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重來,紮根信陽市平橋區基層的她或許還在……

大河網訊(記者 薛小磊 通訊員 塗文娟)“我在家的時候你在哪裡?”

“我生病的時候,你在哪裡?”

“我上學下雨的時候,你又在哪裡?”

面對女兒的一聲聲責問,信陽市平橋區洋河鎮小洋河村支書蘇玲,沉默了許久,低聲道:“在貧困戶的家裡。”

如果能重來,紮根信陽市平橋區基層的她或許還在……

26年的駐村經歷,蘇玲付出了很多,為了讓更多的人實現脫貧,她跑過扶貧辦,解決小洋河村出行難、看病難的問題;她也跑過水利局,申請渠險加固,解決13個村民組依靠抽水灌溉且時常潰壩的問題……

在付出的同時她也失去了許多,比如對女兒的關愛、陪伴。工作的繁忙使她一次次又一次地缺席了孩子的成長經歷。時至今日,女兒的責問還時常縈繞在蘇玲的耳邊,每每想到這一聲聲的責問,蘇玲總是忍不住潸然淚下,“當別人的家長在給孩子送傘送衣的時候,我也在給貧困戶送衣送食。”當女兒與蘇玲矛盾激發的時候,蘇玲正在貧困邊緣戶董國民家中做思想工作,董國民身患殘疾,在識別他為貧困戶時,卻核查到董國民的家庭收入因子女外出務工而超出了貧困戶的標準,因此被識別為貧困邊緣戶,與一般貧困戶的不同之處在於董國民不能享受帶貧企業的企業分紅,面對村民的不理解,彼時的蘇玲一遍遍地跑,一遍遍地普及,最終貧困邊緣戶的事件完美解決,蘇玲與女兒也不歡而散,兩人心中的隔閡一直無法消除。

如果能重來,紮根信陽市平橋區基層的她或許還在……

“你後悔嗎?辛苦26年換來的卻是親情的缺失。”

“說不後悔是假的,每次看到這些剛剛紮根基層的工作者,我都勸他們,不要忽略了家庭,能有時間還是要多陪陪家人。”

“如果現在給你選擇,你會怎麼選?”面對記者的提問,蘇玲沉默良久:“可能還是會在這吧,半輩子的事哪能輕易放棄?我失去了很多,但至少這些年無愧於心,值得我自己驕傲!再說世間哪有如果,過好當下盡力彌補才是正確的選擇。”

如果能重來,紮根信陽市平橋區基層的她或許還在……

如今的小洋河村集體經濟收入為5.3萬元,收入來源主要是出租集體資產、專業合作社分成帶貧產業,貧困戶已全部脫貧,教育、醫療得以改善,2020全村貧困人口僅有7戶危房亦全部改造為安全住房……

小洋河村的發展已日趨完善,51的蘇玲已經在描繪她心中的詩與遠方:“工作上善始善終,儘自己所能,為村民服務好,吸引更多的人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生活上更希望退休之後,能享受天倫之樂,彌補女兒親情的缺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