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說起對孩子大吼大叫這件事,身為父母的你一定不會感覺陌生。幸福學專家和社會學家克里斯蒂•卡特博士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故事,有一天她開車去接下課的孩子們,在路上她還要打電話處理一些未完成的工作。當時她給孩子們放了一本有聲書,然後開始打電話。這個電話被轉到了語音信箱,正在說的時候,孩子們開始鬧了,要求她把有聲書的聲音調大。孩子的吵鬧聲加上一整天的各種壓力,使得她瞬間爆發:“你們沒聽到我正在給別人留言嗎?難道我能一邊留言一邊跟你們講話?我討厭你們這樣!我都要被你們弄瘋了!”這時候“嘀”一聲留言結束了,她發現自己竟然是在發給同事的留言裡對孩子大吼大叫,真是太尷尬了。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即使是全心全意愛著孩子的父母,在跟孩子相處時,也難免會有忍不住發脾氣然後大吼大叫的時刻,面臨這種時刻該怎麼辦呢?《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就能幫助天下的父母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它將會針對在親子溝通中如何建立合作關係來提出有效方案,讓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長。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羅娜•雷納,現在住在加利福尼亞的伯克利。她曾經在紐約和加利福尼亞的多個醫院工作,期間也參與了很多精神健康項目。羅娜還是“童年時代的事情”這個深受歡迎的父母熱線的創始人,同時主持了“童年時代的事情”這個廣播秀長達十年之久。羅娜說自己“有一群最棒的教師”,他們分別是她的四個孩子,兩個孫子,還有她的丈夫米克。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她已經擁有近五十年關於幫助家庭解決親子問題的專業經驗。臨床心理學家肖莎娜•貝內特博士高度評價了這本書,說它“深刻又實用、並不試圖羞辱人或者試圖說教,填補了親子教育類書籍的一個巨大空白”。聽完這本書,你會找到,到底什麼才是導致自己大吼大叫的根本原因,還會教你有效的策略,來幫助你以大人和孩子都受益的方式來有效溝通,從而與孩子建立真正的合作關係。

那麼,這本書主要講了哪些內容呢?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講講。羅娜首先從對孩子吼叫這種父母中普遍存在的負面現象出發,說明在非緊急情況下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怎樣惡劣的實際影響;接著從父母的角度出發,分析引發他們大吼大叫的各種因素;然後主要通過三招溫柔有效的方法來指導父母如何在實際情景中練習,停止大吼大叫,通過有效溝通來建立和孩子的合作關係。


你是大吼大叫的父母嗎?

大部分父母都會對孩子嚷嚷,比如當孩子在吵鬧不休的時候,當一件接一件的小事耗盡了你的耐心的時候,大吼大叫就變成了下意識的反應。當你吼叫的時候,會看到孩子臉上恐懼和表情,甚至會聽到孩子說“媽媽不愛我了”這樣的話,這說明你的吼叫已經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精神健康。

卡拉是一對雙胞胎孩子的母親,有天早上,她聽到女兒對手裡的娃娃說:“我對你很生氣!快睡覺去!”然後用力地打這個布娃娃。卡拉驚呆了,她想起自己睡前就是這樣對女兒大吼的,因此決心要作出改變。兒童教育的專業人士對父母大吼大叫有著一致的看法,那就是這不僅會影響孩子對自我和對世界的感受,還會影響到他們和父母以及周圍人的關係。

在《當怒火傷害了你的孩子》這本書裡講到,“研究表明,家庭中累積的憤怒對孩子青春期的幾乎每個重要時期都有影響。憤怒會投下長長的陰影,不僅有即時的殺傷力,而且會損傷孩子的情商和社會性”。

這種影響在生活中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一環扣一環,例如家長在孩子上學前因為他早餐吃得慢而大吼大叫的話,就會分散孩子回到學校以後隨堂測驗的注意力;考得不好又會接著影響他的心情,使得之後的學習效率大大降低。這真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真正需要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情形,實際上只有一個,那就是當孩子面臨危險的時候。比方說當好奇的孩子正在把手伸向火,或者他想去摸電插頭,又或者是孩子馬上就要衝到車來車往的馬路上,這時候一聲大吼是必須的,否則孩子就可能遭受到人身傷害。但除此之外,在跟孩子相處中的其他控制不住情緒的大吼大叫,都是有害無益的。


你為什麼會大吼大叫?

幾乎所有的父母,在吼完孩子後都會感覺到自責和羞愧,認為自己的行為太糟糕了,但下次仍然會繼續吼叫,繼續後悔,週而復始,形成一個死循環。到底要怎樣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呢?可以分幾步進行。

第一,學會了解自己。怎樣確定自己已經開始吼叫了呢,首先身體反應會告訴你,你會發現身體內在的緊張感在慢慢增強,比如說呼吸變重、心跳加快,整個人都開始發熱。你還會發現自己的思維已經變得不清晰,好像主要目的全變成了表達自己的憤怒。但憤怒對溝通毫無幫助,相反,如果你用堅定溫和的語氣來跟孩子溝通,往往更能讓孩子聽進去你的要求。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第二,理解哪些日常因素會讓你開始吼叫。這裡我們要講到一個概念,叫做“外部觸發器”。觸發器指的是暗示或指令,外部觸發器顧名思義就是指除了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指的就是那些容易讓你發脾氣的外部因素。好比看到伴侶把髒襪子隨便丟在地上,你會生氣;孩子一直哼哼唧唧地纏著你要某個你覺得不應該買的玩具,你也會覺得煩躁。被觸發以後,就像點爆竹一樣,我們的憤怒想法和情緒會不斷升級,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就應該作出相應的改變。回想一下,導致父母們情緒爆發的典型原因不外乎包括太累了、壓力太大了、孩子太淘氣等等,可以針對不同的原因來採取解決方案。睡得不夠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特別容易發脾氣,這時候就需要找時間來補足睡眠;工作壓力太大的時候,你需要找個幫手看著小孩,自己好好放鬆一下,諸如此類的措施能夠有效降低吼叫的頻率。

第三,除了日常因素以外,我們繼續來找更深層的原因。回想一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否也一直大吼大叫?你要知道,自己已經長大,有能力去面對當時覺得無法解決的難題,也能去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還要搞清楚發脾氣時的對象,孩子會因為一件小事被吼的話,往往是因為變成了“出氣筒”,你真正生氣的對象其實是老闆、配偶、搭檔或者其他人。還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身體不舒服也往往會成為發洩怒火的原因之一。你會發現老人帶小孩有時候脾氣特別大,是因為疲勞和身體不適導致了易怒。

第四,要根據孩子的氣質,來調整養育方式。每個人的風格都不同,孩子也不例外,有些孩子特別內向不愛說話,有些孩子特別外向活潑好動;再觀察下你自己的風格,你和孩子之間能否愉快相處,還是你老是看他不順眼,這就表明了你們雙方的氣質是否有衝突的地方。比方說敏感的孩子會特別容易受到父母吵架的影響,我們可以根據相處的情況來作出判斷和改善。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三招有效的方法,讓你不再對孩子大吼大叫

好了,瞭解了原因,接下來我們要進入實際操作階段,羅娜博士將教我們三招有效的方法,來終止大吼大叫。

首先是追蹤和記錄自己的吼叫情況。嘉比是兩個四歲和七歲男孩的媽媽,每天早上讓孩子出門上學前都要大吼大叫一番。於是她開始追蹤自己的吼叫,回想起那一刻自己的想法:當我像他們這麼大的時候,我可喜歡上學了!為什麼他們老是叫不停,也不理睬我?回想起自己還沒有成為全職媽媽的時候,馬上要遲到時心情會特別焦慮,即緊張又頭暈,也會找不到東西。這說明她需要提前吃點東西,讓自己不要餓著,同時鎮定下來。隔天早上,她決定不再發脾氣,在催孩子出門時安靜地看著他們玩,大概只有三十秒的時間。孩子們撲過來歡喜地叫媽媽時候,她平靜地說:“該去上學啦”,孩子們都很乖地聽從了。追蹤和記錄自己的吼叫情況使得嘉比找到了心平氣和開始一天的方法,就是充分和孩子們進行情感上的連接。

第二,保持內心平靜,用愛與尊重和孩子進行溝通。這裡講到了更實際的技巧,就是運用“A-B-C-D-E法則”以及“管教的4C法則”。

“A-B-C-D-E法則”包括5個步驟,分別是自問(Ask)、呼吸(Breath)、平靜自我(Calm yourself)、確定孩子的需要(Decide what your child need)和同理心(Empathize)。整個過程簡單地說,就是了解自己當下的感覺和想法,同時開始覺察自己的呼吸,並且用積極想法來代替之前的消極想法,再確定孩子此刻的實際需要是什麼,設身處地地體會他的感受。如果需要進一步管教孩子,可以試試“管教的4C法則”,指的是溝通、選擇、結果和連接,這兩個法則同樣是為了幫助我們關注當下的問題後,再製定必要的規則。清晰的溝通是關鍵,給孩子提供選擇的空間,讓孩子知道結果與行為的關聯性,最後也就是上面講到的嘉比的故事,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的連接。

第三,忍不住吼叫以後,要通過真誠的道歉對孩子進行彌補,採取豐富積極的措施來減少吼叫。

對孩子吼叫完以後,真心的道歉能夠起到良好的修復作用。道歉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那就是父母是孩子成長的一面鏡子,真誠的道歉能讓孩子學會同理心、責任感和寬容。比方說“我不該對你大吼大叫,我知道這樣會讓你很難過”就比“我是因為你沒有好好做作業才大吼大叫”要真誠得多,道歉的時候不能把責任推到對方身上。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那麼,還有什麼措施能夠減少吼叫呢,比如提前計劃,幹什麼事情的時候考慮到孩子的需求來提前安排好一切,而不僅僅是事後等著“滅火”;制訂計劃時要考慮孩子的氣質,例如對敏感的孩子要溫和溝通;用定時器來制定規則,解決他們的衝突,比方說在他們都想玩同一個玩具的時候,可以設好定時器,每人玩五分鐘,等等。規劃家庭會議也是重要措施之一。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可以讓家庭成員感覺更像一個團體,大家都有公平表達意見的機會。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在日常生活中因時度勢來減少吼叫的小貼士,運用每日常規表格呀,放低聲音呀,多些幽默和創意呀,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不吼不叫,好父母教出好孩子

家庭是整個世界的組成分子,世界和平始於家庭。有一句流行語這樣說:“沒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不懂教育的熊家長”。在克服大吼大叫這種壞習慣的道路上,我們要始終記得,育兒如育己,我們比孩子更有力量和控制力,因此當務之急在於家長首先要保持理性和清醒,用溫柔而有效的方式來解決問題。讓我們都努力成為不吼不叫的父母,為創造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培養健康陽光的孩子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