是否就是這個敞開自我心靈過程,而使他與其他武術家和演員有所不同呢?私下認識他的人都知道,電影角色中的小龍與現實生活中的小龍並無二致。他在各個方面都是那麼超凡脫俗—

不管是在銀幕前還是在銀幕後。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此書中,小龍的言論已經十分清楚地闡述了他的思想,因此我便無須再費筆墨。在此,我非常歡迎大家通過閱讀本書來分享他的一些遠見卓識,通過他,也許因此你能更好地瞭解自己。小龍旅行的終極目的地是一片寧靜的心靈之境——也就是生活的真諦。我很確信這一點,因為小龍選擇了自我認識,而不是機械地積累事實。在他的生命中,他更傾向於表達自我,而並非角色形象的提升。我相信,他是帶著一顆平靜的心走完生命的最後旅程的,意識到這一點,我也感到很寬慰。

小龍說過,“認識自己需要花一生的時間”,而他一刻也沒有虛度光陰。

琳達李卡德維爾

功夫是一種特殊的技能,與其說是一種體力活動或自我防衛手段,不如說是一種精巧的藝術。對中國人來說,這是一種心靈與技巧相配合的精妙藝術。功夫的原理並不像自然科學那樣可以通過事實調查或接受教導來掌握。它必須順其自然,像花朵一樣,擺脫感情與慾望的羈絆,從思想中綻放出來。功夫原理的核心就是道——也就是宇宙的自發性。

“道這個詞在英語中沒有準確的對應詞。如果把它翻譯成為“道路”、“原則或法則”,則是將它的含義變得狹隘了。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是這樣描述它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微。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老子《道德經》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世界哲學名篇》(Masterpieces of World Philosophy)對道的解釋是,“道是萬事萬物的無名之始,萬物所遵循的規律,也是最高級、最終的形式,是萬物生長的規律。“休斯頓·史密斯⑧在《人的宗教》(The world's relingions)中談到:“道是終極的現實——或者說是所有生命背後的方法和規律,或者說,人類的生命之道應該與宇宙的運行之道相和諧。”

儘管沒有一個詞能替代道的意思,我還是用這個詞來表示它:“真理——功夫背後的真理,所有習武者應該遵循的真理。

道孕育著陰陽。陰陽是在所有現象背後運作的一對互補的力量。陰陽之說又叫做太極,也是功夫的基本構架。而太極學說,或者叫萬物本源之說,是在一千多年之前由周敦頤創立的。

“太極把宇宙萬物的變化規律歸納為陰陽兩大類,用雙魚符號來表示。此二者相互依存,相互爭鬥,相互轉化,循環不息。“陽”代表了陽性、剛硬、雄性、實際、明亮、白晝、熱量

等;而陰則恰恰相反,它代表了陰性、柔軟、雌性、脆弱、黑暗、夜晚、寒冷等。太極的理論基礎是,世上萬物沒有一成不變的。換言之,當事物興盛到極點後,就會由盛轉衰,化為“陰”,而衰到極端的時候則轉入盛,此為“陽”,盛是引起衰的原因,反之亦然。整個過程是一個盛衰交替,不斷重複的過程。由此可以看出陰陽兩種力量,雖然它們表現出的是矛盾的兩個方面,事實上卻是相互依存的。換個角度講,陰陽是統一不可分的。兩者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配合和更替。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陰陽原理在武術中的運用體現為“和諧法則”,它旨在告訴我們:對於對手的力量不要頑抗,而要順勢而為。凡事發乎自然,更重要的是順其自然,不要刻意或勉強為之。當甲對乙施加“陽的力量時,乙不必以蠻力來抗擊它,也就是說乙不應該以“陽“克陽”,而是應該以柔克剛,順應甲的力量。當甲的力量發揮到極限的時候,“陽”即開始轉為“陰”,乙則在其力道將竭之際,發動力量(陽)來反擊對手。這樣,所有的動作過程純系發乎自然,而非竭力為之。乙只需順著對手的來勢做出和諧、連貫的配合,不用負隅頑抗或竭力掙扎。

我還聯想到另一條與此密切相關的法則,即“清靜無為”。這一法則告訴習武之人:應該忘掉自己,並將自己的力量融入對手發勢、變勢的動作中。不要先發制人,要隨著對手的招式變化而做出相應地動作。總之這一法則的基本觀點就是通過後發制人,借力打力來擊敗對手。這也是習武之人從不自以為是,不貿然出手,不和對手正面交鋒的原因所在。一個武藝高超的人在受到攻擊時,不會急於對抗,他會隨著對手的招式來回擺動,以此控制對手的攻擊。這一法則也體現了非暴力不抵抗的原則,如同厚雪積壓下的參天松柏,在大雪的重壓之下樹枝會很容易被折斷,但纖細卻柔韌的蘆葦卻能夠以柔克剛,在重壓之下不彎不折。

李小龍不僅是“功夫之王”還是位生活的“藝術家”


孔子註解的《易經》

也教導我們:“當我們身處急流之中時,必須要審時度勢,順應潮流。“在道家經典《道德經》

中,老子也向我們指出了柔的價值。與日常人們所想的恰恰相反,“陰這種柔軟、順從的力量與人的生命與存在關係更為密切。有時屈從可以讓人在困境中生存下來;“陽“則恰好與之相反,它表現了一種強硬和堅硬,它往往與富有活力、強悍的特點相聯繫,往往會使一個人在某種壓力下崩潰,此即所謂純剛易折”(下面最後兩行對其含義做了一番貼切的描述):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稿。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道德經》

摘自《生活的藝術家》 作者:李小龍 北京聯合出版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後浪發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