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普遍参加,能否有利整体减负?

2月23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介绍春季学期中小学教育教学有关工作情况。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表示,各地要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每个学校都要做起来。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切实解决家长接学生困难问题。要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指导学生尽量在校内完成作业,帮助学习有困难的补习辅导。

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普遍参加,能否有利整体减负?

早在2017年,为解决放学后部分家长无法接孩子的困难,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充分发挥中小学校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广大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随后,各地都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但采取的模式各不相同,课后服务的质量也参差不齐。教育部要求课后服务全覆盖,且和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衔接,是对课后服务提出的新要求,以及进一步做实做细课后服务。而落实这一要求,需要有新的课后服务理念与保障机制。

教育部要求课后服务在时间安排上,要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这是切实给家长减负。课后服务本来就是一项便民工程,然而,之前有的地方开展课后服务,并不考虑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衔接,有的课后服务在下班时间之间结束,有的则晚于下班时间,家长很是为难。而要做到课后服务与正常下班时间衔接,体现了实事求是服务家长,想家长所想的服务理念,具体落实时,要广泛听取家长意见,结合大部分家长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时间安排。

对于课后服务,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地方认为课后服务主要是提供给放学无法接孩子的学生家庭,不应该追求全员参与,课后服务内容也应该主要是看管服务,不必开展太多的兴趣活动,孩子放学后,还是尽量和父母多相处。而另一种意见认为,课后服务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开展课后服务,学生不但可以在校内就完成作业,而且还可参加兴趣活动,拓展素质,也可以由此减少对校外培训的需求,从而实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给学生整体减负,也减轻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班的经济负担。

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普遍参加,能否有利整体减负?

从教育部做出的“尽最大努力使学生愿意留在学校参加课后服务活动”表态看,是采纳了后一种看法。这也就要求持前一种观念的地区转变对课后服务的看法,要在所有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并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虽然学生选择参加课后服务,还是要基于自愿原则,但从之前只是满足部分学生的需求,解决这些学生的实际困难,变为开展好课后服务,吸引学生参加。

当然,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必然牵涉到相关经费保障问题。现实中,课后服务大致有两种模式,一是财政补贴成本分摊模式,由财政给一定补贴,由参与学生缴纳一定的费用。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实力比较弱的地区大多采取这一模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财政不要投太多钱,但弊端也比较明显,有的家长质疑学校借课后服务乱收费,还有就是在参与学生较少的情况下,所收取费用无法支付教师开兴趣班的费用,课后服务质量不高。

另一种是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所有课后服务的成本由政府承担,解决参加课后服务教师的加班费用,或支付外聘教师的费用。这一模式的优点是,不再有乱收费的问题,但课后服务的内容与质量,和财政投入力度密切相关,有的地方虽然由财政买单,但财政投入不多,且对本校教师参与课后服务获得加班费有诸多限制,导致课后服务只是低水平维持,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照看家长不能在放学时接的学生完成作业,很少组织兴趣拓展活动。

课后服务全覆盖,学生普遍参加,能否有利整体减负?

图片来源:网络

今年新学期开学之际,深圳市教育局正式印发《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将从2021年春季开学后,分批、稳步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与之前的课后服务相比,新的课后服务延长了时间,原则上在正常上课日的下午放学后开展1-2课时的课后服务。同时,课后延时服务专项经费标准从目前的每生每年350元提升至1000元,所有选择参加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不需缴纳费用。这得到家长的普遍支持和舆论一致点赞。

当然,由于各地的财政实力不用,开展课后服务需要因地制宜。但总体原则应该是,把课后服务打造学生素质拓展的新平台,既解决家长接孩子的现实难题,又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整体减负的重要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